從這一課開始,6.00開始介紹Python相關的東西。第一步,自然是配好環境,即安裝Python(2.x系列)和對應的IDLE。在Ubuntu中,Python是內建的,例如Ubuntu 12.10內建Python 2.7. IDLE的安裝比較容易,使用sudo apt-get install idle即可安裝。
如何開始學習一個物件導向的語言?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什麼是物件導向程式的基礎元素?6.00的答案是這樣:
類型 -> 運算式 -> 控制 ->輸入輸出等
類型是一個決定性的元素,它賦予冷冰的10以意義,例如,0110 1100 0110 1111 0111 0110 0111 0101 按ASCII的規則解釋為字元,則可以產生“love”這個美好的詞。什麼是類型?我認為類型是指資料的範圍和可以對資料進行的操作。例如32bit的整型,定義了32個bit來表示自身,同時在文法上又規定了相應的操作。
在物件導向的程式設計中,類是一個最基礎的概念,真正的物件導向程式語言,應該將所有的資料都劃歸到某個類中。
有了類之後,下一步就要使這些類相互合作,因此下一個概念就自然出來了:運算式。
運算式是指運算子與運算數的組合。
輸入輸出:輸入輸出一般不會在語言的核心中,往往以庫的形式存在,例如C中大名鼎鼎的printf。為什麼新學語言時就學習輸入輸出庫呢?自然是因為我們希望能立即獲得一個“活”的程式,哪怕列印出個“hello world”,也會令新手心花怒放,還記得自己用C在dos中打出hello world時激動的心情,彷彿自己有了魔力:)
下面是Python相關的部分:
type(x) : 輸出x的資料類型,如int, str, NoneType
print x or print(x): 輸出x的值
raw_input('msg'): 擷取使用者輸入
int(x): 將x轉為int型資料
控制結構:
if expr :
statement
elif expr :
statement
else expr :
statement
whle expr:
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