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工程詞彙74條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1. 軟體
  軟體是電腦系統中與硬體相互依存的部分,它是包括程式、資料及相關文檔的完整集合。

2. 軟體危機
  軟體危機是指在電腦軟體的開發和維護過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嚴重問題。

3. 軟體工程
  軟體工程是研究和應用如何以系統化的、規範的、可度量的方法去開發、運行和維護軟體,即把工程化應用到軟體上。

4. 軟體生存周期
  軟體生存周期是指軟體產品從考慮其概念開始到該軟體產品交付使用,直至最終退役為止的整個過程,一般包括計劃、分析、設計、實現、測試、整合、交付、維護等階段。

5. 軟體複用
  軟體複用就是利用某些已開發的、對建立新系統有用的軟體元素來產生新的軟體系統。

6. 品質
  品質是產品或服務滿足明確或隱含需求能力的特性和特徵的集合。在合約環境下,需求是明確的;在其他環境下,隱含的需求需要識別和定義。

7. 品質策劃
  品質策劃包括產品策劃、管理和作業策劃,以及品質計劃的編製和品質改進的準備工作。

8. 品質改進
  品質改進是以最求最高的效益和效率為目標的持久性活動。

9. 品質控制
  品質控制是對流程和產品的符合性的評估,獨立分析不足並予以更正使得產品與需求相符。

10. 品質保證
  品質保證是有計劃的和系統性的活動,它對組件或產品滿足確定的技術需求提供足夠的信心。

11. 軟體品質
  軟體品質是指明確聲明的功能和效能需求、明確文檔化的開發標準、以及專業人員開發的軟體所具有的所有隱含特徵都得到滿足。

12. 正式技術複審
  正式技術複審是一種由軟體開發人員進行的軟體品質保證活動,其目的是在軟體的任何一種表示形式中發現功能、邏輯或實現的錯誤,驗證經過複審的軟體確實滿足需求,保證軟體符合預定義的標準,使軟體按照一致的方式開發,使項目更易於管理。

13. ISO
  ISO是一個組織的英語簡稱,代表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即"國際標準組織"。

14. ISO9000
  ISO9000是由ISO/TC176制定的關於品質管理和品質保證的國際標準。

15. 品質認證
  品質認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證實某一經評鑑的產品或服務符合特定標準或規範性檔案的活動。

16. 軟體過程
  軟體過程是人們用於開發和維護軟體及其相關過程的一系列活動,包括軟體工程活動和軟體管理活動。

17. 軟體流程能力
  軟體流程能力是描述(開發組織或項目組)遵循其軟體過程能夠實現預期結果的程度,它既可對整個軟體開發組織而言,也可對一個軟體項目而言。

18. 軟體流程績效
  軟體流程績效表示(開發組織或項目組)遵循其軟體過程所得到的實際結果,軟體流程績效描述的是已得到的實際結果,而軟體流程能力則描述的是最可能的預期結果,它既可對整個軟體開發組織而言,也可對一個特定項目而言。

19. 軟體過程成熟度等級
  軟體過程成熟度等級是指一個特定軟體過程被明確和有效地定義,管理測量和控制的程度。

20. 軟體成熟度等級
  軟體成熟度等級是指軟體開發組織在走向成熟的途中幾個具有明確定義的表示軟體流程能力成熟度等級的平台。
21. 關鍵過程域
  每個軟體能力成熟度等級包含若干個對該成熟度等級至關重要的過程域,它們的實施對達到該成熟度等級的目標起到保證作用,這些過程域就稱為該成熟度等級的關鍵過程域。

22. 關鍵實踐
  關鍵實踐是指對關鍵過程域的實踐起關鍵作用的方針、規程、措施、活動以及相關基礎設施的建立。

23. 軟體能力成熟度等級模型
  軟體能力成熟度等級模型是指隨著軟體組織定義、實施、測量、控制和改進其軟體過程,軟體組織的能力也伴隨著這些階段逐步前進,完成對軟體組織進化階段的描述模型。

24. 軟體需求
  軟體需求是指
  (1)使用者解決問題或達到目標所需的條件或能力;
  (2)系統或系統組件要滿足合約、標準、規範或其它正式規定文檔所需具有的條件或能力;
  (3)一種反映上面(1)或(2)所描述的條件或能力的文檔說明。

25. 業務需求
  業務需求(business requirement)反映了組織機構或客戶對系統或產品高層次的目標要求,它們在項目視圖與範圍文檔中予以說明。

26. 使用者需求
  使用者需求(user requirement)描述了使用者使用產品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可以在用例模型或方案指令碼中予以說明。

27. 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定義了開發人員必須實現的軟體功能,使得使用者能完成他們的任務,從而滿足了業務需求。

28. 非功能需求
  非功能需求(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是從各個角度對系統的約束和限制,反映了應用對軟體系統品質和特性的其他需求。

29. 需求工程
  需求工程是應用已證實有效原理和方法,通過合適的工具和符號,系統地描述出待開發系統及其行為特徵和相關約束。

30.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是對收集到的需求進行提煉、分析和仔細審查,以確保所有的風險承擔者都明白其含義並找出其中的錯誤、遺漏或其它不足的地方,形成完整的分析模型。

31. 軟體需求規格說明
  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是需求開發的最終結果,它精確地闡述一個軟體系統必須提供的功能和效能以及它所要考慮的限制條件。軟體需求規格說明不僅是系統測試和使用者文檔的基礎,也是所有子系列專案規劃、設計和編碼的基礎。

32. 風險承擔人
  風險承擔人是任何將從新系統或應用的實現中受到實質性影響的人。

33. 軟體原型
  軟體原型是所提出的新產品的部分實現,其目的是為瞭解決在產品開發的早期階段需求不確定的問題。

34. 實體關聯圖
  實體關聯圖描述資料對象及其關係。

35. 資料流圖
  資料流圖是結構化分析的基本工具,它描述了資訊流和資料轉換。

36. 狀態轉換圖
  狀態轉換圖通過描述狀態以及導致系統改變狀態的事件來表示系統的行為。

37. 資料字典
  資料字典描述資料流圖的資料存放區、資料加工(最底層加工)和資料流。

38. 對象
  對象(Object)是系統中用來描述客觀事物的一個實體,它是構成系統的一個基本單位,由一組屬性和對這組屬性進行操作的一組服務組成。

39. 類
  類(Class)是具有相同屬性和服務的一組對象的集合,它為屬於該類的全部對象提供了統一的抽象描述,其內部包括屬性和服務兩個主要部分。

40. 封裝
  封裝(Encapsulation)是把對象的屬性和服務結合成一個獨立的系統單位,並儘可能隱藏對象的內部細節。
41. 繼承
  繼承(Inheritance)是指子類可以自動擁有父類的全部屬性和服務。

42. 訊息
  訊息(Message)是對象發出的服務要求,一般包含提供服務的對象標識、服務識別、輸入資訊和應答資訊等資訊。

43. 多態性
  多態性(Polymorphism)是指在父類中定義的屬性或服務被子類繼承後,可以具有不同的資料類型或表現出不同的行為。

44. 主動對象
  主動對象(Active Object)是一組屬性和一組服務的封裝體,其中至少有一個服務不需要接收訊息就能主動執行(稱為主動服務)。

45. 物件導向分析
  物件導向的分析(OOA)就是運用物件導向的方法進行需求分析,其主要任務是分析和理解問題域,找出描述問題域和系統責任所需的類及對象,分析它們的內部構成和外部關係,建立OOA模型。

46. 物件導向設計
  物件導向的設計(OOD)就是根據已建立的分析模型,運用物件導向技術進行系統軟體設計。它將OOA模型直接變成OOD模型,並且補充與一些實現有關的部分,如人機介面、資料存放區、任務管理等。

47. 物件導向編程
  物件導向的編程(OOP)就是用一種物件導向的程式設計語言將OOD模型中的各個成分編寫成程式。

48. 物件導向測試
  物件導向的測試(OOT)是指對於運用OO技術開發的軟體,在測試過程中繼續運用OO技術進行以對象概念為中心的軟體測試。

49. 整合模組化語言UML
  整合模組化語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是一種直觀化、明確化、構建和文檔化軟體系統產物的通用可視化建模語言。

50. 使用案例圖
  使用案例圖定義了系統的功能需求,它完全是從系統的外部觀看系統功能,並不描述系統內部對功能的具體實現。

51. 類圖
  類圖描述系統的靜態結構,表示系統中的類以及類與類之間的關係。

52. 對象圖
  對象圖描述了一組對象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表示類的對象執行個體。

53. 狀態圖
  狀態圖表示一個狀態機器,強調對象行為的事件順序。

54. 時序圖
  時序圖表示一組對象之間的動態協作關係,反映對象之間發送訊息的時間順序。

55. 共同作業圖表
  共同作業圖表表示一組對象之間的動態協作關係,反映收發訊息的對象的結構組織。

56. 活動圖表
  活動圖表反映系統中從一個活動到另一個活動的流程,強調對象間的控制流程程。

57. 元件圖表
  元件圖表描述組件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表示系統的靜態實現視圖。

58. 分布圖
  分布圖反映了系統中軟體和硬體的物理架構,表示系統運行時的處理節點以及節點中組件的配置。

59. 軟體體繫結構
  軟體體繫結構包括一組軟體組件、軟體組件的外部的可見特性及其相互關係,其中軟體外部的可見特性是指軟體組件提供的服務、效能、特性、錯誤處理、共用資源使用等。

60. 軟體測試
  軟體測試是以最少的時間和人力系統地找出軟體中潛在的各種錯誤和缺陷。

61. 靜態測試
  靜態測試是指被測試程式不在機器上運行,而是採用人工檢測和電腦輔助靜態分析的手段對程式進行檢測。

62. 動態測試
  動態測試是指通過運行程式發現錯誤,一般意義上的測試主要是指動態測試。

63. 黑箱測試
  黑箱測試也稱功能測試或資料驅動測試,它是在已知產品所應具有功能的情況下,通過測試來檢測每個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

64. 白盒測試
  白盒測試也稱結構測試或邏輯驅動測試,它是知道產品內部工作過程,可通過測試來檢測產品內部動作是否按照規格說明書的規定正常進行,按照程式內部的結構測試程式,檢驗程式中的每條通路是否都有能按預定要求正確工作,而不顧它的功能。

65. 軟體調試
  軟體調試則是在軟體測試成功後,根據錯誤跡象確定錯誤的原因和準確位置,並加以改正。

66. 軟體測試自動化
  測試自動化是通過開發和使用一些工具自動化的測試軟體系統,特別適合於測試中重複而繁瑣的活動。

67. 軟體維護
  軟體維護是指在軟體運行或維護階段對軟體產品所進行的修改。

68. 改正性維護
  在軟體交付使用後,由於開發時測試得不徹底或不完全,在運行階段會暴露一些開發時未能測試出來的錯誤。為了識別和糾正軟體錯誤,改正軟體效能上的缺陷,避免實施中的錯誤使用,應當進行的診斷和改正錯誤的過程,這就是改正性維護。

69. 適應性維護
  隨著電腦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更新換代,軟體系統所需的外部環境或資料環境可能會更新和升級,如作業系統或資料庫系統的更換等。為了使軟體系統適應這種變化,需要對軟體進行相應的修改,這種維護活動稱為適應性維護。

70. 完善性維護
  在軟體的使用過程中,使用者往往會對軟體提出新的功能與效能要求。為了滿足這些要求,需要修改或再開發軟體,以擴充軟體功能、增強軟體效能、改進加工效率、提高軟體的可維護性。這種情況下進行的維護活動叫做完善性維護。

71. 預防性維護
  預防性維護是指採用先進的軟體工程方法對需要維護的軟體或軟體中的某一部分重新進行設計、編製和測試,提高軟體的可維護性和可靠性等,為以後進一步改進軟體打下良好基礎。

72. 軟體的可維護性
  軟體的可維護性是指軟體能夠被理解、糾正、適應和完善以適應新環境的難易程度。

73. 項目
  項目就是以一套獨特而相互聯絡的任務為前提,有效地利用資源,為實現一個特定的目標所做的努力。

74. 專案管理
  專案管理就是通過合理地組織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按照計劃的成本和計劃的進度,完成一個計劃的目標,它包含團隊管理、風險管理、採購管理、流程管理、時間管理、成本管理和品質管理等。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