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金燦
來源:http://www.cnblogs.com/clever101
預計這篇要挨一些磚頭,但既然說了,就不怕挨一些磚頭。
進入正題。蒙聖光大俠的一篇《軟體產品化, 國內IT人之痛》引發了大家的共鳴,也引發了我的共鳴。蒙聖光大俠提的5個原則都很好,我看這5個原則可以歸納為兩個關鍵詞:市場需求和技術(原則1、2、4、5主要是如何把握市場需求的,原則2主要是技術),可以總結為一個主題:技術如何和市場需求完美契合。呵呵,大家都可以說這些都可以算是廢話。
在我看來,什麼產品定位、產品的亮點、二八原則,歸根到底都是市場需求調研,具體就是如何擷取使用者的需求反饋。微軟的軟體產品為什麼能成功?我想與微軟擁有大量的使用者分不開的,這些使用者不斷提意見,微軟不斷改進,這樣就形成一個良性迴圈。說實話,微軟是高度重視使用者的意見反饋的。你看到過word 2003的協助功能表列沒有?你看到過裡面是不是有“客戶回函選項”一項?你可以指責微軟是在作秀:我才不會閑得無事參加什麼狗屁客戶體驗改進活動呢。而我看到的是一種高度重視使用者反饋的態度,我用過大大小小的國產軟體,從來沒有國產軟體告訴我假如我對這個軟體有什麼改進建議,應該怎麼做,聯絡誰。一件事,你有沒有想到去做是一回事,你怎麼去做又是另一回事。
我們應該學習微軟的這種職業態度,概括來說就是從項目中收集使用者需求,以架構進行定製開發,規範開發模式,最後形成產品,推廣產品。為此我根據自己的開發經曆及對此的一些思考設計出一條中國軟體產品化的自認具有可行性的路線圖(可能帶有理想主義的色彩,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具有行業局限性):
1. 項目主導階段。我認為在原始積累階段通過接項目來做來實現資金積累幾乎是中國公司必經的階段,而且項目開發也是公司瞭解客戶需求的重要途徑。這個階段公司沒有產品收入,全部收入來源於項目。這時額外需要做的是要熟悉市場,盡量多地收集使用者的需求。
2. 兩條腿走路階段。待做了一定數量的項目公司高層要有產品化的意識,具體就是歸納整理項目中使用者的需求,同時請公司的系統架構師設計一個可定製、可擴充的同時基本滿足項目中使用者的共性需求的系統架構。這個系統架構一方面作為未來公司軟體產品的原型,另一方面也可以公司的項目開發之用,以後公司的所有項目都在這個架構進行二次開發,項目開發的模式也要規範起來,而不能像第一階段那樣想怎麼幹就怎麼幹。這時公司的開發人員分為兩撥,一撥作為產品開發人員,主要任務是完善系統架構和滿足項目開發中對底層架構的需求,另一撥是項目開發人員,主要任務是完成項目中的功能性開發。這時的必要條件是需要一個好的系統架構,同時需要產品開發人員和項目開發人員的通力合作,這是因為項目開發人員面對真正的使用者,他們需要滿足真正使用者的需求,而產品開發人員面對的是項目開發人員,他們需要滿足的是項目開發人員的需求。這時雖然產品還不能形成收入,但開發模式已經在向產品化靠攏。
3. 產品主導階段。待架構經受住一定數量的項目的考驗後,公司可以適時推出軟體產品。當然這個階段要做工作很多的,比如產品推廣,採用的方式可以是推出試用版,向高校贈送產品等等,還有產品反饋收集,產品線構建等等。在這個階段產品收入必須占公司收入的絕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