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
本來想寫一個例子來給團隊的人闡述一下Go中的對象複用思想,寫完後發現這種思想也許某些同學還不知道,現分享出來。
// Go中為了減少海量的記憶體配置,控制記憶體回收時間,對於熱點資料採用池的思想去處理是// 非常棒的,下面的例子就是一個簡單的tcp讀取緩衝池複用// 實現了一個讀取tcp長串連的buffer池,每次讀取一條新串連時,先去池裡讀取// 如果不存在,則建立新的// 注意buf在放回池裡時,沒有進行歸零處理,因為conn.Read每次讀取時候,// 都會從buf.b[0]的位置開始寫package mainimport ("fmt""net""sync")var bufPool sync.Pooltype buf struct {b []byte}func main() {ln, _ := net.Listen("tcp", ":8082")for {conn, err := ln.Accept()if err != nil {fmt.Println("accept error:", err)}//為每一條進來的串連都開啟一個goroutine處理go func() {var bf *bufv := bufPool.Get()if v == nil {//若不存在buf,建立新的fmt.Println("no buffer ,need create!")bf = &buf{b: make([]byte, 10),}} else {// 池裡存在buf,v這裡是interface{},需要做類型轉換bf = v.(*buf)}//從conn中連續讀取資料//注意conn.Read有個特點,如果bf.b容量不足,那麼會分兩次讀取//而不會去擴充bf.bfor {_, err := conn.Read(bf.b)//這裡只是例子,因此沒有對io.EOF做特殊處理if err != nil {fmt.Printf("conn error: %#v", err)break}}// bf使命完成,放入池中bufPool.Put(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