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今天又在圖書館裡坐了一天,外面陽光很好,溫暖的空氣中隱約能聽見外面鴨子天鵝的叫聲,又是一個普通的周末下午,這種安詳的感覺,很好。
閑著也是閑著,我想用用幾言片語說說一個普通大二軟體學生對如今如火如荼電腦競賽的一些看法,也是一些早就在心裡醞釀著的疑惑和感歎。
從高考裸考考入這座大學,大一開始我對這個專業就抱以了無限的熱情,把數不清的周末課後淩晨拿來自學一些有趣的東西,比如win32彙編,比如逆向工程,比如linux/dos命令列,比如TCP/IP三卷..直到接觸到演算法這方面的知識,我才忽然發現有一種群體叫ACMer或者電腦競賽Chaser吧,因為家鄉的高中從來沒有開設過什麼電腦競賽班,我也自然不會知道有電腦競賽保送這種制度(也許名額是被拿去換錢咯hohoho當我沒說)。
身邊會有一些電腦競賽出身考進大學的同學,大一開始就做實習,可惜代價是報廢掉自己幾乎80%的課程,也就是意味著拿不到一張本科學位。其實論演算法,這些學生的水平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同一屆水平的前面,但是,有時候,我們還是會忍不住懷疑,是我們太慢了?還是他們太急了?也許我算是軟體學院中的一個異類,明明是一張時間鬆弛的課程表,為什麼不要按部就班,聽老師的講義四年慢慢來學呢,為什麼非要拚命向前趕,甚至多花一倍時間學一些“歪門邪道”的東西,哪怕他們可能再也用不到了,比如win32彙編中那些笨拙的rc檔案的寫法,那些笨拙的二進位操作,總是會一種和時代脫節了的感覺。如果問我,我也真的不知道,或許,這就叫 Curiosity 吧。
前一段時間和軟院的史教授問道:為什麼我們學校的軟體學院不像別的什麼大學風風火火的辦一些演算法競賽,從來不號召學生去自己搞這些東西,在我眼裡看來,甚至是有些遮遮掩掩,我們學院弄競賽的人徹底都是高中電腦競賽的過來人。教授給我的回覆是這樣的:弄好軟體工程不一定要參加那些競賽,我們的風氣象來以低調著,如果有興趣,還是會有學生自己去做競賽的。
真的講,我非常崇拜那些把電腦演算法弄到極致的大牛們。但是眼光放低一點,對於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競賽生的看法實在是令人尷尬,只能說他們一種競賽制度的產品。也許有的人會說,一個學生如果連電腦演算法都能弄懂,那麼別的技術對他來講都不在話下。我想,這句話的意思也許是就和“他連非線性微分方程都能解出來,那麼他一定會開車”是一個意思吧?我是認為所謂一門語言,一門技術,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存在你可以會,他不可能會這種說法。讓一個專註演算法的競賽生做一個企業級的項目,或者做一個人性化的UI並不會那麼得心應手吧,畢竟沒有人再會給他們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再讓他們解題^_^。
接下來的兩年,我還是會參加一些Topcoder,hiho之類的小比賽,目的只是為了提升自己,功利地講給自己Resume添點內容,也會多實踐,自己感興趣的技術。
比較期待的一件事是過一段時間應該可以參加教授的一個類似於winShark的抓包工作站的項目,Improve Yourself.Come on!
一個大二軟體學生對電腦競賽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