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面的英文字型小結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編者按:字型於設計,如同氣質於人。是溫厚爾雅,謙謙有禮,還是活潑大膽,燒透一片,都是通過字型的結構來塑造的。只有瞭解每個字型的氣質,才能將它安放到合適的地方,今天這篇好文,跟同學們普及一點英文字型的知識。

  最近(考試之前)在看“字型故事”,順便淺淺的研究了英文字型學。深感這是一門快速提升(嗶–)格的學問,英語課pre和論文就寫的這個,大受老師“敬佩”。最近又寫了好多英文論文(主要是細胞),我在每篇論文裡面實驗不同的字型,列印出來測試效果。期末複習的時候也會多多留意老師使用了什麼字型和論文用的都是什麼字型。有趣的發現包括:Cell是唯一用無襯線字型(Helvetica)做本文的,Science用了古風的Minion,魏老師的PPT竟然用的是質樸的Univers等等。

  於是呢,看了這麼多,逼格提升了這麼多,來這裡普及一下實用得的小知識~

  再繼續往下看之前,請先自行瞭解一下“襯線”與“無襯線”的概念。

  西方國家字母體系分為兩類:Serif 以及Sans serif。

  Serif 是有襯線字型,意思是在字的筆畫開始、結束的地方有額外的裝飾,而且筆畫的粗細會有所不同。相反的,Sans serif就沒有這些額外的裝飾,而且筆畫的粗細差不多。

  Serif 字型容易識別,它強調了每個字母筆畫的開始和結束,因此易讀性比較高,Sans serif 則比較醒目。在走文閱讀的情況下,適合適用 Serif 字型進行排版,易於換行閱讀的識別性,避免發生行間的閱讀錯誤。

  Sans serif 強調每一個字母,Serif 更強調於一個單詞。

  中文字型中的宋體就是一種最標準的Serif 字型,襯線的特徵非常明顯。字形結構也和手寫的楷書一致。因此宋體一直被做為最適合的本文字型之一。不過由於強調橫豎筆畫的對比,在遠處觀看的時候橫線就被弱化,導致識別性的下降。

  本片只討論在檔案中使用的情況,儘管絕大多數字型也會在展示(PPT)中使用,但是必須注意的是字母在以小號(8-16px)和大號(32px以上)呈現的重點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這一點是要注意一下的。

  標題字型的選用:

  如今已經很少見到還有用襯線字型做標題的出版物了(除了曆史原因,紐約時報還用哥特體呢),所以為你的文章做一個無襯線字型的標題還是非常明智的。加粗也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如果你想顯得很有科技感,那麼你可以走另一個極端用Ultralight(極細體),比如蘋果的宣傳就經常使用超細 Helvetica。

  使用典型的瑞士字型(包括但不限於Helvetica,Arial,Akzidenz-Grotesk,Univers,Frutiger)是一個非常保險的方法,這些字型在非專業字型設計師的眼中區別很小(所以具體區別就不在這裡討論了),尤其是在加了粗之後,都會打造出出一種嚴謹端莊的標題,中性又不失醒目,幾乎是標題設計“永遠不會錯的”字型。

  當然你如果想要更多的風格,可以嘗試 Futura 這種極簡風格的德國字型,會有一種很工業很前衛的感覺。當然你也可以使用Gill Sans,這種典型的英國字型,能夠體現出一種半古風的感覺,更加溫和,利於拉近你和讀者之間的距離。Century Gothic 和Optima 也是不錯的選擇,前者是藝術向的極簡風格,後者因其拱形的筆畫末端和多變的筆畫粗細有一種華麗的感覺。當然也可以是Gothem這樣展現力量與決心的字型,通常用在口號上面。

  本文字型的選擇:

  本文字型的選擇是一個很分裂的選擇。襯線字型和無襯線字型會傳達完全不同的感覺。

  首先來說傳統的襯線字型:其實在本文使用襯線字型並不是一件很難選擇的事情,因為大部分襯線字型在小字型大小的情況下都是差不多的。我曾經實驗把一篇文章的不同部分改換成不同字型(大約13px),列印出來。不幸的是用的列印紙有一點兒洇,字元的筆畫有著很明顯不規則的變粗。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在一張紙上不同字型的部分從觀感上開來基本沒有什麼區別。由此可以看出,其實襯線字型在印刷品質/小字型大小的情況下,其實區別並不大。

  當然,考慮到現在都是雷射列印,一些選擇還是有必要的,那麼:放棄Times New Roman 吧少年!

  Times 的確是一款設計優良的字型,但其流行程只度如此之廣是因為早期Windows內嵌了這款字型並作為預設字型。過度廣泛的使用是這個字型已經有了一種公文式的疲倦感了。放棄Times的另個原因是他是一個“報紙用”字型,其最早設計的初衷是給英國的Times做字型。報紙字型最大的特點是自寬比較窄,從而在報紙上可以放下更多內容。於是在本文中就造成了一種版面局促假象。

  Palatino,Garamond和Minion:典型的古典的威尼斯風格字型,屬於最古老的的羅馬字型風格(在之前只有哥特風格)。其特點在於j的尾部較小的弧度,比較高的上部,比較小的字懷和字碗。由於那個時候的印刷術實在不高,所以許多設計都是為了再差的印刷品質下能過提高可讀性,比如筆畫粗細變化不大(粗的正常粗,細的不敢做太細有可能印不上)。因此如果預期的印刷品質很差,那麼就可以試一試這些字型。傳達的感覺很像文藝複興時期的書籍,或者17-18世紀的公文的風格。給人一種古板的,每一個字都是雕刻的感覺。古老而正式。目前Science本文就是Minion。另一個提示是,“獨立宣言”用的就是Garamond,想象一下那個感覺?

  Baskerville:最經典字型之一。其特點是華麗而古典。作為一款在17世紀誕生的“過渡”字型(Times也屬於過渡字型),巴斯克維爾體擁有相比古典襯線字型更顯著的粗細對比,在細節處理上也更加華麗(比如g的尾部和Q的尾部)。使用巴斯克維爾體,讓本文可以有一種典型的浪漫主義風格,好像翻開17-18世紀的愛情小說一樣。

  Didone(迪東)體(注意沒有一種叫做Didone的字型),主要是Bodoni和 Didot。典型的法國字型,現代而性感。非常強烈的筆畫粗細對比和平的細襯線。一些比較成功的設計案例比如說在香水瓶上面。當然這種性感的屬性在小字型大小的情況十分不明顯,因此不用擔心。使用迪東體反而能夠給讀者很現代的感覺。比如一些時尚雜誌是比較好的應用。不過要注意的一點是,如果印刷品質不敢恭維的話,最好不要用這種字型,因為過於強烈筆畫對比,細的襯線可能會比較容易印不出來。

  如果你實在喜歡Times,不妨試一試Georgia。微軟現代化設計過的Times。加入了一些現代的元素(比如平襯線)。但說實話,並不是很招筆者喜歡。給人一種公文化的感覺。

  如上所說的各種字型,雖然有著各種風格,但因為他們襯線字型的本質,都是適用於正式的檔案的。(不要因為迪東體性感就不敢用,那隻是說他放大的時候)

  說一說無襯線字型:

  無襯線最廣泛的應用是在電子世界。無襯線和襯線字型相比,就好像鉛筆字vs鋼筆字。鉛筆字的最大特徵是非常沒有特徵,極端的平淡。這也是無襯線字型設計的一個理念:即透明容器理念。說的是字型本身不應該傳達任何複加的意義,而只傳達文本本身的意義,就好像一個透明的容器只展示其中的內含物而不展示容器的屬性一樣。

  Calibri,Segeo,Droid Fonts:這是指新一代的系統預設字型。完美的貫徹了透明容器和易讀性的理念。他們的風格就是完全沒有風格,既沒有古典襯線字型的正式,古典的感覺,也沒有20世紀無襯線字型極強的未來感或設計感。是的,他們幾乎什麼都不傳達!極強的現代化大企業的公文感,甚至都不能用冷冰冰形容,因為他根本不傳達任何感覺,只能說是一種“冷漠”的感覺。雖然讓人讀起來有可能會很無聊,但是永遠也不會用錯!

  Gill Sans:非常好的人文體,很強烈的字寬對比,更多貼近手寫的細節。有一些人手書寫的感覺,溫暖的無襯線。很好的避免了無襯線的冷漠的感覺。唯一要注意的是貌似比普通無襯線要粗一些,混用的時候可能有強調的感覺。

  瑞士字型(包括但不限於Helvetica,Arial,Akzidenz-Grotesk,Univers,Frutiger):最早也最經典的無襯線字型,字型設計史上的裡程碑。很好的設計感,雖然大面積使用有時也會有Calibri等的無聊感,但是不是那麼強烈。很像設計精良的廣告傳單的本文,精緻,優美而嚴謹。

  Optima: 比較接近襯線字型感覺的無襯線,筆畫的粗細變化比較有趣,是兩段比較粗中間比較細。在大字型大小作為標題的時候,其筆畫末端的拱形設計顯得十分華麗與人性化。用在小字型大小的時候會給人一種親近和華麗的感覺,可讀性也不錯。

  Verdana:微軟的另一款經典字型,有一些借鑒幾何無襯線,但是可讀性相當好,也是第一批web-safe字型,應用非常廣泛。特點是很大的字懷與字寬,很有現代商業宣傳品的感覺。宜家用於所有標籤,想想一下宜家的感覺,商業-設計-平民化的感覺。很親切也很友好。注意使用的時候把字型大小調小一點兒。

  幾何無襯線(如Futura和Century Gothic):不要用在本文!很好的標題字型,但是因為易讀性太差,不適合作為小字型大小的本文。

  Trebuchet:也不是很建議用。微軟早期設計的很奇怪的一款字型,有一點像等寬的粗襯線(Slab Serif)字型的設計(雖然不是),可能是為了在早期多種低解析度上正常顯示,故意在無襯線上面搞了一些類似粗襯線的東西。除非你想讓你的檔案像程式員的官方參考文檔。很Geek有一點兒呆的感覺。

  最後說一說古老的智慧(old wisdom),古老的智慧說:“本文用襯線字型,標題用無襯線,圖注無襯線。”這在大多數正式的出版物和檔案中,至今仍然是非常常見的,或者說已經形成了金科玉律式的規範。比如我隨手拿起一部Lehninger(真的是隨手啊,完全沒有花時間仔細鑒別其中的字型,所以鑒別錯了不要噴……),其中標題用的是一種粗窄體無襯線(抱歉暫時對窄體沒有研究就不鑒別了),圖注用的貌似是無襯線的Optima,本文用的是一種類似Georgia的襯線字型。

  然而這種智慧有著過時的趨勢,其中趨勢之一就是,Cell已經全盤Helvetica(無襯線字型中最著名的一種)化了。而無襯線的發展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印刷品品質越來越好:在完美印刷的情況下,無襯線字型可以通過許多方法(如增加x高)來彌補相對襯線字型劣勢的小字辨識度;二是在數字時代剛剛開始的時候,由於螢幕的解析度問題,襯線字型有可能在某些解析度條件下變形顯得醜陋無比,故無襯線在IT領域十分常見(隨便開啟個大網站都是無襯線的);第三點,難以說是原因還是結果的原因,是二戰之後“少即是多”(包豪斯主義算一個)的設計理念大為流行,無襯線字型剛好非常順應這種思潮。

  雖然現在在很多地方(除了比較保守的地方,如學術界)使用無襯線做本文也無可厚非,但是因為無襯線有時會給人非常枯燥的感覺,雖然理論上無襯線通過加高“x高”的方法,使得易讀性完全不輸襯線體,但是個人覺著讀無襯線的長篇文章更容易疲勞。

  總結

  無襯線用於小篇幅的宣傳品,圖注,摘要或者其他一些地方是比較好的;長篇大論或者文學化的東西還是使用襯線比較好。因為與襯線相對應的聯想是長篇大論或者小說,而與無襯線相關聯的聯想是比較圖形化的聯想(或者說無襯線更好的能與圖片相適應)。因此凡是圖文並茂的檔案都應該考慮部分或者全部使用無襯線,而純文字要優先考慮襯線。另個原因是無襯線比較容易無聊,多一些圖片可以調劑一下。

  至於說標題,大膽的來無襯線吧!在醒目程度與設計感上面,無襯線的高度是襯線遠遠無法達到的。

  又及:

  因為許多設計感非常強的宣傳標語都使用Ultralight或者Semilight字型,這裡想說一下這個問題。細體用於本文真的不是很好,因為小字型大小的時候細體實在是太細了,很不利於閱讀,眼睛很累。本文的要義是一切以易讀性為先,所以不建議使用細體。筆者有時在參考文獻中使用細體,這是因為參考文獻是沒有人會細看的(大部分是複製粘貼搜原文),而小字型大小的細體會有一種弱化的感覺,很符合參考文獻的定位。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