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管你前學的怎麼樣,開始第二間的學習!
記得要複習哦!!!!
第二章 電腦維修步驟與維修操作注意事項
§2.1 電腦維修步驟
對電腦進行維修,應遵循如下步驟:
一、瞭解情況
即在服務前,與使用者溝通,瞭解故障發生前後的情況,進行初步的判斷。如果能瞭解到故障發生前後儘可能詳細的情況,將使現場維修效率及判斷的準確性得到提高。瞭解使用者的故障與技術標準是否有衝突。
向使用者瞭解情況,應藉助第二部分中相關的分析判斷方法,與使用者交流。這樣不僅能初步判斷故障部位,也對準備相應的維修備件有協助。
二、複現故障
即在與使用者充分溝通的情況下,確認:
1. 使用者所報修故障現象是否存在,並對所見現象進行初步的判斷,確定下一步的操作;
2. 是否還有其它故障存在。
三、判斷、維修
即對所見的故障現象進行判斷、定位,找出產生故障的原因,並進行修複的過程。在進行判斷維修的過程中,應遵循下面一節“維修判斷”中所述的原則、方法、注意事項,及第二、三部分所述內容進行操作。
四、檢驗
1. 維修後必須進行檢驗,確認所複現或發現的故障現象解決,且使用者的電腦不存在其它可見的故障。電腦整機正常的標準,參見《聯想台式電腦整機檢驗規範》;
2. 必須按照《XX維修檢驗確認單》所列內容,進行整機驗機,儘可能消除使用者未發現的故障,並及時排除之。
§2.2 電腦維修操作
在維修過程中,下列各條款應引起切實的關注和注意。
一、在進行故障現象複現、維修判斷的過程中,應避免故障範圍擴大;
二、在維修時,須查驗、核對裝箱單及配置;
三、必須充分地與使用者溝通。瞭解使用者的操作過程、出故障時所進行過的操作、使用者使用電腦的水平等。
四、維修中第一要注意的就是觀察——觀察、觀察、再觀察!!!
1. 周圍環境:電源環境、其它高功率電器、電、磁場狀況、機器的布局、網路硬體環境、溫濕度、環境的潔淨程度;安放電腦的檯面是否穩固。周邊裝置是否存在變形、變色、異味等異常現象;
2. 硬體環境:機箱內的清潔度、溫濕度,組件上的跳接線設定、顏色、形狀、氣味等,組件或裝置間的串連是否正確;有無錯誤或錯接、缺針/斷針等現象;使用者加裝的與機器相連的其它裝置等一切可能與機器運行有關的其它硬體設施;
3. 軟體環境:
A. 系統中載入了何種軟體、它們與其它軟、硬體間是否有衝突或不匹配的地方;
B. 除標配軟體及設定外,要觀察裝置、主板及系統等的驅動、補丁是否安裝、是否合適;要處理的故障是否為業內公認的BUG或相容問題;使用者加裝的其它應用與配置是否合適;
4. 加電過程中的觀察:元器件的溫度、異味、是否冒煙等;系統時間是否正確;
5. 拆裝組件時的觀察:要有記錄組件原始安裝狀態的好習慣,且要認真觀察組件上元器件的形狀、顏色、原始的安裝狀態等情況;
6. 觀察使用者的操作過程和習慣,及是否符合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