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class back 釋放 覆蓋 資料 resume 觸摸 第一個 sum
一、Activity的四種狀態
Running(運行中):表明Activity處於活動狀態,使用者可以點擊螢幕可以作出響應,也是處於Activity棧頂的狀態。
Paused(暫停):表明Activity失去焦點的時候,或者被一個非全屏的Activity佔據(一個透明的Activity位於棧頂),記憶體緊張的時候可能被回收。
Stopped(停止):當前Activity完全被覆蓋的時候,記憶體緊張依然被回收。
Killed(被殺死):表明Activity被系統回收了,所儲存的資訊、成員變數都不存在了。
二、Activity生命週期分析
1. Activity首次開啟會執行如下生命週期方法:onCreate()->onStart()->onResume()
onCreate():生命週期第一個調用的方法,可以做資料載入、圖片預先載入操作。
onStart():表明Activity正在被啟動,處於使用者可見的狀態,但是並沒有處於前台顯示,使用者還不能與這個Activity進行互動、進行點擊、滑動(已經看見,但無法觸摸的狀態)
onResume():表明Activity已經前台可見了,可以與使用者互動了、觸摸、滑動等操作。
2.點擊Home鍵回到主介面(Activity不可見)執行的方法:onPause()->onStop()
onPause():表明Activity處於停止狀態(可見,但不能觸摸)。
onStop():onPause()方法執行完調用,表明Activity已停止,完全被遮住覆蓋(記憶體緊張,可能被回收)。
3.當再次回到原Activity時,會執行以下方法:onRestart()->onStart()->onResume()
onRestart():表示正在重新啟動,由不可見變為可見。
onStart():表明Activity正在被啟動,處於使用者可見的狀態,但是並沒有處於前台顯示,使用者還不能與這個Activity進行互動、進行點擊、滑動(已經看見,但無法觸摸的狀態)。
onResume():表明Activity已經前台可見了,可以與使用者互動了、觸摸、滑動等操作。
4.退出當前Activity時,執行以下生命週期方法:onPause()->onStop()->onDestroy()
onPause():表明Activity處於停止狀態(可見,但不能觸摸)。
onStop():onPause()方法執行完調用,表明Activity已停止,完全被遮住覆蓋(記憶體緊張,可能被回收)。
onDestroy():Activity生命週期最後一個方法,可以做一些資源回收釋放工作
【Android-1】Activity生命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