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核心分析 之二 ——-方法論探討之概念空間篇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from: http://blog.csdn.net/maxleng/article/details/5472988

 

 方法論探討之概念空間篇 

 

 

 

    我們潛意識就不想用電腦的方式來思考問題,我們有自己的思維描述方式,越是接近我們思維描述方式,我們越容易接受和使用。各種電腦語言,建模工具,不外乎就是建立一個更接近人的思維方式的概念空間,再使用工具從該概念空間向另外一個概念空間映射,我稱之為人性思維空間向01序列描述空間的一個映射。實現方面來看,系統就是一個翻譯器,將機器性更加人性化的一種機制。大學電腦經典課“電腦體繫結構”,其他的可以忘記,但是下面這個圖不能忘記:

 

 

 

 

 

這個就是概念空間最本質的原型體現:作為觀測者看到了什嗎?設計者給了觀察者什嗎?給出的答案是外部特性。

 

(1)提供給觀察者的概念空間是什嗎?

(2)內部特性的概念空間是什嗎?

 

    概念空間所表達的東西帶有兩個方面的纏繞:一面是人性自由,一面是物性制約(即時響應,系統資源的限制)。所以程式實現的概念空間是人性自由與特定電腦系統物性之間有一個折中,並且根據實際系統而採取某種動態平衡。而這種平衡將會影響到系統架構,以及設計的思想。特別在手機這樣的嵌入式系統中,這種矛盾和平衡無處不在,這種折中無處不在。而對系統的選取和採用,也就接受了某個方面的折中或某中即在的,也許是看不見的標準,及這樣的標準有隱式和顯式的。正因為如此,不管是工具的產生,新的平台的產生, 都是電腦的物性向人性靠近的一個小台階。一個新的思想的形成隨即帶來的新工具,新系統架構,新的體繫結構。

 

    如果設計者站的高度足夠高,那麼設計者一開始就會考慮到“我該給他們一個什麼樣的概念空間,甚至一個什麼樣的理念,讓他們這個概念空間去建立自己的產品”,於是設計者就會開始主動的去建立概念空間,這個概念空間要表達的實際意義,概念空間應該有哪些內容構成,考慮概念空間的完備性和封閉性,考慮概念空間的邊界,考慮從哪個基礎上建立這個概念空間,考慮如何與概念空間外的實體進行互動,考慮系統的資源限制條件,考慮功能性構建的合理性,考慮機器系統與人的平衡問題。

    我們在學習新系統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新概念。新名詞,就如現在我們面臨的Android大量的新名詞,在程式員的世界都是從代碼實踐開始的,是從寫應用開始去涉及。SDK給了我們一個概念,我們就在這個概念架構下,使用SDK給我提供的函數介面,資料結構,初始化過程等,我們最初的接觸到原型就是“HelloWorld”之類的DEMO程式,我們在Hello world上去使用各種不同的介面函數,對於應用程式員來講,他說看到的系統就是系統調用介面,及其編程開發流程。實際上只要一使用這些介面,就不得不接受一系列的概念,只有在這種概念系統下,我們才能工作。但是,實際上我們卻忽略了這樣的概念系統的理解,只是在編程介面的這個狹窄的空間去理解系統.我們理解系統在形成理解概念的空間只是微小的一角,很少有資料來介紹這種概念系統的形成和理解,編程介面只是這個概念空間一個,對外部的一個表徵。我們可以抽象起來,以介面,協議和行為,來描述系統的情況。SDK API的實質向上層提供了一個語義介面,從而在層間實現了一個轉義過程,同時又成為一個功能的集合體。但是我們很少這樣跳出來看,我們到底是處於一種什麼樣的概念空間,SDK除了調用介面外,還給了我們怎樣一種整體概念?目標系統的基本構架在本質上的東西就是一個概念系統到另一個概念系統的映射。讓我們大腦理解的概念系統映射到電腦能實現的概念域的一個映射。我們假定這個概念域E,機器能夠理解的概念域為M,我們的軟體工程要做的事情實質就是:EàM領域的一個映射過程。

 

為什麼要在宏觀上把握這些概念呢,顯然有我的目的,理解概念空間是理解設計者意圖的一個重要途徑。設計者要想給開發人員提供什麼,設計者想要提供給終端使用者什麼。我們需要站在高處看待系統明白設計者意圖。

    Android的實質還是一套管理手機硬體系統的軟體,這個話講起來沒有多大意義,電腦作業系統本質都是如此,Android是Google雲端運算計劃的一部分,我們修正成:Android建立的本質就是讓電腦成為我的雲接入移動智能終端。作為硬體管理軟體,Android提供概念空間內涵實質上泛作業系統內涵,我們的理解可以從泛作業系統概念空間映射到Android系統中去。而作為雲端運算的一部分的內容,我們可以雲端運算的概念入手去研究Andoird。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