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android style blog c tar color
嵌入式系統一般沒有通用的bootloader,u-boot是功能強大的bootloader開發軟體,但相對也比較複雜。
1 Bootloader及u-boot簡介
Bootloader代碼是晶片複位後進入作業系統之前執行的一段代碼,主要用於完成由硬體啟動到作業系統啟動的過渡,從而為作業系統提供基本的運行環境,如初始化CPU、 堆棧、儲存空間系統等。Bootloader代碼與CPU晶片的核心結構、具體型號、應用系統的配置及使用的作業系統等因素有關,其功能類似於PC機的BIOS程式。由於bootloader和CPU及電路板的配置情況有關,因此不可能有通用的bootloader,開發時需要使用者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移植。嵌入式Linux系統中常用的Bootloader有armboot、redboot、blob、u-boot、Bios-lt、Bootldr等,其中U-Boot是當前比較流行,功能比較強大的bootloader,可以支援多種體繫結構,但相對也比較複雜。bootloader的實現依賴於CPU的體繫結構,大多數bootloader都分為stage1和stage2兩大部分。
2.1 stage1 (start.s代碼結構) ---- 基本的硬體初始化
U-Boot 的stage1代碼通常放在start.s檔案中,它用組合語言寫成,其主要代碼部分如下:
(1) 定義入口 。由於一個可執行檔Image必須有一個進入點,並且只能有一個全域入口,通常這個入口放在ROM(Flash)的0x0地址,因此,必須通知編譯器以使其知道這個入口,該工作可通過修改連接器指令碼來完成。
(2)設定異常向量(Exception Vector)。
(3)設定CPU的速度、時鐘頻率及中斷控制寄存器。
屏蔽所有的中斷。為中斷提供服務通常是 OS 裝置驅動程式的責任,因此在 Boot Loader 的執行全過程中可以不必響應任何中斷。中斷屏蔽可以通過寫 CPU 的中斷屏蔽寄存器或狀態寄存器(比如 ARM 的 CPSR 寄存器)來完成。
(4)初始化(RAM)記憶體控制器 。
(5)將ROM中的程式複製到RAM中。
(6)初始化堆棧 。
(7)轉到RAM中執行,該工作可使用指令ldr pc來完成。
2.2 stage2 C語言代碼部分
libarm/board.c 中的start armboot 是C語言開始的函數,也是整個啟動代碼中C語言的主函數,同時還是整個U-boot(armboot)的主函數,該函數主要完成如下操作:
(1)調用一系列的初始化函數。
(2)初始化Flash裝置。
(3)初始化系統記憶體配置函數。
(4)如果目標系統擁有NAND裝置,則初始化NAND裝置。
(5)如果目標系統有顯示裝置,則初始化該類裝置。
(6)初始化相關網路裝置,填寫IP、MAC地址等。
(7)進入命令迴圈(即整個boot的工作迴圈),接受使用者從串口輸入的命令,然後進行相應的工作。
Ref: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022/08/1317564_158121482.shtml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4951403-id-2212589.html
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btlo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