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繫結構問題解決,1】解決4031錯誤方法,體繫結構4031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體繫結構問題解決,1】解決4031錯誤方法,體繫結構4031
三.解決4031錯誤方法:(ora-4031錯誤產生原因:大量的硬解析後,導致鏈上的chunk都變的非常小,此時來了一個大的sql會找不到合適的chunk,就會報ora-4031錯誤。)
如果SHARED_POOL_SIZE 設定得足夠大,又可以排除 Bug 的因素,那麼大多數的ORA- 04031 錯誤都是由共用池中的大量的SQL 代碼等導致過多記憶體片段引起的。 
1.執行alter system flush shared_pool; 清理library cache 和rows cache ,此方法只能臨時解決問題不推薦使用。原因:(1 )Flush Shared Pool 會導致當前未使用的cursor 被清除出共用池,如果這些 SQL 隨後需要執行,那麼資料庫將經曆大量的硬解析,系統將會經曆嚴重的CPU 爭用,資料庫將會產生激烈的L atch 競爭。 (2 )如果應用沒有使用綁定變數,大量類似SQL 不停執行,那麼Flush  Shared  Pool 可能只能帶來短暫的改善,資料庫很快就會回到原來的狀態。 (3 )如果Shared  Poo l 很大,並且系統非常繁忙,重新整理Shared  Pool可能會導致系統掛起,對於類似系統盡量在系統空閑時進行。 
2.方法二: 讓開發人員修改sql語句,實現共用SQL,3.方法三:將較大的對象儲存到記憶體中,4.方法四:設定合適的shared_pool_reserved_size參數,結合shared_pool_reserved_min_alloc 參數可以用來避免由此導致的效能下降。這個參數的預設值是shared_pool_size 的5%,通常這個參數的建議值為shared_pool_size參數的10% ~20% 大小,最大不得超過shared_pool_size的50% 。保留區是在shared_pool中專門用來緩衝大對象地區,所以可以增加保留區的大小。    #查看請求保留區的錯誤次數,(若過請求保留區錯誤,就會包4031錯誤)    select REQUEST_MISSES from v$shared_pool_reserved;  6.使用AMM自動記憶體管理來分配共用池,防止共用池設定小而出錯。(一般做到這一步就可以了)
急急急電腦體繫結構這門課所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

電腦體繫結構(ComputerArchitecture)是程式員所看到的電腦的屬性,即概念性結構與功能特性。按照電腦系統的多級階層,不同級程式員所看到的電腦具有不同的屬性。一般來說,低級機器的屬性對於高層機器程式員基本是透明的,通常所說的電腦體繫結構主要指機器語言級機器的系統結構。經典的關於“電腦體繫結構(computerarchitecture)”的定義是1964年C.M.Amdahl在介紹IBM360系統時提出的,其具體描述為“電腦體繫結構是程式員所看到的電腦的屬性,即概念性結構與功能特性”

基本概念
電腦體繫結構就是指適當地組織在一起的一系列系統元素的集合,這些系統元素互相配合、相互協作,通過對資訊的處理而完成預先定義的目標。通常包含的系統元素有:電腦軟體、電腦硬體、人員、資料庫、文檔和過程。其中,軟體是程式、資料結構和相關文檔的集合,用於實現所需要的邏輯方法、過程或控制;硬體是提供計算能力的電子裝置和提供外部世界功能的電子機械裝置(例如感應器、馬達、水泵等);人員是硬體和軟體的使用者和操作者;資料庫是通過軟體訪問的大型的、有組織的資訊集合;文檔是描述系統使用方法的手冊、表格、圖形及其他描述性資訊;過程是一系列步驟,它們定義了每個系統元素的特定使用方法或系統駐留的過程性語境。 電腦體繫結構
8種屬性
1•機內資料表示:硬體能直接辨識和操作的資料類型和格式 電腦體繫結構
2•定址方式:最小可定址單位、定址方式的種類、地址運算 3•寄存器組織:操作寄存器、變址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及專用寄存器的定義、數量和使用規則 4•指令系統:機器指令的操作類型、格式、指令間排序和控制機構 5•儲存系統:最小編址單位、編址方式、主存容量、最大可編址空間 6•中斷機構:中斷類型、中斷層級,以及中斷回應程式式等 7•輸入輸出結構:輸入輸出的串連方式、處理機/儲存空間與輸入輸出裝置間的資料交換方式、資料交換過程的控制 8•資訊保護:資訊保護方式、硬體資訊保護機制。
編輯本段發展曆程
電腦系統已經經曆了四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電腦體繫結構
第一階段
60年代中期以前,是電腦系統發展的早期時代。在這個時期通用硬體已經相當普遍,軟體卻是為每個具體應用而專門編寫的,大多數人認為軟體開發是無需預先計劃的事情。這時的軟體實際上就是規模較小的程式,程式的編寫者和使用者往往是同一個(或同一組)人。由於規模小,程式編寫起來相當容易,也沒有什麼系統化的方法,對軟體開發工作更沒有進行任何管理。這種個體化的軟體環境,使得軟體設計往往只是在人們頭腦中隱含進行的一個模糊過程,除了程式清單之外,根本沒有其他文檔資料儲存下來。
第二階段
從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電腦系統發展的第二代。在這10年中電腦技術有了很大進步。多道程式、多使用者系統引入了人機互動的新概念,開創了電腦應用的新境界,使硬體和軟體的配合上了一個新的層次。即時系統能夠從多個資訊源收集、分析和轉換資料,從而使得進程式控制制能以毫秒而不是分鐘來進行。線上儲存技術的進步導致了第一代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出現。電腦系統發展的第二代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出現了“軟體作坊”,廣泛使用產品軟體。但是,“軟體作坊”基本上仍然沿用早期形成的個體化軟體開發方法。隨著電腦應用的日益普及,軟體數量急劇膨脹。在程式運行時發現的錯誤必須設法改正;使用者有了新的需求時必須相應地修改程式......餘下全文>>
 
電腦體繫結構問題幫解答一下吧

直接映射先按cache分區,1024/64=16區,1000001100 ==》524,524/64=8..12,
該地址位於8區第12個儲存單元,處於第0行。
全相聯 可以任意裝入,524 mod 16=12 ,處於該行的第十二個儲存單元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