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互連網 培訓師
教,就是老師;學,就是學生。差不多每個人都做過學生,都有過老師,有些人還做過老師。
韓愈的《師說》中為老師下了一個定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也就是說老師有三大任務:傳道、授業和解惑。這個定義,曆經千年,現在看來,還是非常精準的。
傳統上,老師是知識的代言人,其最重要的角色是傳遞知識,也就是傳道。也就是說,老師的三大任務中,傳道為首。
老師之所以可以傳道,前提在於相對於學生,老師有更多的知識,因此可以傳授給學生。
可是,隨著互連網時代的到來,千年來的前提發生了變化,老師傳道的基礎發生了動搖:
一個人的知識總歸是有限的,但是互連網所承載資訊卻是近乎無限;每個人的知識增長總是有限的,但是互連網上的資訊卻是爆發性增長。
因此,我們現在更多地是通過互連網來擷取知識,通過查詢、檢索來擷取知識,互連網成了我們的知識庫,互連網成了我們的學習途徑。
其實,不光是學生如此,老師現在也會通過互連網來擷取相應的知識。因為同樣來源於互連網,老師相對於學生的知識優勢就很難體現了。
這種情況不是互連網時代的特有現象,在培訓領域,我們老早就看到了這種趨勢:培訓講師並不見得會在知識上完全超越學員。
如果老師沒有知識上的優勢,不再是知識的代言人,那麼老師還憑什麼成為老師呢?
這個問題對於培訓師來說,尤其是個大問題。最後我發現,老師之所以是老師,關鍵不再是知識了,而在於見識,也就是經驗和方法。
因為,再多的知識也不會告訴我們正確的方法, 而且我們接觸的知識越多,就越會有“繁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
這時候,老師就可以發揮作用了。
老師之所以是老師,因為他經驗豐富,因為他經曆的挫折和失敗更多,因為他走過很多彎路,最後成功了,所以他才是老師。
老師之所以是老師,還在於他善於總結經驗,能夠發現失敗和成功的關鍵因素,從而避免重走彎路,所以他才是老師。
這樣看來,互連網時代,老師的重心將從傳道逐漸轉移到授業以及解惑,特別是解惑上了。
本文出自 “LTE學習大使” 部落格,請務必保留此出處http://readhere.blog.51cto.com/4157106/1886787
超越傳道:互連網時代的教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