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公司資訊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實質上是將企業的生產過程、物料移動、交易處理、現金流動、客戶互動等業務過程數字化,通過各種資訊系統網路加工產生新的資訊資源,提供給各層次的人們洞悉、觀察各類動態業務中的一切資訊,以作出有利於生產要素組合最佳化的決策,使企業資源合理配置,以使企業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求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公司資訊化的一般過程就是基礎應用(協同OA、簡單會計核算、企業網站、簡單薪資核算和簡單的員工考核等)——關鍵應用(會計核算、基本成本和資金管理、企業核心業務系統和人力資源管理等)——擴充整合及最佳化升級應用(全程供應鏈應用、CRM、PLM、電子商務等整合的ERP應用)——戰略應用(商業智慧)
由此可見,商業智慧,就是公司資訊化的最後一公裡。而這一公裡也是到達終點前最困難的過程,也就是說,商業智慧很難成功走進企業。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二。
1、軟體廠商的不推廣
縱觀現在國內主流的軟體廠商,它們都很積極地向自己的老客戶去推銷自己的其他資訊化產品,卻很少有大力去推廣BI商業智慧的,因為他們自身並沒有投入BI的研發。那麼為什麼它們不願意在BI方面投入研發呢?一是因為BI的研發相較ERP等產品對技術的要求更為嚴苛以致如果沒有大量投入很難產生好的產品,二是國內的BI市場還僅處於開墾狀態,大多數企業對BI的需求並不明確或者強烈,軟體廠商與其投入大量時間精力進行自主研發,還不如與國外專業BI廠商合作,而既然不是自己的產品,推廣的熱情也就大大下降,銷售遇到挫折之後甚至就停止嘗試的現象也是普遍的。
2、公司資訊化目的不明確,BI需求待挖掘
現在雖然大部分企業都加入了資訊化的大潮中,但是你若問它們為什麼要進行資訊化,回答大抵都是為了更加輕鬆辦公管理,有的甚至只是盲目跟隨時代潮流。比如生產計劃的工作量大,算不準,就上生產管理軟體;想把全國各地的營銷機構的資訊及時收集上來,於是就上一個分銷系統。
這其實是資訊化容易步入的一個誤區,很多人對資訊化認識過淺或是期待過高,大部分的管理者仍停留在依靠經驗決策的思維裡,資訊化的作用也僅是支援企業基本運作。
而BI相較於其他資訊化產品,則要求老闆自己有資訊化意識,但這對目前中國的企業決策者來說,還是有些要求過高。而且許多管理者認為企業有資訊化系統滿足日常管理足夠了,不再需要商業智慧系統。
3、價格成本高,企業因看不到短期利益而放棄
部署一套商業智慧系統的成本往往很高,很多企業老闆即使有了資訊化意識,也會因為部署BI的風險而轉念安慰說原有的資訊管理系統已經足夠了,不需要再花大價錢實施一套BI了。
那麼,商業智慧對於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究竟有沒有必要呢?
回答是肯定的,需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規避決策風險,增加企業收益
有統計表明,目前中國企業的資料有效利用率不足7%,許多決策是在沒有充分資訊支援的情況下做出的。IDC調研資料顯示:37%的業務決策仍然主要依賴於“直覺”或本能。但直覺式的決策並多數情況下並不可靠。根據微軟公司的統計,超過74%的商業決策落後於預定計劃或以失敗告終,每年損失740多億美元。
現在大部分的商業智慧BI工具都具有錯誤預警功能,比如帆軟的FineBI,它的錯誤預警功能可以協助你快速識別關鍵資料的錯誤,並且及時改正。另外其特有的智能因素分析功能可以協助企業減少決策錯誤,因為某個指標或者摘要資料往往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銷售額會受到產品品質,銷售地區,時間,銷售人員,代理商,銷售策略,同類競爭產品價格等等因素的影響,而當最終客戶進行分析時需要對全盤的影響因素都有瞭解。以往的BI工具是提前將這些分析維度加入最終展現層讓領導或者業務人員去選擇,這樣的問題有二:溝通成本高,需要讓技術人員清晰明了業務需求;修改影響因素複雜,添加刪除因素需要通知技術人員。FineBI的智能因素分析直接面向最終分析人員,通過最佳化的演算法提供所有影響因素,並且智能判斷重點因素。
2、提高辦公效率,節省辦公時間
請仔細想想,您公司裡有多少人長時間都花在學習代碼以及修正bug中?也許你正受公司資訊孤島的困擾?也許好不容易把工程實施成功,但後期需求變更時卻無法及時維護?或者,坦率地說,您的時間都用於折騰Excel了,不是嗎?
調查顯示,每名員工每年平均要浪費約一周的時間,來對付電腦和應用方面的各種麻煩。IDC公司的研究資料表明:IT的複雜性在2003年造成了美國公司近7500億美元的損失。
如果您的企業已經資訊化建設多年,那麼ERP,OA,CRM這些系統一定積累了大量的資料,但是它們又相對獨立,你如果想要對資料進行一次統一的分析,工作量一定很大。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一款商業智慧產品,協助你建立資料倉儲,進行ETL分析,為您封裝好企業統一的指標集,資料智能關聯,讓你可以輕鬆進行資料的多維分析,切入,展示等。
依舊拿FineBI舉例,它特有資料準備模組以及指標分析因素模式,在基於固定資料的基礎上能夠極大的減少需求多變導致的資料準備和溝通交流時間,真正做到了實施周期短,後期也無需投入過多的人力和時間來維護系統,解決需求上的變動。
而且FineBI商業智慧平台處理資料的效能非常好,對於億萬條資料,匯總計算均在10s內完成。對於明細表的展示,均在1s內即可完成。”
3、發掘潛在商機,促進企業發展
相較於資訊管理系統是針對某一個部門或者項目提供一些匯總報表,商業智慧系統能為企業中各層次管理管理員提供決策資訊或預測資料或發現商務活動中隱含的規律和知識。
在企業的大量資訊中可能包含有很多潛在的規律,比如客戶的購買習慣, 最佳交叉銷售組合等, 這些資訊通過簡單的統計或匯總是無法發現的, 必須使用某種數學演算法對資料進行分析才能發現這些規律,從而建立起一種商業模型,提供給管理決策層進行模擬分析,發掘出有價值的商機,促進企業快速發展。
綜上,商業智慧作為公司資訊化的最後一公裡,雖然花費的汗水可能比前面加起來的所有都多,但是當你堅持跑完了這一公裡,你的大資料才能轉化為大價值,也只有跨過了這個瓶頸,企業才能繼續在資訊化時代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有一席之地,持續發展。
【瞭解更多商業智慧行業資訊,商業智慧解決方案以及商業智慧軟體下載請訪問FineBI商業智慧官網www.finebi.com】
商業智慧——公司資訊化的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