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之業務模型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標籤:

資料和事件分開

先從Peter的資料和事件分開說起,Peter找了李福華討論了返運的需求實現,他的建議是將庫存和返運關係分離開來,即資料和事件分離開來:不要讓(事件)狀態汙染資料,對於正常入庫、調撥入庫這屬於原生態狀態(Native Status)沒問題,對於返運這種後天事件導致的狀態就不要用來汙染資料,而是單獨頁面承載操作,單獨表結構來儲存狀態;我是深以為然;如果這樣,出庫是否也應該分離出來呢?庫存表是否只是儲存庫存資訊,表明庫存還有多少多少,也屬於"Native Status",我倒是覺得沒必要分離。

需求三板斧

核心對象都是什麼,核心對象欄位都有什麼(客戶提供,還要考慮關聯欄位);業務對象間關係都是怎樣的(二元關係如何1:1還是1:*,通過什麼進行關聯);和業務外對對象關係是怎樣的;商務程序是怎樣的,都有哪些"約束";該業務的目的以及產生的對象後續影響有哪些(產生的資料將會被怎樣使用);

什麼是業務模型

杜工在周會上面提出了對於入庫資訊而言,調撥、正常入庫其實是並列的;但是我們現在是把內容都捏在了一起,還沒有加以區分,比如批次號,對於調撥以及正常入庫其實是允許他們重複的;但是我覺得這個業務模型漸漸的有了意識,就是分類流程,當然在資料庫實體儲存體上可以放在一張表裡面,但是在理解和規劃的時候,一定要有一種劃清楚各個獨立主題的概念;

業務由兩部分組成:資料和過程。業務的結果是資料(核心資料),業務的過程卻是獨立的,比如入庫包含調撥的業務和正常入庫的業務,發放控制的出庫以及調撥的出庫,儘管他們都是入庫/出庫(在實體儲存體結構是一致的),但是他們確實並列的,彼此平行的,這在實體儲存體上的表現就是通過一個欄位來做區分,業務層(Application層)處理上卻要各自分開,保持彼此的純潔性。

這意味著,回到了之前考慮,對於任何功能點要"認祖歸宗",一定要找到一個歸屬的大類(如果確實沒有,那麼就建立一個);然後再大類下面尋找並行同類;這樣在邏輯上(模型)做到了分離,在代碼實現以及資料庫設計上面也彼此獨立,做到了比較好的"乾淨"的關係,正所謂"君子群而不黨"。

那麼,就出來的,業務模型本質其實是針對業務的"過程"部分,針對過程進行歸大類,分離出獨立過程單元體(Dependency Process Unit,DPU),並針對每個獨立的DPU進行生命週期設計,這就是業務模型的建立

?

?

需求分析之業務模型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