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使用 sp 資料 bs 資料庫 伺服器 應用 學習 程式
最近在學習三層架構,有一些東西自己有一些自己的感觸,想找個地方記下來,發現部落格園中我還沒有申請開通部落格,後來就只在這裡記下一些了,以後有一些感觸,也會記下來吧。
首先,最開始學習三層的時候自己感覺不就是將一個應用程式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關係進行相互協調進而分工進行應用程式的執行,也許,我這樣理解也不算錯吧,不過,後來回想在學習C#基礎的時候,發現,其實不僅僅只有這樣,三層架構固然使這種效果,但是其內在思想是實現了物件導向中的三大特點:封裝、繼承和多態。
三層中通過使用不同層級將不同的實現與不同功能的分類開來,並且相互之間只有引用的關係,這就是物件導向中的封裝的特點:將不同功能和特徵的操作進行分們別類式的封裝,只能通過一些特定的介面或其他的進行訪問,就好像一個公司下面的某一個部門,而部門與部門之間只有在需要合作的時候,有特定的人員進行互動合作。說到這裡,就想到了軟體工程的一些東西,軟體工程中有一個基本的設計理念:高內聚、低耦合和模組化。模組化就是將一個需要實現的某個東西進行分散成一個一個模組,進而由這些模組進行合作式的實現該功能。而高內聚、低耦合就是在模組化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深入,高內聚就是模組的內部之間要彙總的緊密,低耦合就是模組與模組之間盡量要少一點的互動。而三層架構實現了這種思想,但是不是很完善,雖然在三層在加上了一層MODEL層,但是就是感覺還是有一些不完善,但是自己還是分析不到,當然,我現在接觸的只是一些皮毛,以後可能會發現吧。
繼承和多態這兩個方面,我現在只是在進行參數的傳遞時使用了介面進行參數傳遞,而其他的方面,自己嘗試了使用一個公有的屬性進行參數傳遞,但是,感覺不怎麼好。多態的話,一句話,物件導向中,無處不是多態,對象的本質來源於生活,而類又是將對象中的共同特徵進行提取的結果,多態更多是指行為的多態 ,一種操作,不同的子類對象的各自的響應。
再來談談我們的三層,其本質操作就是對資料庫中的資料進行增刪查改。
對資料庫中的資料進行的操作本質上就是請求、處理和響應。用戶端請求伺服器,伺服器處理請求並給予響應。但是請求、處理和響應的本質就是調用方法,請求就是調用方法和傳遞參數,處理就是調用方法的方法體進行執行操作,而響應就是將傳回值返回。
在這裡我還學習到了,資料庫中的操作大多時候都是要小心的,特別是增刪改這種能夠改變資料庫中的資料的操作,一旦修改出錯,將無法復原並且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在公司中對資料的操作要求每天備份。還有一點就是,資料來之不易,再刪除資料的時候最好是使用“虛刪除”,系在需要執行刪除操作的資料進行一個標記,標記資料是否已被刪除。
C# 三層架構項目體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