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區域網路基礎
1.區域網路的拓撲結構:匯流排型,星形,環形。
2.IEEE802.2標準定義的共用介質區域網路有三類:採用CSMA/CD介質存取控制方法(由802.3制定)的匯流排型區域網路,採用Token Bus介質存取控制方法(由802.4制定)的匯流排型區域網路,採用Token Ring介質存取控制方法(由802.5制定)的環形型區域網路。而第一類共用介質區域網路最為常用,也稱作Ethernet(乙太網路),網中所有的結點都能平等地爭用發送資料的權利。以後可以認為802.3等於Ethernet。
3.Ethernet中,介質存取控制方法採用CSMA/CD,概括為:先聽後發,邊聽邊發,衝突停止,隨機延遲後重發。
4.典型的MAC地址長48位。儲存在網卡的ROM中。
5.802.2標準規定了LLC層規範。802.3。。。802.11規定了MAC層和物理層的規範。802.11將MAC層分成了兩個子層:分布式協調功能(DCF)子層和點協調功能(PCF)子層。
6.IEEE802.x協議只涵蓋了OSI參考模型的物理層和資料連結層。
第五章 IP協議
1.路由器(在internet中也稱網關)負責網路和網路(不同子網)之間的串連,資料從源主機出發經常需要經過多個路由器才能到達目的主機,所經過的路由器負責將資料從一個網路送到另一個網路,路由器需要根據資料所到達的目的地,為其選擇一個最佳路徑,即指明資料轉送的方向。
2.IP地址:(p114)
IP地址由32位位元組成,分為5類。
A類:7位表示網路,24位表示主機,因此它可用於大型網路,16777214台機 器。第一位元組範圍:1~126。
B類:14位表示網路,16位表示主機,中規模網路,65534台機器。第一位元組範圍:128~191。
C類:21位表示網路,8位表示主機,去掉全零和全1,最多能容納254台機器。第一位元組範圍:192~223。
D類:多目的地址發送。
E類:保留。
IP地址採用點分十進位標記法:每1個位元組用1個10進位數表示,因此一共4個10進位數,用“.”隔開。
幾種特殊的IP地址:
網路地址:有效網路號和全零的主機號,用來表示一個具體的網路。
廣播位址:有效網路號和全“1”的主機號,主機可以使用該IP地址向該子網內的機器廣播資訊。
傳回位址:127.0.0.1,用於網路軟體的測試和本地機器進程間的通訊。
本地地址:192.x.x.x或者10.x.x.x是不分配給internet使用者的,可以在內部區域網路使用這些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