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通訊 網路 封包交換 協議
1、通訊網路
1)電路交換:通訊前先撥號,構建直通通路
2)封包交換(不是包交換):不用撥號,儲存轉寄交換
3)虛擬電路交換:介於兩者間,中間裝置ATM儲存後再轉寄,本質儲存轉寄
2、網路架構(Internet是瘦核心,胖端系統;電話、手機是胖核心,瘦端系統)
1)核心:路由器(構成mesh),交換器
2)邊緣:應用,所有服務都位於邊緣
3)通訊鏈路
3、通訊模式
C/S模式、對等模式、混合模式
4、交換模型
電路交換、封包交換(按需使用、路由器具有儲存並轉寄分組的隊列、統計複用)
1)封包交換優點:
頻寬共用,按需使用
更簡單高效,代價更小
突發資料支援較好
承載使用者量多
交換技術
2)封包交換缺點:每到節點都要儲存再轉寄,速度慢,不適合即時通訊
5、協議:報文命令,格式和收發報文的動作。
協議={文法,語義,規則}
6、網路接入
有線:ADSL、光纖入戶、ISDN、HFC
無線:Wi-Fi、GPRS、CDMA、3G、4G
7、ADSL:非對稱式數位用戶線路
1)上下行鏈路頻寬不一致,下行快一些
2)頻分複用
3)不共用頻寬
4)需使用數據機(促進抗幹擾,傳送遠)
5)遠距離串列通訊
6)頻寬與距離成反比
8、HFC:混合光纖同軸電纜
1)頻寬大於ADSL
2)需要纜線數據機
3)若干使用者共用一個路由器
9、頻寬:線兩端交換裝置的能力。
10、物理媒介
①雙絞線:數字性好,抗幹擾能力強,上限頻寬高。每英寸絞的圈數越多,抗幹擾能力越好。
②同軸電纜
③光纖:安全性高,訊號衰減低,不受電子幹擾,差錯率低 。
11、無線媒介
微波通訊、Wi-Fi、衛星通訊、CDPD
10、四種包交換延時
1)節點處理延時:檢查位差錯,決定輸出鏈路。
2)傳送延時=包大小/路由器頻寬
3)傳播延時=距離/光速
4)排隊延時 :若路由器緩衝滿,則丟包
11、丟包
1)路由上的丟包
①隊列滿,被動丟包
②TTL滿,主動丟包
2)接收端丟包:接收端緩衝滿
3)網卡丟包:差錯檢驗
12、協議棧 五層
應用程式層(PDU:報文)
傳輸層(段)
網路層(包/資料報)
資料連結層(幀)
物理層(位):第一層
13、封包交換和電路交換的區別
封包交換的通訊線路並不專用於源與目的地間的資訊傳輸。在要求資料按先後順序且以恒定速率快速傳輸的情況下,使用電路交換是較為理想的選擇。因此,當傳輸即時資料時,諸如音頻和視頻;或當服務品質QOS要求較高時,通常使用電路交換網路。封包交換在資料轉送方面具有更強的效能,可以預防傳輸過程(如E-mail資訊和Web頁面)中的延遲和抖動現象,封包交換網的突出優點是可以在一條電路上同時開放多條虛電路,為多個使用者同時使用,網路具有動態路由功能和先進的誤碼錯誤修正功能,網路效能最佳。
著作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未經博主允許不得轉載。
電腦網路——電腦網路和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