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電腦網路基礎》考試大綱
一、參考書目:
《電腦網路技術與應用(第2版)》,段標、張玲主編,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時間:2011年12月。
二、考試形式:閉卷,考試時間90分鐘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一)考試要求
1.電腦網路理論知識
- 掌握電腦網路的定義、電腦網路的組成、功能與應用
- 掌握電腦網路的分類、常見的網路拓撲結構及特點
- 掌握類比訊號及數字訊號的特點,單工、半雙工、全雙工系統通訊方式的原理,資料交換技術的基本原理及特點
- 掌握基本傳輸媒體的類型與特點
- 掌握網路體繫結構的概念,網路通訊協定的概念及構成要素
- 掌握OSI參考模型的階層及每層的準系統
- 瞭解TCP/IP分層模型的階層及協議集
- 掌握IP地址的組成及分類,子網路遮罩的作用及網域名稱的組成
- 掌握區域網路的特點和類型,區域網路的體繫結構和乙太網路介質存取控制方式
- 瞭解常見Internet接入技術及其特點
- 掌握對等網路和客戶機——伺服器網路的特點
- 瞭解DHCP、DNS、WWW、FTP、IIS的含義和作用
- 掌握常用網路連接裝置的種類及作用
- 瞭解網路安全基本知識
(二)考試範圍
知識點一、電腦網路基礎知識
- 電腦網路在資訊時代的作用
- 電腦網路的定義、發展與組成
- 電腦網路的功能、服務與分類
- 電腦網路的拓撲結構
- 電腦網路的應用
- 資料通訊技術的基本概念
- 資料轉送技術、多工技術、資料交換技術、差錯控制技術
- 網路體繫結構的基本概念
- OSI參考模型的階層(物理層、資料連結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展示層、應用程式層),每層的準系統
- TCP/IP分層模型的階層(網路介面層、網際層、傳輸層、應用程式層)及協議集
- OSI與TCP/IP體繫結構的比較
知識點二、網路互聯技術
- 傳輸介質的分類
- 兩種類型的雙絞線及區別
- 雙絞線纜的線序
- 無線傳輸介質的分類
- 光纖的分類
- 常用網路連結裝置
- 路由器的功能和作用
- 交換器的功能和作用
- 劃分子網和構造超網
- IP地址與IP定址(IP地址、IP地址的分類、私人IP地址、可變長的子網路遮罩)
- 網際網路控制報文協議ICMP
- 網際網路的路由選擇協議
- IP多播和網際網路管理協議
- 下一代的網際協議Ipv6
知識點三、區域網路和廣域網路
- 區域網路概述
- 區域網路拓撲結構
- 傳統乙太網路
- 虛擬區域網路
- 高速乙太網路以及其他種類的高速區域網路
- 無線區域網路
- 乙太網路的發展和工作原理
- 10Base組網要點以及4種10Base乙太網路:10Base-5乙太網路、10Base-2乙太網路、10Base-T乙太網路、10Base-F乙太網路
- 快速乙太網路、千兆乙太網路、交換式乙太網路、全雙工系統乙太網路
- 廣域網路中的分組轉寄機制
- 廣域網路技術:X.25封包交換網、框架轉送FR、整合式服務數位網路ISDN、非同步傳遞方式ATM
- Internet的接入技術:PSTN、ADSL、Cable Modem、無線、乙太網路
知識點四、常見服務和應用
- 使用者資料包通訊協定UDP
- 傳輸控制通訊協定TCP
- 網域名稱系統DNS
- 檔案傳送協議FTP
- 遠程登入TELNET
- 電子郵件
- 全球資訊網WWW
- 動態主機設定通訊協定DHCP
- IIS的作用和配置
- 常用網路命令的使用
知識點五、網路安全
- 網路安全問題概述
- 網路安全防範體系
- 網路安全防範技術
- 防火牆的概念及分類
- 病毒、木馬與流氓軟體防治
《電腦網路基礎》考試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