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電腦網路 複習
主題1 網際網路的組成結構
1.早期電腦和現代電腦的區別
早期:以主機為中心
現代電腦:以封包交換網為中心
2.網路與網路串連的裝置叫路由器。
3.從宏觀來看網際網路,可以分為邊緣部分和核心部分。
(1)邊緣部分:由端系統(主機)構成
通訊方式:主機間的通訊方式 C/S,P2P
(2)核心部分:由封包交換網,路由器互聯而成。
作用:進行資料交換
交換方式:電路交換,封包交換,報文交換
4.從ISP來看網際網路的結構
(1)ISP:網路服務供應商
第一層ISP:骨幹網(覆蓋全球)
最低層ISP:覆蓋地區網路
(2)瞭解我國重要的骨幹網
主題2 路由器的交換方式
1.電路交換:
特點:
(1)需要端到端串連通訊
(2)獨佔線路資源
缺點:建立串連的時間長,浪費資源,這是由互連網通訊的特點偶發性決定的。
優點:資料可靠,傳輸速度快
2.電路交換複用技術(多工,電路交換)
封包交換,由於利用率高,所以不存在複用
(1)頻分複用技術:按頻率劃分不同的通道
特點:部分佔用頻率,完全佔用時間
(2)時分複用技術:按時間劃分不同的通道
特點:部分佔用時間,完全佔用頻率
3.封包交換技術:將報文分割為多個部分,並加上頭部資訊
特點:不先建立串連,類似於報文交換,但不可靠。
虛電路:類比電路交換的方式
(1)報文交換:UDP協議,無串連
(2)虛電路:TCP協議,連線導向
主題3 接入技術
1.撥接,連入固定電話網,資料交換的方式:電路交換
接入裝置:數據機
2.ADSL,連入固定電話網
接入裝置:分離器。分離器的作用:頻分複用
3.小區寬頻:連入封包交換網
4.住宅接入,裝置:纜線數據機
5.網線:交叉線:串連同種裝置,直連線:串連異種裝置
主題4
1.頻寬: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資料率”
輸送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實際通過某個網路的資料量
2.輸送量 <= 頻寬
3.影響輸送量的因素,由小的頻寬所決定。
端到端串連的輸送量 = min(Rc,Rs,R/n)
4.時延
發送時延,由網卡決定
傳播時延
處理時延
排隊時延
主題5 網路體繫結構
1. OSI/RM體繫結構,5層
TCP/IP體繫結構,4層
2.掌握TCP/IP體系,每層的作用
應用程式層:
傳輸層:對網路進程資料進行複用和分用
網路層:規劃傳輸路徑
資料連結層:傳輸資料
主題6 IP地址
1.IP地址 ::= {網路號,主機號}
2.瞭解A,B,C,3類IP地址
地址 ,子網路遮罩
A
0 網路地址 8 位 255.0.0.0
B
10 網路地址 16 位 255.255.0.0
c
110 網路地址32 位 255.255.255.0
3.子網路遮罩1的個數,對應網路號位元
從主機號借位,根據劃分的子網數而定
例如8個子網,2^n - 2 >= 8
全1與全0不算
4.子網路遮罩 & IP地址 = 網路號
5.網關也屬於該網路
主題7 DNS的作用
1.主機網域名稱的構成
訪問www.sohu.com
(1)頂級dns.com網域名稱伺服器
(2)訪問dns.sohu.com網域名稱伺服器
主題8 Web
1.tcp協議,分為非持久和持久兩種。而持久協議分為流水線和非流水線
2.瞭解cookie 實現 4點
3.web緩衝的作用:提高網路訪問的速率
主題9 ftp
tcp串連,持久形串連 兩個連接埠號碼:21,20
主題10 郵件伺服器
1.發送郵件的協議:SMTP
讀取郵件的協議:POP3,IMAP
2.瞭解MIME協議,MIME編碼QP,Base64
主題11 tcp
瞭解tcp頭部格式
電腦網路(半期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