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電腦網路-電腦網路和網際網路
一、什麼是網際網路
1.具體構成描述
公用網際網路是一個世界範圍內的電腦網路,即它是一個互聯了遍及全世界的數以百萬計的電腦裝置(主機或端系統)的網路。
端系統通過通訊鏈路和封包交換機串連到一起。
發送端系統將資料分段,並為每段加上首部位元組(由此形成的資訊包稱為分組),這些分組通過網路發送到目的端系統。
兩種最著名的封包交換機:路由器 鏈路層交換器。
兩個最重要的協議: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IP(Internet Protocol)
IP協議定義了在路由器和端系統中發送和接收分組的格式。
內連網:網路內的主機不能與專用網路外部的主機交換資訊
2.服務描述
分布式應用程式:電子郵件、Web衝浪、即時訊息、VoIP、網際網路廣播、流式視頻、分布式遊戲、對等檔案分享權限設定、網際網路上的電視、遠程註冊等。(它們涉及多台相互交換資料的端系統)
與網際網路相連的端系統提供了一個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規定了運行在一個端系統上的軟體請求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向運行在另一個端系統上的特定目的地軟體交付資料。
3.什麼是協議
為了完成一項工作,要求兩個(或多個)通訊實體運行相同的協議。
一個協議定義了在兩個或多個通訊實體之間交換的報文格式和次序,以及在報文傳輸/接收/其他事件方面所採取的動作。
二、網路邊緣
端系統(主機)有時被進一步劃分為兩類:客戶機(client) 伺服器(server)
客戶機非正式等同於PC、移動PC等
伺服器非正式等同於更強大的機器,用於儲存和發布Web頁面、流視頻以及轉寄電子郵件等。
1.客戶機和伺服器程式
客戶機程式(client program)運行在一個端系統上的程式,它發出請求,並從另一個端系統上的伺服器程式(server program)接收服務。
客戶機-伺服器網際網路應用程式是分布式應用程式。
2.接入網(access network)
邊緣路由器:端系統到任何其他遠程端系統的路徑上的第一台路由器。
將端系統串連到其邊緣路由器的物理鏈路。
新型寬頻接入技術為住宅使用者提供了更高的位元速率,也為使用者提供了一種接入網際網路的同時還能撥打到電話的手段。
寬頻住宅區的兩種常見接入類型:數位用戶線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 混合光纖同軸電纜(hybrid fiber-coaxial cable HFC)
DSL、HFC和衛星接入的一個吸引人之處是總是線上(always on)。
3.物理媒體
兩類物理媒體:引導型媒體(guided media) 非引導型媒體(unguided media)。
雙銅絞線:最便宜並且使用最為普遍的引導型傳輸媒體。
同軸電纜:具有更高位元速率。
光纜:一種細而柔軟的、能夠引導光脈衝的媒體,其中每個脈衝表示一個位元。
陸地無線電通道:承載電磁頻譜中的訊號。
衛星無線電通道:串連兩個或多個位於地球的微波發射方/接收方。
三、網路核心
1.電路交換和封包交換
電路交換(circuit switching)和封包交換(packet switching)是通過網路鏈路和交換器移動資料的兩種基本方法。
電路交換:當兩台主機要通訊時,該網路在兩台主機之間建立一條專用的端到端串連(end-to-end connection)。主機A為了向主機B發送報文,該網路必須在鏈路之一上預留一條電路。
2.電路交換網路中的多工
兩種多工實現:頻分多工(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FDM) 時分多工(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FDM:鏈路的頻譜由跨越鏈路建立的所有串連所共用。該鏈路在串連期間為每條串連專用一個頻段。
TDM:時間被劃分為固定區間的幀,並且每幀又被劃分為固定數量的時隙。當網路跨越一條鏈路建立一條串連時,該網路在每個幀中為該串連指定一個時隙。這些時隙專門由該串連單獨使用,一個時隙可以傳輸該串連的資料。
3.封包交換
4.封包交換與電路交換對比:統計多工
5.分組是怎樣通過封包交換網形成其通路的
6.ISP和網際網路主幹
四、封包交換網中的時延、丟包和輸送量
五、協議層次和它們的服務模型
六、攻擊威脅下的網路
七、電腦網路和網際網路的曆史
電腦網路-電腦網路和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