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5-03-19 雷震子跨界雜談 跨界雜談
給用“商業模式”這個題目找了個理由,企業所有活動均為商業盈利而生存,與商業盈利無關的活動至少不屬於企業的核心範疇。
與“集約”近似的詞還有:規模效應、壟斷、集中化等等。
有一種觀點,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時代實際上在19世紀末期就萎縮並退出市場主流體系了。全球的經濟體從那時起普遍進入集約的時代。我們在曆史和政治書裡學到的是壟斷。但實際上是某種程度的集約。
這種集約體現在企業部分是:生產經營集中化與大規模化、資本的集中、市場的壟斷。生產規模、資本與市場這三者之間實際上緊密相關的。
大規模化
大規模生產,意味著大規模採購,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採購成本,同時把有限投資最大化的利用於產出,也是降低了產品的成本,降低產品意味著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大規模生產的手段,除了擴大廠房、增加人員,7x24小時不間斷生產,還有同質化產品及流水線。這個大規模生產的典型案例就是福特汽車公司了。
資本集中
資本的集中,讓企業生產規模繼續擴大成為可能,這種資本的集中不僅是從銀行借貸,而且包括了企業兼并,企業不再是某個私人的企業,而是股份有限公司。其共同目的就是通過增加資本,擴大規模,從而增強競爭力,並獲得更多更穩定的收益。源自19世紀資本的集中,形成了20世紀、21世紀公司的主要模式。資本的集中,還讓一些超大型產品和超大型工程成為可能,比如:鐵路建設、通訊網路(包括海底網路)、飛機製造、太空探索、核能(軍事、民用)等等。
市場壟斷
有了大規模生產的大量產品,則必須有銷路才能轉換成金錢,當一個企業生產的產品就可以滿足該行業近半市場的需求而且切實滿足了市場的需求時,一定程度市場的壟斷便因此形成了。之所以形成壟斷,是其他競爭類企業,如果生產相同產品,也難於達到壟斷企業的規模,這也意味著成本無法降到最低。壟斷企業之所以允許其他企業的存在,除了小型的產品差異性,使得市場細分(這種差異性不被壟斷企業所看重),或產品線購買方為防止過分依賴壟斷企業而做的多樣性選擇。但整體而言,壟斷企業的主導市場的態勢並沒有改變。如果壟斷企業想扼殺其他弱勢競爭企業,只要把價格降到足夠低就可以了。壟斷的模式也是的發展,由早期的某一產品,再到多個產品,再到某一行業,再到一個產業鏈,在逐步加深。
集中管理
企業規模的擴張,對企業管理的挑戰不斷加大,職業經理人也因此誕生,科學管理,以及將資訊技術融入到管理之中,以讓企業能夠對超大規模企業進行集中的經營和管理。早期大型企業出現在鐵路公司上。鐵路的建設需要投入巨量的人力和物力,而為了實現對這類企業進行有效管理,採用的是軍隊的制度。這在我國很容易理解,因為我國鐵路也是這個模式。鐵路企業的管理者和軍隊一樣擁有軍銜和相應的制服,鐵路員工並以此為榮。分公司眾多的企業,由於通訊條件受限,早期企業都是採用充分授權的模式(在企業之前,此種管理員模式普遍存在于軍隊之中,正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充分授權對於企業的集中管理而言,絕對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所以在資訊技術,特別是互連網技術大發展的今天,大型企業藉助資訊技術可以實現相比通訊不發達年代更加集中的管控。有個不恰當的例子,新聞和電影裡經常看到的,現在無人機某次轟炸,或者前線士兵的行動殺個人,都由五角大樓直接下達命令。企業實際上也可以同意的實現同類控制,只是是否控制,完全看企業對控制權獲得後給企業帶來效益提升為依據(一些企業仍然會採取放權的方式讓員工有更多的主觀能動性,但這種主觀能動是在企業嚴密監督下完成的)。
“集約”的新稱謂
企業“集約”的商業模式,至今也未改變。但被賦予了更多的光鮮、時髦的名詞,特別是在互連網行業。所謂的“互連網平台化”、“互連網產業鏈化”,便是某種形式的“規模化”與“壟斷”。而集中的經營管理,藉助資訊技術變成了“長尾效應”。資本的集中在互連網行業變成了“風險投資”,即VC。而壟斷競爭的手法---“降價”,與資本結合變成了“免費”(所有免費的互連網相關網站、軟體、和服務均是如此)乃至“補貼”(如打車軟體、移動支付)的模式。筆者並不否認互連網的先進性(免得遭讀者鄙視)、只是在此說明的是互連網企業在很多方面擁有和傳統企業相同的特質,我們可以單獨討論互連網企業,但在認知上不需要把互連網企業與傳統企業完全割裂。
總結:
企業集約化經營,為企業帶來相比自由競爭的小企業年代更加豐厚和穩定的利潤。企業的集約化經營,也為國家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鋪平了道路,跨國企業也不斷髮展壯大,企業規模甚至超越了中小國家的生產總值,讓很多小企業似乎遙不可及,但“顛覆”也不是沒有可能,這將在以後章節討論。
-----------本期結束----------
征尋插圖合伙人:
文章缺少一位喜好畫文章插圖漫畫的的人,如有讀者感興趣可以聯絡俺,留下你的連絡方式,但回報可能比較可憐,因為筆者寫這些回報也很可憐,主要回報:可以作為並列作者一起呈現,將來如果能有稿費,目前僅僅是如果(還不知道能不能出版和賣出),可以拿出一半稿費酬謝!
--------------------------------------------------------------------
下期預告:《跨界雜談》企業商業模式(四):彈性
這個下期預告可能會失效,有工作太忙的原因,也有個人思考不成熟的原因。自己本來覺得至少需要再看幾本書來輔助思考,現在有點等不及了,只能動筆。如果不能續寫,中間筆者盡量穿插著寫一些其他話題的微短文。供大家娛樂。
------------------------------
關於《跨界雜談》
這是一本正在邊撰寫,邊連載的書,來自於延續《日子》《月子》《伺候月子》的靈感,內容涉及多個領域可能與個人工作、生活相關的方方面面,是一本開闊視野與交流思想的書。通過連載,一方面看看讀者是否感興趣,另一方面,希望根據讀者反饋進行不斷的最佳化。甚至可以把讀者的神回複,給出建議讀者的名字納入到書的章節中。通過互動不斷完善。預計2015年6月份第一版截稿,爭取9月份出版。爭取此書超過《月子》成為廁所必備神器。
相關公眾號:雷震子、跨界雜談
關於雷震子:
《跨界雜談》作者。對曆史、人生、企業經營與發展、商業模式、心理學、IT等均感興趣。人已奔四,事業無成,卻牢騷滿腹,想一吐為快,但不會像怨婦一樣抱怨世事,而是希望和感興趣的讀者分享這四十年成長中的見聞與心得,希望對讀者有所價值(至少能打發下無聊時光)。
《跨界雜談》企業商業模式(三):集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