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系統原理——ER模型與關聯式模式,資料庫系統原理er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資料庫系統原理——ER模型與關聯式模式,資料庫系統原理er

    資料庫系統是軟體的一種,資料庫系統自然而然也有他自己的生命週期——生存期。它的生存期從規劃開始,一直到將它卸載不用了。它的中間過程很複雜,為了實現使用者的想法,資料庫有關人員將現實生活中的資料進行抽象,然後在進行分類與操作,讓後將資料整合到一起,將它們封裝成了一個系統讓使用者使用它,最後資料庫有關人員在對它們的成果進行不斷地維護,這樣不僅滿足了使用者的需要,還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的觀點。

    1  軟體與資料庫的關係

        

    資料庫系統是軟體這一個超類的執行個體化成的一個子類而已,當然,還可以把軟體看成是一個強實體,資料庫系統時一個弱勢體,弱勢體依賴著強實體存在。在資料庫設計的階段,其概念性模型想關聯式模式的轉化是一個重點,在轉化的過程中資料要一一對應,當然,還要消除資料冗餘。在資料庫設計時,資料庫設計人員要把現實世界中的資料以及資料之間的聯絡抽象出來,分別用實體,聯絡,屬性三者來表示。對於資料庫的維護,它是最耗時最麻煩的一步了,在資料庫建成之後,它將伴隨著資料庫一直到老。

    2 ER模型            



    ER模型組成分為實體和聯絡,實體是對現實生活中的抽象,實體與實體之間的資訊傳輸是通過聯絡來實現的。屬性是實體與聯絡共用的一個名片。屬性從分類上講有簡單屬性和複合屬性,有單值屬性和多值屬性,儲存屬性和派生屬性。在複合屬性中,各個屬性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依賴關係,或者說是層次關係,比如書地址屬性,它可以分為省,市,縣.....。而對峙屬性它們之間不存在一定的聯絡,比如說學位,它可以有碩士,博士,學士等等。

    對ER模型的操作其實就是對ER模型元素的操作,就是對實體,聯絡,屬性之間的操作,操作的目的是實現對使用者的需求的同時還要減少資料的冗餘。

    2 ER模型到 關聯式模式的轉化



     


    從ER模型都關聯式模式的轉換是將抽象過得資料進一步的整理,轉換完成之後資料就可以以二維表格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將資料存入資料庫之後有利於。資料庫我們對資料的操作。

    ER模型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方法,工具。關聯式模式是將ER模型轉換成DBMS世界的產物。它們的設計就是為了不斷滿足使用者的需要的體現。


資料庫系統原理 關係資料模型轉換成ER模型

根據關聯式資料庫模型反向推算出ER圖中包括三個實體和一個聯絡:
實體1---行車人員,屬性為駕駛執照號,姓名,地址,電話,郵編,其中駕駛執照號為主碼
實體2---車輛,屬性為機動車牌照號,型號,生產日期,製造廠,其中機動車牌照號為主碼
實體3---處罰方法,屬性為處罰編號,警告,處罰,暫扣駕駛執照,其中處罰編號為主碼
聯絡1---違章,唯一屬性違章編號作主碼,與前面的3個實體構成多元聯絡
 
ER模型屬於什模型 A概念性模型 B層次模型 C網狀模型 D關聯式模式

A概念性模型,後面三個是一類的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