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DIY攢機介面線纜安裝細節一、認識主板供電介面 圖解安裝詳細過程
在主板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長方形的插槽,這個插槽就是電源為主板提供供電的插槽(如)。目前主板供電的介面主要有24針與 20針兩種,在中高端的主板上,一般都採用24PIN的主板供電介面設計,低端的產品一般為20PIN。不論採用24PIN和20PIN,其插法都是一樣的 。
主板上24PIN的供電介面
主板上20PIN的供電介面
電源上為主板供電的24PIN介面
為主板供電的介面採用了防呆式的設計,只有按正確的方法才能夠插入。通過仔細觀察也會發現在主板供電的介面上的一 面有一個凸起的槽,而在電源的供電介面上的一面也採用了卡扣式的設計,這樣設計的好處一是為防止使用者反插,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兩個介面 更加牢固的安裝在一起。
二、認識CPU供電介面 圖解安裝詳細過程
為了給CPU提供更強更穩定的電壓,目前主板上均提供一個給CPU單獨供電的介面(有4針、6針和8針三種),如:
主板上提供給CPU單獨供電的12V四針供電介面
電源上提供給CPU供電的4針、6針與8針的介面
安裝的方法也相當的簡單,介面與給主板供電的插槽相同,同樣使用了防呆式的設計,讓我們安裝起來得心應手。
三、認識SATA串口 圖解SATA裝置的安裝
SATA串口由於具備更高的傳輸速度漸漸替代PATA並口成為當前的主流,目前大部分的硬碟都採用了串口設計,由於SATA的 資料線設計更加合理,給我們的安裝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接下來認識一下主板上的SATA介面。
以上兩幅圖片便是主板上提供的SATA介面,也許有些朋友會問,兩塊主板上的SATA口“模樣”不太相同。大家仔細觀察會 發現,在下面的那張圖中,SATA介面的四周設計了一圈保護層,這樣對介面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在一起大品牌的主板上一般會採用這樣的 設計。
SATA介面的安裝也相當的簡單,介面採用防呆式的設計,方向反了根本無法插入,細心的使用者仔細觀察介面的設計,也能 夠看出如何串連。另外需要說明的是,SATA硬碟的供電介面也與普通的四針梯形供電介面有所不同,分別是SATA供電介面與普通四針梯形 供電介面對比。
SATA硬碟供電介面
四、認識PATA並口 圖解並口裝置的安裝
普通四針梯形供電接品
PATA並口目前並沒有在主板上消失,即便是在不支援並口Intel 965晶片集中,主板廠家也額外提供一塊晶片來支援PATA並 口,這是因為目前的大部分光碟機依舊採用PATA介面。PATA並口相信大家比較熟悉了,見:
主板上的兩條PATA介面
安裝方法同樣相當的簡單,看到PATA介面外側中部的一個缺口了嗎,同樣在PATA資料線上一側的中部有一個凸出來的 部分,這兩部分正確結合後才能順利插入,方向反了也無法安裝,同樣是防呆式的設計。
我們在一些主板上還會看到一個中這樣的介面,樣子與並口PATA介面相同,但略短,這便是軟碟機的資料線介面,雖然 目前軟碟機已沒有多少人使用,但在某些主板上依舊能夠見到。
五、認識主板上的擴充前置USB介面 圖解安裝過程
目前,USB成為日常使用範圍最多的介面,大部分主板提供了高達8個USB介面,但一般在背部的面板中僅提供四個,剩餘的 四個需要我們安裝到機箱前置的USB介面上,以方便使用。目前主板上均提供前置的USB介面,見:
中便是主板上提供的前置USB介面。以為例,這裡共有兩組USB介面,每一組可以外接兩個USB介面,分別是USB4、 5與USB6、7介面,總共可以在機箱的前面板上擴充四個USB介面(當然需要機箱的支援,一般情況下機箱僅接供兩組前置的USB介面,因此我們 只要接好一組即可)。
是機箱前面板前置USB的連接線,其中VCC用來供電,USB2-與USB+分別是USB的負正極介面,GND為接地線。在串連USB 介面時大家一定要參見主板的說明書,仔細的對照,如果串連不當,很容易造成主板的燒毀。是主板與USB介面的詳細串連方法。
為了方便使用者的安裝,很多主板的USB介面的設定相當的人性化,如:
可以看到,的USB介面有些類似於PATA介面的設計,採用了防呆式的設計方法,大家只有以正確的方向才能夠插入USB 介面,方向不正確是無法接入的,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避免因接法不正確而燒毀主板的現象。
六、認識主板上的擴充前置音頻介面 圖解安裝過程
如今的主板上均提供了整合的音頻晶片,並且效能上完全能夠滿足絕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因此我們便沒有再去單獨購買音效卡的必要。為了方便使用者的使用,目前大部分機箱除了具備前置的USB介面外,音頻介面也被移植到了機箱的前面板上,為使機箱前面板的上耳機和話筒能夠正常使用,我們還應該將前置的音頻線與主板正確的進行串連。
中便是擴充的音頻介面。其中AAFP為符合AC97’音效的前置音頻介面,ADH為符合ADA音效的擴充音頻介面,SPDIF_OUT是同軸音頻介面,這裡,我們重點介紹一下前置音頻接的安裝方法(見)。
為機箱前置音效接頭與主板相串連的擴充插口,前置的音頻介面一般為雙聲道,L表示左聲道,R表示右聲道。其中MIC為前置的話筒介面,對應主板上的MIC,HPOUT-L為左聲道輸出,對應主板上的HP-L或Line out-L(視採用的音頻規範不同,如採用的是ADA音效規範,則接HP-L,下同),HPOUT-R為右聲道輸出,對應主板上的HP-R或Line out-R,按照分別對應的介面依次接入即可。
另外,在主板上我們還會發現中這樣的介面,這也是音頻介面,不過對應的是光碟機背部的音頻介面。在某些支援不開機聽音樂的電源,我們串連此音頻線後即可以利用光碟機的前面板上的耳機來聽音樂,不過目前這一功能並不常用,大部分機器並不支援這一功能,因此可以不用串連。
七、認識主板上機箱電源、重啟按鈕,圖解安裝方法
串連機箱上的電源鍵、重啟鍵等是裝電腦的最後一步,很多朋友對電源線的安裝感到豐常頭痛,接下來小編以兩款主板為例,詳細介紹一下電源鍵、重啟鍵等的安裝方法。
上面兩張圖片中的一組插槽,便是機箱電源、重啟等鍵的插槽。
(一般情況下紅色代表正極,如果不確認在安裝時可以查看背部的“+/-”極標識)
上面兩張圖是機箱中電源、重啟、硬碟指示燈和機箱前置警示喇叭的介面。與主板插槽的具體安裝方法,請參照。
便是機箱與主板電源的串連。其中,PWR SW是電源介面,對應主板上的PWR SW介面,RESET為重啟鍵的介面,對應主板上的RESET插孔,上面的SPEAKER為機箱的前置警示喇叭介面,我們可以看到是四針的結構,其中紅線的那條線為+5V供電線,與主板上的+5V介面相對應,其它的三針也就很容易的插入了。IDE_LED為機箱面板上硬碟工作指示燈,對應主板上的IDE_LED,剩下的PLED為電腦工作的指示燈,對應插入主板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硬碟工作指示燈與電源指示燈分為正負極,在安裝時需要注意,一般情況下紅色代表正極。
八、認識主板上的散熱器介面 詳細介紹安裝過程
很多朋友對主板上的散熱器介面還不是很清楚,接下來詳細介紹一下。
以上三張圖片中的CPU_FAM是CPU散熱器的電源介面,可以清楚的看到,目前CPU的散熱器介面採用了四針設計,與其它散熱器相比明顯多出一針,這是因為主板提供了CPU溫度監測功能,風扇可以根據CPU的溫度自動調整轉速。
另外主板上還有一些CHA_FAM的插座,這些都是用來給散熱器供電的,大家如果添加了散熱器,可以通過這些介面來為風扇供電。另外可以看到,這些介面均採用了防呆式的設計方法,反方向根據就無法插入,因此大家在安裝時可以仔細的觀察一下,非常簡單。
九、其它介面安裝方法簡單介紹
主板上的擴充插槽,其中黑色的為PCI-E插槽,用來安裝PCI-E顯卡,PCI-E顯卡介面參見
顯卡的PCI-E介面
在較早晶片集的主板上,由於不支援PCI-E,因此還是傳統的AGP 8X顯卡介面,見中棕色的插槽。其餘的為PCI插槽,用來擴充PCI裝置。
新的主板晶片集背部不提供COM介面,因此在主板上內建了COM插槽,可以通過擴充支援對COM支援,方便老使用者使用。
主板背部的PS/2滑鼠鍵盤、同軸音頻、E-SATA、USB和8聲道的音訊輸出介面。
通過本篇的詳細介紹,相信朋友們對電腦的連線有了深入的瞭解和認識了,那麼近期有攢機的使用者,你不妨按照小編的圖解過程,自已動手,體驗一下DIY的樂趣吧。
機箱內部如何接線?主板接線圖解接線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