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iOS代理設計模式嗎?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你真的瞭解iOS代理設計模式嗎?

在項目中我們經常會用到代理的設計模式,這是iOS中一種訊息傳遞的方式,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傳遞一些參數。這篇文章會涵蓋代理的提示和原理,以及代理的記憶體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我會通過這些方面的知識,帶大家真正領略代理的奧妙。寫的有點多,但都是乾貨,我能寫下去,不知道你有沒有耐心看下去。本人能力有限,如果文章中有什麼問題或沒有講到的點,請幫忙指出,十分感謝!

iOS中訊息傳遞方式

在iOS中有很多種訊息傳遞方式,這裡先簡單介紹一下各種訊息傳遞方式。

通知:在iOS中由通知中樞進行訊息接收和訊息廣播,是一種一對多的訊息傳遞方式。

代理:是一種通用的設計模式,iOS中對代理支援的很好,由代理對象、委託者、協議三部分組成。

block:iOS4.0中引入的一種回調方法,可以將回調處理代碼直接寫在block代碼塊中,看起來邏輯清晰代碼整齊。

target action:通過將對象傳遞到另一個類中,在另一個類中將該對象當做target的方式,來調用該對象方法,從記憶體角度來說和代理類似。

KVO:NSObject的Category-NSKeyValueObserving,通過屬性監聽的方式來監測某個值的變化,當值發生變化時調用KVO的回調方法。

.....當然還有其他回調方式,這裡只是簡單的列舉。

代理的基本使用

代理是一種通用的設計模式,在iOS中對代理設計模式支援的很好,有特定的文法來實現代理模式,OC語言可以通過@Protocol實現協議。

代理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 協議:用來指定代理雙方可以做什麼,必須做什麼。

    代理:根據指定的協議,完成委託方需要實現的功能。

    委託:根據指定的協議,指定代理去完成什麼功能。

    這裡用一張圖來闡述一下三方之間的關係:

    圖例

    Protocol-協議的概念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三方之間的關係,在實際應用中通過協議來規定代理雙方的行為,協議中的內容一般都是方法列表,當然也可以定義屬性,我會在後續文章中順帶講一下協議中定義屬性。

    協議是公用的定義,如果只是某個類使用,我們常做的就是寫在某個類中。如果是多個類都是用同一個協議,建議建立一個Protocol檔案,在這個檔案中定義協議。遵循的協議可以被繼承,例如我們常用的UITableView,由於繼承自UIScrollView的緣故,所以也將UIScrollViewDelegate繼承了過來,我們可以通過代理方法擷取UITableView位移量等狀態參數。

    協議只能定義公用的一套介面,類似於一個約束代理雙方的作用。但不能提供具體的實現方法,實現方法需要代理對象去實現。協議可以繼承其他協議,並且可以繼承多個協議,在iOS中對象是不支援多繼承的,而協議可以多繼承。

    1 2 3 4 //當前協議繼承了三個協議,這樣其他三個協議中的方法列表都會被繼承過來 @protocolLoginProtocol -(void)userLoginWithUsername:(NSString*)usernamepassword:(NSString*)password; @end

    協議有兩個修飾符@optional和@required,建立一個協議如果沒有聲明,預設是@required狀態的。這兩個修飾符只是約定代理是否強制需要遵守協議,如果@required狀態的方法代理沒有遵守,會報一個黃色的警告,只是起一個約束的作用,沒有其他功能。

    無論是@optional還是@required,在委託方調用代理方法時都需要做一個判斷,判斷代理是否實現當前方法,否則會導致崩潰。

    樣本:

    1 2 3 4 //判斷代理對象是否實現這個方法,沒有實現會導致崩潰 if([self.delegaterespondsToSelector:@selector(userLoginWithUsername:password:)]){ [self.delegateuserLoginWithUsername:self.username.textpassword:self.password.text]; }

    下面我們將用一個小例子來講解一下這個問題:

    樣本:假設我在公司正在敲代碼,敲的正開心呢,突然口渴了,想喝一瓶紅茶。這時我就可以拿起手機去外賣app上定一個紅茶,然後外賣app就會下單給店鋪並讓店鋪給我送過來。

    這個過程中,外賣app就是我的代理,我就是委託方,我買了一瓶紅茶並付給外賣app錢,這就是購買協議。我只需要從外賣app上購買就可以,具體的操作都由外賣app去處理,我只需要最後接收這瓶紅茶就可以。我付的錢就是參數,最後送過來的紅茶就是處理結果。

    但是我買紅茶的同時,我還想吃一份必勝客披薩,我需要另外向必勝客app去訂餐,上面的外賣app並沒有這個功能。我又向必勝客購買了一份披薩,必勝客當做我的代理去為我做這份披薩,並最後送到我手裡。這就是多個代理對象,我就是委託方。

    代理

    在iOS中一個代理可以有多個委託方,而一個委託方也可以有多個代理。我指定了外賣app和必勝客兩個代理,也可以再指定麥當勞等多個代理,委託方也可以為多個代理服務。

    代理對象在很多情況下其實是可以複用的,可以建立多個代理對象為多個委託方服務,在下面將會通過一個小例子介紹一下控制器代理的複用。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代理:

    首先定義一個協議類,來定義公用協議

    1 2 3 4 5 #import @protocolLoginProtocol @optional -(void)userLoginWithUsername:(NSString*)usernamepassword:(NSString*)password; @end

    定義委託類,這裡簡單實現了一個使用者登入功能,將使用者登入後的帳號密碼傳遞出去,有代理來處理具體登入細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import#import"LoginProtocol.h" /** *當前類是委託類。使用者登入後,讓代理對象去實現登入的具體細節,委託類不需要知道其中實現的具體細節。 */ @interfaceLoginViewController:UIViewController //通過屬性來設定代理對象 @property(nonatomic,weak)iddelegate; @end 實現部分: @implementationLoginViewController -(void)loginButtonClick:(UIButton*)button{ //判斷代理對象是否實現這個方法,沒有實現會導致崩潰 if([self.delegaterespondsToSelector:@selector(userLoginWithUsername:password:)]){ //調用代理對象的登入方法,代理對象去實現登入方法 [self.delegateuserLoginWithUsername:self.username.textpassword:self.password.text]; } }

    代理方,實現具體的登入流程,委託方不需要知道實現細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遵守登入協議 @interfaceViewController() @end @implementationViewController -(void)viewDidLoad{ [superviewDidLoad]; LoginViewController*loginVC=[[LoginViewControlleralloc]init]; loginVC.delegate=self; [self.navigationControllerpushViewController:loginVCanimated:YES]; } /** *代理方實現具體登入細節 */ -(void)userLoginWithUsername:(NSString*)usernamepassword:(NSString*)password{ NSLog(@"username:%@,password:%@",username,password); }

    代理使用原理

    代理實現流程

    在iOS中代理的本質就是代理對象記憶體的傳遞和操作,我們在委託類設定代理對象後,實際上只是用一個id類型的指標將代理對象進行了一個弱引用。委託方讓代理方執行操作,實際上是在委託類中向這個id類型指標指向的對象發送訊息,而這個id類型指標指向的對象,就是代理對象。

    代理原理

    通過上面這張圖我們發現,其實委託方的代理屬性本質上就是代理對象自身,設定委託代理就是代理屬性指標指向代理對象,相當於代理對象只是在委託方中調用自己的方法,如果方法沒有實現就會導致崩潰。從崩潰的資訊上來看,就可以看出來是代理方沒有實現協議中的方法導致的崩潰。

    而協議只是一種文法,是聲明委託方中的代理屬性可以調用協議中聲明的方法,而協議中方法的實現還是有代理方完成,而協議方和委託方都不知道代理方有沒有完成,也不需要知道怎麼完成。

    代理記憶體管理

    為什麼我們設定代理屬性都使用weak呢?

    我們定義的指標預設都是__strong類型的,而屬性本質上也是一個成員變數和set、get方法構成的,strong類型的指標會造成強引用,必定會影響一個對象的生命週期,這也就會形成循環參考。

    強引用

    中,由於代理對象使用強引用指標,引用建立的委託方LoginVC對象,並且成為LoginVC的代理。這就會導致LoginVC的delegate屬性強引用代理對象,導致循環參考的問題,最終兩個對象都無法正常釋放。

    弱引用

    我們將LoginVC對象的delegate屬性,設定為弱引用屬性。這樣在代理對象生命週期存在時,可以正常為我們工作,如果代理對象被釋放,委託方和代理對象都不會因為記憶體釋放導致的Crash。

    但是,這樣還有點問題,真的不會崩潰嗎?

    下面兩種方式都是弱引用代理對象,但是第一種在代理對象被釋放後不會導致崩潰,而第二種會導致崩潰。

     

    1 2 @property(nonatomic,weak)iddelegate; @property(nonatomic,assign)iddelegate;

    weak和assign是一種“非擁有關係”的指標,通過這兩種修飾符修飾的指標變數,都不會改變被引用對象的引用計數。但是在一個對象被釋放後,weak會自動將指標指向nil,而assign則不會。在iOS中,向nil發送訊息時不會導致崩潰的,所以assign就會導致野指標的錯誤unrecognized selector sent to instance。

    所以我們如果修飾代理屬性,還是用weak修飾吧,比較安全。

    控制器瘦身-代理對象

    為什麼要使用代理對象?

    隨著項目越來越複雜,控制器也隨著業務的增加而變得越來越臃腫。對於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想到了最近比較火的MVVM設計模式。但是這種模式學習曲線很大不好掌握,對於新項目來說可以使用,對於一個已經很複雜的大中型項目,就不太好動架構這層的東西了。

    在項目中用到比較多的控制項應該就有UITableView了,有的頁面往往UITableView的處理邏輯很多,這就是導致控制器臃腫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對於這種問題,我們可以考慮給控制器瘦身,通過代理對象的方式給控制器瘦身。

    什麼是代理對象

    這是平常控制器使用UITableView(圖畫的難看,主要是意思理解就行)

    常用寫法

    這是我們最佳化之後的控制器構成

    代理對象

    從上面兩張圖可以看出,我們將UITableView的delegate和DataSource單獨拿出來,由一個代理對象類進行控制,只將必須控制器處理的邏輯傳遞給控制器處理。

    UITableView的資料處理、展示邏輯和簡單的邏輯互動都由代理對象去處理,和控制器相關的邏輯處理傳遞出來,交由控制器來處理,這樣控制器的工作少了很多,而且耦合度也大大降低了。這樣一來,我們只需要將需要處理的工作交由代理對象處理,並傳入一些參數即可。

    下面我們用一段代碼來實現一個簡單的代理對象

    代理對象.h檔案的聲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typedefvoid(^selectCell)(NSIndexPath*indexPath); /** *代理對象(UITableView的協議需要聲明在.h檔案中,不然外界在使用的時候會報黃色警告,看起來不太舒服) */ @interfaceTableViewDelegateObj:NSObject[UITableViewDelegate,UITableViewDataSource](因識別問題,這裡將角括弧改為方括弧) /** *建立代理對象執行個體,並將資料列表傳進去 *代理對象將訊息傳遞出去,是通過block的方式向外傳遞訊息的 *@return返回執行個體對象 */ +(instancetype)createTableViewDelegateWithDataList:(NSArray*)dataList selectBlock:(selectCell)selectBlock; @end

     

    代理對象.m檔案中的實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import"TableViewDelegateObj.h" @interfaceTableViewDelegateObj() @property(nonatomic,strong)NSArray*dataList; @property(nonatomic,copy)selectCellselectBlock; @end @implementationTableViewDelegateObj +(instancetype)createTableViewDelegateWithDataList:(NSArray*)dataList selectBlock:(selectCell)selectBlock{ return[[[selfclass]alloc]initTableViewDelegateWithDataList:dataList selectBlock:selectBlock]; } -(instancetype)initTableViewDelegateWithDataList:(NSArray*)dataListselectBlock:(selectCell)selectBlock{ self=[superinit]; if(self){ self.dataList=dataList; self.selectBlock=selectBlock; } returnself; } -(UITableViewCell*)tableView:(UITableView*)tableViewcellForRowAtIndexPath:(NSIndexPath*)indexPath{ staticNSString*identifier=@"cell"; UITableViewCell*cell=[tableViewdequeueReusableCellWithIdentifier:identifier]; if(!cell){ cell=[[UITableViewCellalloc]initWithStyle:UITableViewCellStyleDefaultreuseIdentifier:identifier]; } cell.textLabel.text=self.dataList[indexPath.row]; returncell; } -(NSInteger)tableView:(UITableView*)tableViewnumberOfRowsInSection:(NSInteger)section{ returnself.dataList.count; } -(void)tableView:(UITableView*)tableViewdidSelectRowAtIndexPath:(NSIndexPath*)indexPath{ [tableViewdeselectRowAtIndexPath:indexPathanimated:NO]; //將點擊事件通過block的方式傳遞出去 self.selectBlock(indexPath); } @end

    外界控制器的調用非常簡單,幾行代碼就搞定了。

    1 2 3 4 5 6 self.tableDelegate=[TableViewDelegateObjcreateTableViewDelegateWithDataList:self.dataList selectBlock:^(NSIndexPath*indexPath){ NSLog(@"點擊了%ld行cell",(long)indexPath.row); }]; self.tableView.delegate=self.tableDelegate; self.tableView.dataSource=self.tableDelegate;

    在控制器中只需要建立一個代理對象類,並將UITableView的delegate和dataSource都交給代理對象去處理,讓代理對象成為UITableView的代理,解決了控制器臃腫以及和UITableView的解藕。

    上面的代碼只是簡單的實現了點擊cell的功能,如果有其他需求大多也都可以在代理對象中進行處理。使用代理對象類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如果多個UITableView邏輯一樣或類似,代理對象是可以複用的。

    非正式協議

    簡介

    在iOS2.0之前還沒有引入@Protocol正式協議之前,實現協議的功能主要是通過給NSObject添加Category的方式。這種通過Category的方式,相對於iOS2.0之後引入的@Protocol,就叫做非正式協議。

    正如上面所說的,非正式協議一般都是以NSObject的Category的方式存在的。由於是對NSObject進行的Category,所以所有基於NSObject的子類,都接受了所定義的非正式協議。對於@Protocol來說編譯器會在編譯期檢查語法錯誤,而非正式協議則不會檢查是否實現。

    非正式協議中沒有@Protocol的@optional和@required之分,和@Protocol一樣在調用的時候,需要進行判斷方法是否實現。

    1 2 3 4 //由於是使用的Category,所以需要用self來判斷方法是否實現 if([selfrespondsToSelector:@selector(userLoginWithUsername:password:)]){ [selfuserLoginWithUsername:self.username.textpassword:self.password.text]; }

    非正式協議樣本

    在iOS早期也使用了大量非正式協議,例如CALayerDelegate就是非正式協議的一種實現,非正式協議本質上就是Category。

    1 2 3 4 5 6 @interfaceNSObject(CALayerDelegate) -(void)displayLayer:(CALayer*)layer; -(void)drawLayer:(CALayer*)layerinContext:(CGContextRef)ctx; -(void)layoutSublayersOfLayer:(CALayer*)layer; -(nullableid)actionForLayer:(CALayer*)layerforKey:(NSString*)event; @end

    代理和block的選擇

    在iOS中的回調方法有很多,而代理和block功能更加相似,都是直接進行回調,那我們應該用哪個呢,或者說哪個更好呢?

    其實這兩種訊息傳遞的方式,沒有哪個更好、哪個不好直說....我們應該區分的是在什麼情況下應該用什麼,用什麼更合適!下面我將會簡單的介紹一下在不同情況下代理和block的選擇:

    多個訊息傳遞,應該使用delegate。在有多個訊息傳遞時,用delegate實現更合適,看起來也更清晰。block就不太好了,這個時候block反而不便於維護,而且看起來非常臃腫,很彆扭。例如UIKit的UITableView中有很多代理如果都換成block實現,我們腦海裡想一下這個情境,這裡就不用代碼寫例子了.....那簡直看起來不能忍受。

    一個委派物件的代理屬性只能有一個代理對象,如果想要委派物件調用多個代理對象的回調應該用block。

    代理

    上面圖中代理1可以被設定,代理2和代理3設定的時候被划了叉,是因為這個步驟是錯誤的操作。我們上面說過,delegate只是一個儲存某個代理對象的地址,如果設定多個代理相當於重新賦值,只有最後一個設定的代理才會被真正賦值。

    單例對象最好不要用delegate。單例對象由於始終都只是同一個對象,如果使用delegate,就會造成我們上面說的delegate屬性被重新賦值的問題,最終只能有一個對象可以正常響應代理方法。

    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block的方式,在主線程的多個對象中使用block都是沒問題的,下面我們將用一個迴圈暴力測試一下block到底有沒有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NSOperationQueue*queue=[[NSOperationQueuealloc]init]; queue.maxConcurrentOperationCount=10; for(inti=0;i<100;i++){ [queueaddOperationWithBlock:^{ [[LoginViewControllershareInstance]userLoginWithSuccess:^(NSString*username){ NSLog(@"TestTableViewController:%d",i); }]; }]; }

    上面用NSOperationQueue建立了一個新的隊列,並且將最大並發數設定為10,然後建立一個100次的迴圈。我們在多線程情況下測試單例在block的情況下能否正常使用,答案是可以的。但是我們還是需要注意一點,在多線程情況下因為是單例對象,我們對block中必要的地方加鎖,防止資源搶奪的問題發生。

    代理是可選的,而block在方法調用的時候只能通過將某個參數傳遞一個nil進去,只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沒有代碼潔癖的可以忽略。

    1 2 3 4 5 6 [selfdownloadTaskWithResumeData:resumeData sessionManager:manager savePath:savePath progressBlock:nil successBlock:successBlock failureBlock:failureBlock];

    代理更加面相過程,block則更面向結果。從設計模式的角度來說,代理更佳面向過程,而block更佳面向結果。例如我們使用NSXMLParserDelegate代理進行XML解析,NSXMLParserDelegate中有很多代理方法,NSXMLParser會不間斷調用這些方法將一些轉換的參數傳遞出來,這就是NSXMLParser解析流程,這些通過代理來展現比較合適。而例如一個網路請求回來,就通過success、failure代碼塊來展示就比較好。

    從效能上來說,block的效能消耗要略大於delegate,因為block會涉及到棧區向堆區拷貝等操作,時間和空間上的消耗都大於代理。而代理只是定義了一個方法列表,在遵守協議對象的objc_protocol_list中添加一個節點,在運行時向遵守協議的對象發送訊息即可。這篇文章並不是講block的,所以不對此做過多敘述。唐巧有一篇文章介紹過block,非常推薦這篇文章去深入學習block。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