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再來看看百度文庫這個互連網產品,在這個產品出來之前已經有很多的類似棲息穀,暢享網,新浪愛問,論壇等大量的資料下載網站,也有類似豆丁網的線上文庫和瀏覽產品。但是百度文庫仍然發展的很迅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隨著百度文庫的發展,大量的單純依靠資料下載和分享為主題的網站或論壇會消失掉。
也可以說百度文庫部分是觀察了百度框計算的思想的,不要去考慮終端使用者都有嚴格的資料庫,嚴謹的知識分類和知識管理,終端使用者一定是問題和需求驅動型的,需要的往往就是一鍵搜尋達到想要的內容,如果這個內容粗略看看需要,則又可以馬上下載。為了滿足這個最簡單真實的資料訴求,但從前台看需要搜尋引擎+線上瀏覽的完美整合就足夠了,從後台看為了滿足大資料量並發和無限伸縮擴充,需要具備雲端儲存架構的基本特徵。
文庫本身也體現了web2.0的基本特徵,文庫僅僅是一個平台,需要群體創作和上傳資料,通過積分和財富機制提升上傳和創造熱情,通過文檔本身的下載,評價等收集所需要的web2.0互動資訊,形成一個圍繞文檔本身的一個非同步互動機制。所以一個完整功能的產品平台+一個有效激勵機制即可成就一個很好的應用產品。
再回頭看傳統企業內部,基本仍然以傳統的論壇或者文件管理系統為主的知識分享平台,這種平台很專業,也很系統,但是往往應用情況並不是很好。因為產品既不能滿足使用者最簡單基本的資料訴求,也不能激發群體創作的熱情,這種資料庫或資產庫缺少web2.0下該有的活力,或者說由於使用上的複雜性最終排拋棄掉。這並不是完全否定知識分類,知識結構,流程和規範體系,而是他只是適合一小部分人的的特殊產品。
在產品研發上,產品的細分不要去期望在一個功能齊備的複雜產品上簡單的通過屏蔽或取消功能來產生一個新產品,而是考慮如何吸取老產品的核心價值重新提煉一個新的產品。正如當我只需要一個通話和簡訊功能的手機的時候,你給我推薦了一款智能手機,然後告訴如果遊戲,視頻,拍照,辦公這些功能你都不用的話它就是一款簡單手機。正如部落格和微博,部落格本身也是可以發140字內的文章的,但是兩個產品對終端使用者的原始訴求的滿足上則是完全不同的。
搜尋驅動其本質本身就是問題和需求驅動,不想要的時候可以完全不關心,想要的時候可以快速找到,這和我們常說的科學知識管理大相徑庭,但是卻代表了終端使用者的真實需求。企業對非結構化知識的最佳管理方式就是基於搜尋驅動的企業問吧+企業文庫,並在此基礎上通過有效激勵機制形成群體參與,群體創作的熱情,儲存產品應有的活力。
在來看看企業微博這個應用,可以講這個是處於比較尷尬位置的,用的好並不會帶來太多的價值,我原來想過通過微博去分享經驗,但是這個思路不通。而用的不好產生的負面影響相當大。畢竟公司管理者來說都是不喜歡沒事看到員工在上面嘮叨的,片段化的東西要真正產生價值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微博的思想是可以借鑒的,但是它需要一個主線,類似於微博裡面說的話題,這個話題可以是一個問題,一個知識點,一個文檔或者一個項目都可以,那麼這樣的展開往往就會產生實際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