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Media" 是近兩年來很火的一個概念,被翻譯成"社會化媒體"或"社交媒體"。它的出現是與互連網進入Web2.0階段後的重要應用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意為社會性網路服務或社會化網路服務)密切相關的。網路社會化媒體能夠給與使用者極大的參與空間,不僅能夠滿足網民個人基礎資料存放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夠滿足使用者"被人發現"和"受到崇拜"的心理感受需求,能夠滿足使用者"關係建立"和"發揮影響"的需求。從宏觀的角度看,具體的形態包括部落格及微部落格(如國外的Twitter等;國內的飯否網等)、維基(如國外的Wiki等;國內的互動百科、百度百科等)、圖片分享(如國外的Flickr等)播客及視頻分享(如國外YouTube等、國內的馬鈴薯網、優酷網等)、論壇(如國內的天涯、凱迪等)、社交網路(國外的MySpace、Facebook 等;國內的開心網、校內網等),網路社區(如國內的貓撲等),當然還包括時下非常火爆的及眾家所長於一身的google wave等等。
年輕一代是互連網使用群體中的主力軍,他們也是任何網上新應用的弄潮兒,尤其是80後,90後,每天花大把大把的時間用在偷菜,買賣奴隸,在wave上討論各種話題,瀏覽視頻,在天涯,貓撲上看熱鬧和在face book,校內網交朋友上。
隨著web 2.0迅速的蔓延趨勢,social media從一個空泛的概念變成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Google Wave就是其中的主力隊員。
作為技術人員,由於Ethos在Wave剛興起時就鼓勵大家多多試用,我也跟隨潮流加入了Wave的大軍。試用了幾天以後,Wave就在很大程度上顛覆了我們以往在工作中的溝通方式。
在沒有Wave時,無論是和客戶溝通還是公司內部的溝通,我們大多用MSN,Skype,Email和Confluence。這些工具可以讓溝通很便捷。但Wave帶來的並不僅僅是便捷,而是變革。
使用Wave以後,不再像往常一樣等待對方檢查自己的Email了,也不用猜測對方什麼時候不在電腦前,什麼時候才會回來了。使用Google Wave還可以進行線上有條理的討論。開啟你的Wave,加粗的字型顯示的不僅僅是新的郵件或新的Wave,還有已有的討論中的更新內容。開啟Wave,還可以看到一個討論從起始狀態如何演化成現在的狀態,每個人貢獻的內容,從而能夠方便的總結出各種觀點,結論。
然而,Google Wave的意義並不僅僅是超越Email,它整合了IM、Email、協同文檔的功能。人類的交流方式可以分成三類:聊天式,比如打電話、發簡訊、IM;信件式,包括Email和傳統郵件;文檔式,比如一份方案、一篇文章、一本專著。Google Wave將這三種溝通方式合三為一,並將它們完全取代。“未來世代的使用者,可能只知道Wave,而不知何謂IM,何謂Mail。”
在使用Wave的過程中,人們的行為方式也會發現變化。這不僅限於Wave,更可以延伸至整個Social Media給人們的交流方式帶來的改變。
在使用social media進行溝通時,Email的使用已經大大降低。Email的作用通常只是發送一些內部及外部的連結,而不打亂我們的討論;或是邀請一些同事,夥伴加入一個即時的探討。要更好的使用social media,必須要把工作的重心,把重要的資訊都放進來,這樣才能讓它從空泛的概念變成實實在在的溝通工具。
Social media的溝通方式和傳統的溝通方式如此不同。我們必須針對各自的網路制定相應的交流規則。每一個公司都有自己的不同的交流傳統。所以,在剛開始使用social media工具時,一些練習是必需的。在Ethos,Wave被熟練使用以前,每一個組都進行了相應的練習,並且慢慢摸索適合我們自己的節奏和方法。
由於Wave以及其他social media工具會激發人們的討論慾望,每個討論會有進行到無休止的危險,所以為每一個討論設定一個到期日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利用Wave進行討論時,由於它的便捷,隨時有idea可以隨時更新。雖然頭腦風暴要求有創造力,但是一定要有一個底線,否則會影響整個團隊的節奏和效率。
Social media也會打亂人們原有的工作節奏。以前我們最習慣的工作方式可能是每天早上來到公司,檢查自己的Email,開啟MSN和Skype,看有沒有重要的留言需要處理。而有了這些即時都有可能有人更新的社交媒體,傳統的方式又一次要讓路了。從每天早上查一次郵件,到現在的每天幾次主動查看討論更新,又是一次比較大的改變。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在新一代溝通方式中,尤其是在外部開放式的網路中,每一個發言的人都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隨時都有可能有人發表一條簡短的,粗魯的回複。回複的人可能是很直接的人,想到哪說到哪,就發表了。這種情況在social media上面是很常見的,我覺得它可能被稱作即時溝通的副產品。遇到這種情況可能會感覺很不爽。但是冷靜下來想想,回複的人絕沒有冒犯的意思。對他的回複靜想一會 兒,給出一個有條理的回答,試著理解回複背後的真正觀點。一個人回複的文字可能比他真正的觀點看起來糟糕得多。躍過這些文字才能進行真正的交流。
備忘:此文系公司技術討論的小結,在徵得同意的情況下,我想藉此分享關於Wave的一點感受,對於改善Social work而言,Wave值得期待。。
本文部分觀點參考了Markku Silén的文章。(Markku Silén, 在諮詢,技術解決方案和系統整合方面有超過25年的經驗。他最強的成就是在全球環境下的商業創新。曾任艾森哲北歐CEO,現擁有自己的公司 Winnovation並任CEO,同時出任宇思信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獨立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