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幼齡兒童的 iPad 軟體是個特殊的領域:一方面眾人皆知這塊市場大有可為——00 後無人不愛 iPad,家長永遠捨得為子女花錢。但另一方面由於寫 iPad 軟體、談 iPad 軟體和玩 iPad 軟體的人都不是低齡兒童,關於這一領域的認真討論並不多見。盧克·沃別斯基通過觀察他一歲半的兒子與觸屏裝置互動的方式歸納了四點經驗,在此轉譯出來供有志於此領域的開發人員參考。原文請看這裡。
一、慎用啟動屏(splash screen)。
這其實是蘋果在 iPhone 使用者介面規約裡就提到的事情。iPhone 使用者介面規約建議開發人員不要按照傳統案頭軟體的習慣為 iPhone 軟體設計專門的啟動屏,而應讓使用者在點擊軟體表徵圖後立即看到一個與軟體主 UI 大致相同的螢幕(蘋果稱之為 launch image)。使用者點擊後瞬間看到近似於主 UI 的螢幕,會產生「軟體已經啟動」的錯覺。換句話說,與使用另外的啟動屏的情況相比,他會覺得你的軟體啟動速度變快了。蘋果自己的 iPhone 軟體如天氣、股票等在設計時都遵循了這一原則。
幼齡兒童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不如成年人,故啟動屏更有可能讓他們喪失耐心。
二、慎用傳統圖形介面。
由於缺乏心理認知模型,幼齡兒童無法像長期使用電腦的成年人一樣區分「介面元素」(按鈕、控制項等等)與「內容」,他們往往不確定螢幕上哪些東西可以點,哪些不可以。(其實很多成年人也不一定分得清。)此外面向兒童的軟體在設計上往往也會考慮到兒童對視覺審美的需求,採取活潑、明快、可愛等視覺風格,如此設計出的介面元素往往與 iOS 自身提供的標準介面元素有風格衝突。(原文裡插入了 Dr. Seuss’s ABC book 這個識字軟體的兩張,可以參看。)
沃別斯基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盡量直接把內容當作 UI,此亦所謂「自然使用者介面」(NUI, Natural User Interfaces)的第一定律。
三、考慮增設「長按手勢」。
幼齡兒童通常不太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動作,無法像成年人一樣精確點擊螢幕上的某個地區。當他的右手試圖點一個按鈕時,其左手或許正無意識地按著螢幕一角,形成多點觸摸。若你的軟體要求使用者有成人那種精確的點按能力,就可能令小朋友在使用時產生不便。故應盡量觀察與分析幼齡兒童使用 iPad 時的手勢習慣,並在軟體設計上對誤按等行為提供最大的容忍度。
四、抑制重複點按。
幼齡兒童一旦發現某塊地區是可點按區,往往喜歡反覆點按。這對於某些軟體會有負面效果。例如教小朋友讀單詞的軟體裡的發聲按鈕若被反覆狂按,可能會出現黑膠唱片跳針的效果。故設計時應考慮忽略相隔時間不超過 XX 秒的重複點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