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節選自: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3/09/liang_shuming.html
所謂學問,就是對問題說得出道理, 有自己的想法。
提得出問題, 然後想要解決它, 這大概是做學問的起點吧。
第一層境界: 形成主見
用心想一個問題, 便會對這個問題有主見,形成自己的判斷。
我們的主見也許是很淺薄的,但即使淺薄, 也終究是你自己的意見。
第二層境界:發現不能解釋的事情
有主見,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會發覺前後左右都是與我意見不同的人。
面對各種問題,你自己說不出道理,不甘心隨便跟著人家說,也不敢輕易自信,這時你就走上學問的正確道理了。
第三層境界:融會貫通
你看到與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親切;看到與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決不可;有隔膜,就非求瞭解不可。於是,古人今人所曾用過的心思,慢慢融匯到你自己。
你最初的一點主見,成為以後大學問的萌芽。從這點萌芽,你才可以吸收養料,才可以向上生枝發芽,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邊枝葉扶疏,下邊根深蒂固,學問便成了。
這是讀書唯一正確的方法,不然讀書也沒用處。會讀書的人說話時,說他自己的話,不堆砌名詞,不旁徵博引;反之,引書越多的人越不會讀書。
第四層境界:知不足
學問的進步,不單是見解有進步,還表現在你的心思頭腦鍛煉得精密了,心氣態度鍛煉得謙虛了。
遇見不同的意見思想,我總疑心他比我高明,疑心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見聞,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樣判斷呢?
第五層境界:以簡禦繁
你見到的意見越多,專研得愈深,這時候零碎的知識,片段的見解都沒有了;心裡全是一貫的系統,整個的組織。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這時候,才能以簡禦繁,才可以學問多而不覺得多。
凡有系統的思想,在心裡都很簡單,彷彿只有一兩句話。
第六層境界:運用自如
如果外面或裡面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學問必是沒到家。如果學問已經通了,就沒有問題。
真學問的人,學問可以完全歸自己運用。假學問的人,學問在他的手裡完全不會用。
第七層境界:一覽眾山小
學問裡面的甘苦都嘗過了,再看旁人的見解主張,其中得失長短都能夠看出來。這個淺薄,那個到家,這個是什麼分數,那個是什麼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為自己從前也是這樣,一切深淺精粗的層次都曾經過。
第八層境界:通透
思精理熟之後,心裡就沒有一點不透的了。
{轉} 如何做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