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PCB布局和布線經驗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標籤:折扣   複雜   效果   個人   電路板   面積   最好   避免   適應   

在設計中,布局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布局結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布線的效果,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合理的布局是PCB設計成功的第一步。

布局的方式分兩種,一種是互動式布局,另一種是自動布局,一般是在自動布局的基礎上用互動式布局進行調整,在布局時還可根據走線的情況對門電路進行再分配,將兩個門電路進行交換,使其成為便於布線的最佳布局。在布局完成後,還可對設計檔案及有關資訊進行返回標註於原理圖,使得PCB板中的有關資訊與原理圖相一致,以便在今後的建檔、更改設計能同步起來, 同時對類比的有關資訊進行更新,使得能對電路的電氣效能及功能進行板級驗證。

  考慮整體美觀

  一個產品的成功與否,一是要注重內在品質,二是兼顧整體的美觀,兩者都較完美才能認為該產品是成功的。

在一個PCB板上,元件的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不能頭重腳輕或一頭沉。

布局的檢查

  • 印製板尺寸是否與加工圖紙尺寸相符?能否符合PCB製造工藝要求?有無錨點?
  • 元件在二維、三維空間上有無衝突?
  • 元件布局是否疏密有序,排列整齊?是否全部布完?
  • 需經常更換的元件能否方便的更換?擴充卡插入裝置是否方便?
  • 熱敏元件與發熱元件之間是否有適當的距離?
  • 調整可調元件是否方便?
  • 在需要散熱的地方,裝了散熱器沒有?空氣流是否通暢?
  • 訊號流程是否順暢且互連最短?
  • 插頭、插座等與機械設計是否矛盾?
PCB布線經驗(一)

  這是個牽涉面大的問題。拋開其它因素,僅就PCB設計環節來說,我有以下幾點體會,供大家參考:

  1. 要有合理的走向:如輸入/輸出,交流/直流,強/弱訊號,高頻/低頻,高壓/低壓等...,它們的走嚮應該是呈線形的(或分離),不得相互交融。其目的是防止相互幹擾。最好的走向是按直線,但一般不易實現,最不利的走向是環形。對於是直流,小訊號,低電壓PCB設計的要求可以低些。所以"合理"是相對的。上下層之間走線的方向基本垂直。整個板子的不想要均勻,能不擠的不要擠在一齊。
  2. 選擇好接地點:小小的接地點不知有多少工程技術人員對它做過多少論述,足見其重要性。一般情況下要求共點地,如:前向放大器的多條地線應匯合後再與幹線地相連等等...。現實中,因受各種限制很難完全辦到,但應儘力遵循。這個問題在實際中是相當靈活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解決方案。如能針對具體的電路板來解釋就容易理解。
  3. 合理布置電源濾波和退耦電容:一般在原理圖中僅畫出若干電源濾波和退耦電容,但未指出它們各自應接於何處。其實這些電容是為開關器件(門電路)或其它需要濾波和退耦的件而設定的,布置這些電容就應盡量靠近這些元組件,離得太遠就沒有作用了。有趣的是,當電源濾波和退耦電容布置的合理時,接地點的問題就顯得不那麼明顯。在貼片器件的退耦電容最好在布在板子另一面的器件肚子位置,電源和地要先過電容,再進晶片。
  4. 線條有講究:有條件做寬的線決不做細;高壓及高頻線應園滑,不得有尖銳的倒角,拐彎也不得採用直角。地線應盡量寬,最好使用大面積敷銅,這對接地點問題有相當大的改善。
  5. 有些問題雖然發生在後期製作中,但卻是PCB設計中帶來的,它們是:過線孔太多,沉銅工藝稍有不慎就會埋下隱患。所以,設計中應盡量減少過線孔。同向並行的線條密度太大,焊接時很容易連成一片。所以,線密度應視焊接工藝的水平來確定。焊點的距離太小,不利於人工焊接,只能以降低工效來解決焊接品質。否則將留下隱患。所以,焊點的最小距離的確定應綜合考慮焊接人員的素質和工效。焊盤或過線孔尺寸太小,或焊盤尺寸與鑽孔尺寸配合不當。前者對人工鑽孔不利,後者對數控鑽孔不利。容易將焊盤鑽成"c"形,重則鑽掉焊盤。導線太細,而大面積的未布線區又沒有設定敷銅,容易造成腐蝕不均勻。即當未布線區腐蝕完後,細導線很有可能腐蝕過頭,或似斷非斷,或完全斷。所以,設定敷銅的作用不僅僅是增大地線面積和抗幹擾。 以上諸多因素都會對電路板的品質和將來產品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PCB布線經驗(二)

  PCB設計中,布線是完成產品設計的重要步驟,可以說前面的準備工作都是為它而做的, 在整個PCB中,以布線的設計過程限定最高,技巧最細、工作量最大。PCB布線有單面布線、 雙面布線及多層布線。布線的方式也有兩種:自動布線及互動式布線,在自動布線之前, 可以用互動式預先對要求比較嚴格的線進行布線,輸入端與輸出端的邊線應避免相鄰平行, 以免產生反射幹擾。必要時應加地線隔離,兩相鄰層的布線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產生寄生耦合。

  自動布線的布通率,依賴於良好的布局,布線規則可以預先設定, 包括走線的彎曲次數、導通孔的數目、步進的數目等。一般先進行探索式布經線,快速地把短線連通, 然後進行迷宮式布線,先把要布的連線進行全域的布線路徑最佳化,它可以根據需要斷開已布的線。 並試著重新再布線,以改進總體效果。

  對目前高密度的PCB設計已感覺到貫通孔不太適應了, 它浪費了許多寶貴的布線通道,為解決這一矛盾,出現了盲孔和埋孔技術,它不僅完成了導通孔的作用, 還省出許多布線通道使布線過程完成得更加方便,更加流暢,更為完善,PCB 板的設計過程是一個複雜而又簡單的過程,要想很好地掌握它,還需廣大電子工程設計人員去自已體會, 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諦。

  1. 電源、地線的處理

既使在整個PCB板中的布線完成得都很好,但由於電源、 地線的考慮不周到而引起的幹擾,會使產品的效能下降,有時甚至影響到產品的成功率。所以對電、 地線的布線要認真對待,把電、地線所產生的噪音幹擾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證產品的品質。 對每個從事電子產品設計的工程人員來說都明白地線與電源線之間噪音所產生的原因, 現只對降低式抑制噪音作以表述:

  眾所周知的是在電源、地線之間加上去耦電容。

  盡量加寬電源、地線寬度,最好是地線比電源線寬,它們的關係是:地線>電源線>訊號線,通常訊號線寬為:0.2~0.3mm,最經細寬度可達0.05~0.07mm,電源線為1.2~2.5 mm對數字電路的PCB可用寬的地導線組成一個迴路, 即構成一個地網來使用(類比電路的地不能這樣使用)

  用大面積銅層作地線用,在印製板上把沒被用上的地方都與地相串連作為地線用。或是做成多層板,電源,地線各佔用一層。

  1. 數字電路與類比電路的共地處理

  現在有許多PCB不再是單一功能電路(數字或類比電路),而是由數字電路和類比電路混合構成的。因此在布線時就需要考慮它們之間互相干擾問題,特別是地線上的噪音幹擾。

  數字電路的頻率高,類比電路的敏感度強,對訊號線來說,高頻的訊號線儘可能遠離敏感的類比電路器件,對地線來說,整個PCB對外界只有一個結點,所以必須在PCB內部進行處理數、模共地的問題,而在板內部數字地和類比地實際上是分開的它們之間互不相連,只是在PCB與外界串連的介面處(如插頭等)。數字地與類比地有一點短接,請注意,只有一個連接點。也有在PCB上不共地的,這由系統設計來決定。

  1. 訊號線布在電(地)層上

  在多層印製板布線時,由於在訊號線層沒有布完的線剩下已經不多,再多加層數就會造成浪費也會給生產增加一定的工作量,成本也相應增加了,為解決這個矛盾,可以考慮在電(地)層上進行布線。首先應考慮用電源層,其次才是地層。因為最好是保留地層的完整性。

  1. 大面積導體中串連腿的處理

在大面積的接地(電)中,常用元器件的腿與其串連,對串連腿的處理需要進行綜合的考慮,就電氣效能而言,元件腿的焊盤與銅面滿接為好,但對元件的焊接裝配就存在一些不良隱患如:

①焊接需要大功率加熱器。②容易造成虛焊點。所以兼顧電氣效能與工藝需要,做成十字花焊盤,稱之為熱隔離(heat shield)俗稱熱焊盤(Thermal),這樣,可使在焊接時因截面過分散熱而產生虛焊點的可能性大大減少。多層板的接電(地)層腿的處理相同。

  1. 布線中網路系統的作用

  在許多CAD系統中,布線是依據網路系統決定的。網格過密,通路雖然有所增加,但步進太小,圖場的資料量過大,這必然對裝置的存貯空間有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象電腦類電子產品的運算速度有極大的影響。而有些通路是無效的,如被元件腿的焊盤佔用的或被安裝孔、定位孔所佔用的等。網格過疏,通路太少對布通率的影響極大。所以要有一個疏密合理的網格系統來支援布線的進行。 標準元器件兩腿之間的距離為0.1英寸(2.54mm),所以網格系統的基礎一般就定為0.1英寸(2.54 mm)或小於0.1英寸的整倍數,如:0.05英寸、0.025英寸、0.02英寸等。

  1. 設計規則檢查(DRC)

  布線設計完成後,需認真檢查布線設計是否符合設計者所制定的規則,同時也需確認所制定的規則是否符合印製板生產工藝的需求,一般檢查有如下幾個方面:

  • 線與線,線與元件焊盤,線與貫通孔,元件焊盤與貫通孔,貫通孔與貫通孔之間的距離是否合理,是否滿足生產要求。
  • 電源線和地線的寬度是否合適,電源與地線之間是否緊耦合(低的波阻抗)?在PCB中是否還有能讓地線加寬的地方。
  • 對於關鍵的訊號線是否採取了最佳措施,如長度最短,加保護線,輸入線及輸出線被明顯地分開。
  • 類比電路和數字電路部分,是否有各自獨立的地線。
  • 後加在PCB中的圖形(標、註標)是否會造成訊號短路。
  • 對一些不理想的線形進行修改。
  • 在PCB上是否加有工藝線?阻焊是否符合生產工藝的要求,阻焊尺寸是否合適,字元標誌是否壓在器件焊盤上,以免影響電裝品質。
  • 多層板中的電源地層的外框邊緣是否縮小,如電源地層的銅箔露出板外容易造成短路。

[轉]PCB布局和布線經驗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