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在華受管制亦涉保護主義_IT 業界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英國《金融時報》 安德魯?埃奇克利夫-約翰遜 (Andrew Edgecliffe-Johnson) 達沃斯報道
美國搜尋引擎Google(Google)的創始人兼技術總裁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上周五表示,中國試圖通過嚴厲管制Google等網站來“淨化”互連網的做法,也許不只是受到意識形態的驅動,同樣也有保護主義的原因。
布林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時向記者表示:“我認為,許多此類挑戰和管制也許是中國本地競爭者遊說產生的副作用。”
Google此前已經決定對其中文版網站進行審查,以符合中國當局的規定。這一決定引起了廣泛爭議。在談到這一問題時,布林補充道:“從商業角度考慮,進入中國市場的決定純屬負面,它導致在我們在世界其它地區名譽受損。”
布林表示:“我出生在共產主義者統治下的蘇聯。感受過那種壓制的人,會本能地拒絕妥協。”
然而,當他找到向中國提供Google服務的更好方法、並與中國人進行談判之後,他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在中國,Google不儲存使用者的個人資訊。
“實際上,他們的感受很不一樣,包括那些經曆過1989年天安門廣場(事件)的人。他們確實為中國在過去20年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布林承認,Google在中國市場上並沒有取得預期的進展。在中國市場上,它排在百度(Baidu)之後,名列第二。
然而,Google產品總裁拉裡?佩奇(Larry Page)暗示,Google不會撤出中國。他表示:“作為一個公司,我可不想以擔心聲譽受損,來制定我們認為是錯誤的對華決策。”
Google這兩位聯合創始人指出,該公司在中國以外也遇到過類似的挑戰。根據各自資料網路在使用方式上的不同,不同的互連網服務提供者會受到不同的對待。佩奇表示,除非這類網路接受“網路中立(net neutrality)”的原則,否則,就不會給它們帶來經濟上的利益。
“最終,我們會付出生產力的代價。”
他補充指出,對Google而言,很難判斷網路運行緩慢是因為真正的技術故障還是“應該如此”。
目前,矽谷(Silicon Valley)正逐步加大對網路中立的遊說力度,許多高管試圖說服政治領導人把這個問題當成一個貿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