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linux,發現沒有個工具真的很不方便,在網上下了個shutter軟體包,安裝了半天也沒弄好,終於找到可以用scrot截屏,於是開啟終端sudo apt -getinstall scrot,安裝好scrot,在網上找到了各種截屏命令:
安裝完成後,我們就可以用命令列來操作它:
//可以截取 .jpg、 .png 格式的圖片,其它格式的我沒試,不知道是不是也可以截取。
//抓取案頭,將當前的整個案頭抓取下來,並儲存為 desktop.png 檔案。
命令:scrot desktop.png
//不知道在哪放著,用 find 命令。
命令:find -name desktop.png
//抓取視窗,-b抓取視窗及其外邊框,-s 讓使用者選擇視窗
命令:scrot -bs window.png
//抓取選區,按住滑鼠左鍵拖動,擷取
命令:scrot -s rect.png
//延時抓取,-d表示延時,10是秒數,-c表示倒計時開始,遺憾的是不能和-s一起用
命令:scrot -cd 10 menu.png
//產生縮圖,下面表示產生原圖的50%縮圖
命令:scrot -t 50% thumb.png
//更改品質 -q 選項用於更改所抓映像的品質,介於 1-100 之間,預設為 75。數值越大,意味著映像品質越高;相反,映像的壓縮率也就越低,佔用空間越大。
命令:scrot -q 70 quality.png
//設定儲存路徑,$f 代表的原儲存路徑/檔案名稱
命令:scrot action.png -e 'mv $f ~/images/'
這裡的路徑要存在,如果不存在,就會被儲存到 /home/user(使用者) 這個檔案夾裡。
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我沒指定路徑,儲存到了root裡面、
下面是網上搜到的命令:
一個scrot的文法列表:
Scrot 使用:
概要
scrot [options]
描述
scrot 是一個使用 imlib2 庫截取螢幕和儲存映像的的工具。
選項 指定儲存的檔案名稱。 如果 沒有指定,就會以當前的日期和時間為檔案名稱儲存在目前的目錄中。
選項
-h, --help 顯示協助並且退出
-v, --version 顯示版本資訊並且退出
-b, --border 當選擇一個視窗時,同時包含視窗邊框。
-c, --count 延時時的顯示倒計時
-d, --delay NUM 延時 NUM 秒
-e, --exec APP 對儲存的映像執行程式 APP
-q, --quality NUM 映像品質 (1-100) 值大意味著檔案大, 壓縮率低。
-m, --multidisp 對多個顯示裝置分別並且串連在一起。
-s, --select 用滑鼠互動選擇一個視窗或者地區。
-t, --thumb NUM 同時產生縮圖。 NUM 是縮圖的百分比。
說明符
--exec 和 檔案名稱可以使用可以被 scrot 擴充的格式說明符。(這句沒明白是什麼意思。)
有兩種類型的說明符。
第一種說明符:'%' 前置的說明符由 strfile(2) 來解釋。常式可以查看 strftile手冊。這些選項用來引用當前的日期。
第二種說明符由 scort 內部解釋並且使用首碼 '$'. 可以識別的說明符如下:
$f 映像的路徑/檔案名稱 (如果在檔案名稱中就會忽略)
$n 影像檔名 (如果在檔案名稱中會被忽略)
$s 映像大小(位元組數) (如果在檔案名稱會被忽略)
$p 映像像素大小
$w 映像寬度
$h 映像高度
$t 映像格式
$$ 列印字元 '$'
n 列印新行 (如果在檔案名稱中會被忽略)
-----------------------------------------------------------------------------------------------------------------------
還有一個新的用法,完畢後,直接軟體開啟
命令:scrot -s ~/abc.png -e 'shotwell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