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伺服器傻瓜安裝(圖解上)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在實際應用中,有的使用者玩膩了Windows作業系統,想學習一下Linux,卻害怕Linux的重新分區;有的使用者已經安裝了多個作業系統,可是需要切換作業系統的時候只能重新啟動......

正如那隻讓人愛不釋手的小企鵝一樣,從誕生的那一刻起,Linux就以有一副親近可人的面孔吸引了全球數以萬計電腦愛好者的目光。如今,從案頭到伺服器,從作業系統到嵌入式系統,從零散的應用到整個產業的初見雛形,Linux都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隨之而來的是,業界許多大公司對Linux專業人才的渴求也急劇上升!一批有影響力的著名大公司如IBM、HP、Dell、聯想、浪潮等都有急劇擴招Linux人才的傾向。同時,在實際應用中,有的使用者玩膩了Windows作業系統,想學習一下Linux,卻害怕Linux的重新分區;有的使用者已經安裝了多個作業系統,可是需要切換作業系統的時候只能重新啟動……如何快速玩轉Linux作業系統成為了一個既熱門又敏感的話題。

怎麼辦?實用才是硬道理。本專題通過用架設虛擬機器網路實驗環境,在講解伺服器配置時配合實用的網路管理軟體Webmin,別出新意,使使用者在Windows下就能完成Linux伺服器的安裝!

一、在Windows上安裝Linux作業系統

在Windows上安裝Linux作業系統?很多使用者在驚訝之餘,可能會思考:我的電腦也可以這麼做嗎?答案是肯定的!與“多啟動”系統相比,VMware不需要重新開機就能在同一台電腦使用好幾個作業系統。VMware可以將電腦上的一部分硬碟和記憶體進行組合,每台機器擁有自己獨立的CMOS、硬碟和作業系統,我們可以像使用普通機器一樣對它們進行分區、格式化、安裝系統和應用軟體等操作,還可以將這幾個作業系統聯成一個網路。這樣,一台電腦就可以輕鬆虛擬出若干台機器。

小提示:

所謂虛擬機器,就是在一台真實電腦上虛擬出一台電腦,同時運行兩個或更多的作業系統。它以原有的作業系統為基礎,使用額外的硬碟空間建立一個虛擬電腦。“虛擬機器”只是一個程式,由於一切操作都是虛擬進行的,因此,你可以在虛擬機器上嘗試一些危險的操作,當然,這一切都是安全的。

下面,以VMware 5.0+Redhat 9.0為例,為安全技術愛好者打造一個完美的Linux伺服器平台。

1、虛擬操作平台的基礎知識

在虛擬平台的測試過程中,VMware需要一個作業系統作為最基本的平台,即HOSTOS(主系統),在HOSTOS上啟動並執行其它系統都叫GUEST OS(子系統或客戶系統)。下面是使用最頻繁也是最實用的幾個裝置。

1、網卡。虛擬網卡用於HOSTOS和GUESTOS之間的通訊,可以建立標準的TCP/IP或NETBEUI橋樑。在虛擬機器中,網卡品牌很福士化,Windows9X/NT/2000/Linux都可以自己識別並驅動。

2、硬碟。IDE裝置有VirtualDISK和ExistingPARTITION兩種方式。使用第一種方式時,在真正的硬碟上建立一個大檔案作為虛擬機器的整個硬碟。使用者在虛擬機器中的任何操作都在這個大檔案中進行,不會影響真正系統的資料。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安全,不用擔心資料問題。如果採用第二種方式,那就是把真實的分區開放給虛擬機器使用,好處是已有的系統可以直接運行,壞處是如果不小心可能會影響硬碟上的有用資料。

3、磁碟機。軟碟機和光碟機的虛擬比較簡單,基本上就是和主系統共用,把光碟片放進去就可以讀取了。比如從網上下載的LinuxISO檔案,不需燒錄成光碟片就能直接安裝。

4、顯卡。VMware把顯卡類比成了一種叫“VMwareSVGA(FIFO)”的型號,並內建了這種顯卡的驅動程式,只要裝上它,就能讓虛擬系統的解析度和顏色數增加。

5、音效卡。音效卡在虛擬機器中一律類比為相容性好的一種裝置,幾乎所有作業系統都能自行識別並驅動。至於虛擬機器中的聲音指令如何通過真實的音效卡和音箱來發聲,這一系列轉換就由VMware來完成。

所以,在虛擬機器中的裝置和實際的裝置完全不一樣,VMware為了保證系統的相容性和穩定性,把現有的裝置都虛擬成為標準的、相容性最好的裝置。由於實際驅動裝置的程式仍是在本機系統上啟動並執行驅動程式,實際上的效率並沒有多少降低。

#P#

2、安裝Redhat Linux作業系統

第1步:VMware軟體的安裝。這個過程十分簡單,下載完畢,直接“Next”即可完成安裝。安裝完畢,我們會發現多了兩塊虛擬網卡,在VMware下使用者可以使用虛擬網卡進行連網設定及實驗。


第2步:建立虛擬機器。通過單擊“建立虛擬機器”表徵圖,根據提示選擇一種要安裝的作業系統,一般選擇典型設定,然後直接按“下一步”即可。1所示。

第3步:虛擬機器的啟動。這個過程和PC的啟動過程沒有什麼不同,一開始是自檢,這時按F2可以進入BIOS設定。每一台虛擬機器都有它自己的BIOS。虛擬機器使用PHOENIXBIOS,先將滑鼠點擊虛擬機器視窗,接收滑鼠鍵盤的輸入資訊後,就可以進行相關BIOS設定了。這個介面包括“Main(主菜單)”、“Advanced(進階)”、“Security(安全)”、“Power(電源)”、“Boot(啟動)”以及“Exit(退出)”,使用上下箭頭可以切換選項,使用左右箭頭在六個主選項中切換。修改完畢,通過左右箭頭進入“Exit(退出)”主選項返回啟動介面。2所示。

第4步:虛擬作業系統的安裝。設定好光碟機映像ISO檔案或者將光碟片放入光碟機後,進入作業系統的安裝過程,否則虛擬機器將會提示沒有找到作業系統。如果光碟片沒有啟動,需要到BIOS中設定啟動順序。安裝完畢,點擊虛擬機器操作介面上方左邊工具列中的“開啟電源”鍵,如同按下了一台電腦的開關。其他按鈕分別是關機、掛起、重啟按鈕。其中,掛起方式可以讓虛擬機器記錄下目前狀態,下次可以用Resume重新恢複選擇掛起時的運行狀態,以便接著工作。

第5步:切換到虛擬機器。進入虛擬平台後,它會屏蔽掉主機電腦的所有滑鼠或鍵盤操作,不過我們可以按“Ctrl+Alt”按鍵組合返回主機系統。虛擬機器的重新啟動、關機等對於宿主要電腦來說都是虛擬,但對於虛擬機器中安裝的作業系統來說則是真實的。因此,安裝好作業系統的虛擬機器,一樣要先通過“開始”菜單關機。而不能強制關閉虛擬機器電源,否則,虛擬機器下次啟動的時候也會像真實的電腦一樣檢測磁碟的。安裝Linux過程中的介面3所示。


#P#

3、安裝附加工具

RedhatLinux9提供了Gnome這個功能強大的圖形化案頭環境。使用者可以通過這個環境管理系統的應用程式、檔案和系統的各項資源。完成上面的裝後,我們發現,在VMware軟體的左下角有一個提示:“你沒有安裝VMwareTools”。那麼,如何安裝VMwareTools呢?

第6步:啟動虛擬電腦中的Linux系統,並以root身份登入進入Linux。按下CTRL+ALT按鍵組合,切換到真實的電腦系統。注意,這裡有個安裝的小技巧,如果是用ISO檔案安裝的作業系統,最好重新載入該安裝檔案並重新啟動系統,這樣系統就能自動找到VMwareTools的安裝檔案。

第7步:單擊“虛擬機器”菜單中的“安裝VMware工具”選項,安裝VMware工具。以RedHatLinux為例,這時系統將自動跳出安裝檔案。現在,我們看到了兩個安裝檔案,分別是rpm格式和tar.gz檔案。4所示。

第8步:選中“VMwareTools-5.0.0-13124.tar.gz”檔案,點擊右鍵,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開啟檔案”選項下的“FileRoller”,這是一個和WinRar比較類似的檔案。5所示。



第9步:選擇需要解壓的檔案,單擊“解壓縮”按鈕,目的檔案夾選擇“/root/VMTools”。6所示。



第10步:解壓縮完畢,開啟啟動欄上“系統工具”下的“終端”,輸入“cd/root/VMTools”命令,進入/root/VMTools目錄,現在就可以看到解壓出來的安裝檔案了。可以發現,安裝檔案都在“VMware-tools-distrib”這個目錄下。

第11步:利用“cdVMware-tools-distrib”命令,進入VMware-tools-distrib目錄,會發現一個VMware-install.pl安裝檔案。輸入“./VMware-install.pl”命令,就可以開始安裝VMTools了。7所示。

到這個步驟後,系統將會提示是否備份現有的檔案和連結,建議使用預設選項,直接按斷行符號鍵。安裝預設的參數設定,安裝完成後,重新啟動系統。(以上檔案名稱供參考,使用者可以自行命名安裝資料夾)

第12步:安裝VMwareTools之後,再次登陸RedHatLinux系統,現在就會感覺在映像色彩和聲音品質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時,滑鼠可以在虛擬機器、宿主機之間隨意移動、切換;允許主機和客戶機之間或者從一台虛擬機器到另一台虛擬機器之間直接進行複製和粘貼操作。這時候,使用者就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了。

#P#

4、Redhat Linux的裝置和檔案配置

建立一個虛擬機器後,除了使用預設值,使用者還可以通過設定檔修改參數。這個設定檔,實際上就相當於新電腦的“硬體設定”,使用者可以在設定檔中決定虛擬機器的硬碟、記憶體多大,是否有並口串口、是否有網路等。單擊“虛擬機器”菜單下的“設定”按鈕,就可以看到相關參數。8所示。

 

1、記憶體設定。是指從真正的記憶體中,分配給這台虛擬機器多少記憶體。這個比較簡單,選個數字即可。

小提示:

所謂虛擬記憶體,就是用硬碟上的一部分空間類比成記憶體,以實現在比較小的記憶體下運行比較大的程式。現在來配置虛擬電腦的記憶體,如果電腦使用的記憶體容量為512M,而在此配置的記憶體容量為200M。當啟動虛擬電腦時它要佔用掉實體記憶體的一部分來運行要安裝的Linux,這時你現在正在啟動並執行作業系統就只剩下312M可用記憶體,因此要想讓虛擬機器很好的運行,實體記憶體必須足夠大。

2、硬碟設定。需要為這台LINUX虛擬機器專門開闢了一個2G~3G甚至更大的空間作為它的整個硬碟。這個檔案在VMware的安裝目錄的VMS目錄下,大小將隨著實際資料的增加而增加。真實的硬碟需要定期整理磁碟片段,虛擬機器上的硬碟也是如此。選中“硬碟”項,在右側點擊“磁碟磁碟重組”按鈕,軟體就會非常迅速地整理虛擬機器硬碟上的片段了。

小提示:

所謂虛擬硬碟,就是通過軟體技術把一部分記憶體虛擬成硬碟分區。並且採用先進的動態管理技術,可根據使用者的實際情況自動調整其大小。

3、CD-ROM(IDE1-0)。這是光碟機的相關設定。IDE0-1和IDE1-1都沒接裝置,那麼,如果以後覺得2G的空間不夠用了,可以再建一個VIRTUALDISK連在IDE0-1上,對虛擬機器來說,就好像給一台電腦加了一塊硬碟,並連在主IDE的從裝置位置。

小提示:

所謂虛擬光碟機,就是利用軟體技術在硬碟上虛擬出一個或多個光碟片磁碟機,再利用該軟體把一張張光碟片讀取成一個個檔案存放在硬碟上。使用時,只要用該軟體載入所需的檔案即可。由於現在的硬碟標準配置已經達到了80GB,轉速也達到了7200轉。因此,虛擬光碟機不會再局限於650MB的容量和52倍速的限制。並且,製作的鏡像檔案還可以免受病毒的損害。

4、軟碟機。這個相對簡單,可以把真正的軟碟機提供給虛擬機器使用。另一種方式是IMAGE形式,也就是用做好的一個映像檔案作為A盤給虛擬機器使用。

小提示:

所謂虛擬磁碟,就是把硬碟上的某一檔案夾“虛擬”成磁碟片;此磁碟片具有真實磁碟片的所有功能,同樣可被格式化。

5、乙太網路。這一部分非常重要,如果HOST和GUEST不能通訊的話,VMware的作用大大降低。除了讓HOSTOS可與GUESTOS通訊以外,還要使GUEST OS能夠共用HOST OS的INTERNET串連來上網。

小提示:

所謂虛擬網卡,就是類比乙太網路卡的工作方式,甚至類比HUB功能,使用Internet特性,實現VPN的功能。使得系統把此軟體完全無礙地識別成一塊網卡。有了這個東西,可以不再買VPN路由器,而實現從Internet訪問自家LAN的目的。

6、USB控制器。選中“USB控制器”項,在右側選中“當接入新USB裝置時自動將其串連到虛擬機器”,以後在宿主要電腦的USB介面上插入移動硬碟後,宿主要電腦和虛擬機器就都會自動載入驅動程式,認出移動硬碟。

7、檔案分享權限設定。為了與真實主機共用檔案,在虛擬機器裡可以添加一個檔案夾即可。點擊VMware的“虛擬”菜單下的“設定”,在配置視窗的“選項”標籤頁內點擊“共用資料夾”,在右側點擊“添加”按鈕添加要共用的檔案夾。

現在要做的,就是在單機平台上,利用VMware構建一個具有多個節點的區域網路,從而進行網路安全性測試。

#P#

5、配置Redhat Linux的網路環境

在網路類型介面中共有四個選項“橋接”、“NAT”、“僅主機”、“自訂”。9所示。

第1種:橋接方式。虛擬機器就像一個新增加的、與真實主機有著同等物理地位的電腦,橋接模式可以享受所有可用的服務,包括:檔案服務、列印服務等。比如,主機的真實網卡IP為192.168.10.123,那麼可以把GUESTOS設為同一子網的任何未用的IP,如192.168.10.128等。這樣,所有區域網路同一子網的機器都可以直接和它們通訊。

第2種:NAT方式。NAT的英文全稱是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可以理解為方便地使虛擬機器連線到公網,代價是橋接模式下的其他功能都不能享用。凡是選用NAT結構的虛擬機器,均由VMnet8提供IP、網關、DNS。在VMware下使用NAT模式主要的好處是可以隱藏虛擬機器的拓撲和上internet時極為方便。在NAT模式下接入Internet非常簡單,使用者不需要做任何配置,只需要真實主機串連到internet後虛擬機器就也可以接入Internet了。

第3種:僅主機方式。僅主機方式用來建立隔離的虛擬機器環境,這這種模式下,虛擬機器與真實主機通過虛擬私人網路進行串連。僅主機方式只能使用私人IP,如果想在僅主機方式下接入網路,使用者只能使用ICS和代理,因為只有這兩種方式可以在使用DHCP的情況下上網。相對而言,在有真實網卡的機器上,僅主機方式不太實用,用橋接方式要方便靈活得多。

使用VM的高度可擴充網路模型,能夠組建非常複雜的區域網路。既然虛擬機器能夠與主機電腦相互連信,那麼也就能像區域網路中的真實電腦一樣,共用宿主電腦的上網串連。

第1步:在一個通過ADSL聯入Internet的區域網路中,點擊VMware“虛擬”菜單下的“設定”選項,再點選“乙太網路”並設定它的屬性,在“橋接器”、“NAT”、“僅是主機”中任選一項。在本文的例子中,選擇“橋接器”方式。

第2步:設定HOSTOS的網路連接IP地址,如IP地址為192.168.10.123。同時要保證主機電腦能夠正常上網,設定時,記住IP地址的範圍,並選擇一個未使用的IP地址作為Linux作業系統使用,如192.168.10.128。

第3步:設定虛擬機器的IP地址和網關。開啟主菜單中“系統工具”下的“網路裝置控制”,點擊“配置”按鈕,把虛擬機器的IP地址設定為192.168.10.128,然後輸入子網路遮罩255.255.255.20。然後在“預設閘道地址”後輸入網關地址,如192.168.10.1。10所示。

第4步:設定DNS地址。在網路設定介面中,切換到DNS選項卡,以湖北地區為例,在“主DNS”後輸入202.103.0.117,在“第二DNS”後輸入202.103.24.68。11所示。

第5步:上網測試。現在,在Linux終端使用ping命令進行網路測試,或者直接開啟瀏覽器,看網路是否連通。正確的介面12所示。

通過上述智能化的安裝,我們不禁會感歎安裝過程如此簡單!實際上,VMware還有很多實用的功能。比如,單擊“虛擬機器”菜單下的“抓取螢幕”就可以截取現成的安裝圖片;單擊“虛擬機器”菜單下的“捕獲電影”就可以獲得記錄視頻。值得一提的是,VMware還提供了還原功能,隨時都可以點擊工具列上的“快照”按鈕儲存當前系統狀態,一旦虛擬機器出了問題,就可以點擊“還原”按鈕,把系統復原到出問題前的狀態。這樣,在調試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Linux伺服器的安裝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學會了安裝RedhatLinux,其他類似的Linux/Unix伺服器安裝也就很簡單了。為了體現安裝的多樣性,筆者同時也安裝了一個RedhatEnterpriseLinux 4AS,即Redhat Linux的最新企業版本,軟體介面與上面所裝的RedhatLinux9.0幾乎一模一樣,目的在於給讀者更好的啟發作用,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P#

二、簡單易操作:類似Windows控制台的Webmin

安裝完Linux作業系統後,不少使用者可能開始思考:以後要找個好工作,當然要學會配置Linux伺服器,感覺挺麻煩的!不錯,以前在Linux上的伺服器管理工作都要通過專業人員輸入長串的命令來出來,感覺非常煩瑣也缺乏親和力。於是,大家開始琢磨:要是能有一個類似Windows“控制台”的介面工具來完成各項配置工作,那就好多了。其實,圖形介面管理工具Webmin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它可以輕鬆配置Linux伺服器,甚至是遠程配置目前Linux上啟動並執行所有服務。而且,通過增加模組,其功能可以被不斷擴充,使使用者可以針對自己的需求自行開發。

在首頁,有一個“DownloadingandInstalling”下載表徵圖。下載完畢,我們會注意到Webmin被作為“noarch”軟體包列出來。

小知識:由於RPM是二進位檔案,它們通常為特定的體繫結構進行編譯,比如i386或者ppc。在錯誤的體繫結構上安裝軟體包會導致錯誤的結果。因為 Webmin 是用 Perl編寫的,而Perl是體繫結構無關的,所以 Webmin 被標識為“noarch”。Practical Extraction andReportingLanguage (Perl 語言)是 1987年出現的一種多平台的解釋性程式設計語言。它在多種平台都可以使用,包括Windows,具有成熟完善的指令碼功能。

1、輕鬆安裝Webmin

如果使用Redhat Linux,那麼最簡單的是使用RPM安裝方法。以下我們假定是以RPM方式進行安裝。首先檢查系統是否已經安裝了Webmin,在文本終端中輸入:

rpm -q Webmin

如果沒有安裝Webmin,系統會提示:package Webmin isnotinstalled。然後在安裝檔案目錄下輸入類似如下的命令:rpm–ivhwebmin-1.260-1.noarch.rpm。斷行符號後,系統會完成安裝。

小提示:

當Webmin安裝後,預設是啟用的,但是這樣安裝並沒有啟用SSL。SSL需要安裝一個稱為Net::SSLeay的Perl模組。如果不安裝這個模組,Webmin只有從本地控制台運行時才是安全的。安裝完成後,可以在本地或者遠程瀏覽器上開啟一個特定的連接埠來進入Webmin。通常是10000,這是安裝時程式預設提供的http伺服器連接埠,安裝時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隨意設定。不過,一般不要佔用小於1024的連接埠。

下面,我們來測試Webmin是否安裝成功,首先開啟瀏覽器,在本地系統的瀏覽器中,輸入http://localhost:10000/,可以看到一個管理登入介面。這時,會彈出一個視窗,要求使用者輸入管理員名稱及口令。至此表明,安裝在Linux系統下的Webmin可以正常工作了。正確輸入使用者名稱及口令(預設只有root帳號可以登陸),就可以對系統管理了。13所示。

Webmin的預設介面是全英文的,對於國內使用者來說,只要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變成全中文介面了。單擊“ChangeLanguageand Theme”表徵圖,會出現很多設定項目。在“Web min UILanguage”後,將語言修改為:“SimplifiedChinese (ZH CN)”,這樣就變成中文版本了。

#P#

2、Webmin配置:比Windows控制台功能更強大

Webmin工具是基於控制台的工具的前端,它可以可靠地完成管理工作,從簡單的檔案管理到複雜的工作,都可以輕易搞定。Webmin的管理工作是通過網頁的方式來實現的,可以分為五個功能部分:Webmin配置、系統組態管理、服務組態管理、網路設定、硬體設定、群集配置、其他配置。所有操作簡單、直觀,非常適合初學者。下面,我們來見識一下它的無窮威力。

(1)Webmin介面

登陸後,可以看到使用協助、配置Webmin,包括服務連接埠號碼、服務模組管理、日誌、使用者介面、存取控制等。所有的模組都是可配置的,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它們進行重組。

(2)系統介面

系統配置主要是針對系統檔案、系統日誌、使用者及組、進程、軟體包、cron等進行管理。在這裡,使用者可以設定檔系統、使用者、組和系統通常的引導行為;可以控制系統中啟動並執行服務,通過選擇Bootup和Shutdown表徵圖來決定它們是否自動啟動。不過,對那些服務的具體配置是由“伺服器”介面完成的。尤其要注意“SoftwarePackage(軟體包)”工具,它類似Windows控制台中的“添加或刪除程式”工具,可以方便地查看系統中已經安裝的軟體包,以及到發行版本升級庫和rpmfind.net的介面,rpmfind.net是 Internet 上的一個公用的RPM庫。看到這個介面,是否會覺得和“控制台”有異曲同工之妙呢?14所示。

一個比較典型的管理執行個體如下。Webmin提供了對定時進程管理的圖形化配置,登入進入Webmin以後,進入“System(系統)”配置模組,選擇“進程管理器”即可看到所有的進程,它們是按照進程號PID的大小順序來排列顯示的。在最上端的有幾個連結:使用者、記憶體和CPU分別用來使用不同的屬性順序來顯示進程。“搜尋”連結用來搜尋某個特定的進程。單擊該連結,出現介面。使用者可以在此指定進程屬主、進程的工作目錄、進程開啟的檔案、使用CPU的百分比、開啟的連接埠等屬性來搜尋進程。

#P#

(3)伺服器介面

談到伺服器介面,就可以理解大力推薦Webmin的原因了。幾乎所有典型的Linux伺服器配置都可以在這個介面中完成。伺服器組態管理包括:Apache服務、FTP服務、網域名稱服務 (DNS)、代理服務、郵件及郵件清單服務(其中包括Sendmail、Postfix等郵件伺服器管理)、Samba檔案伺服器等。在下面的小節中,我們將詳細講解典型的伺服器配置。15所示。

(4)網路介面

Networking網路介面所提供的工具可以用來配置網路硬體和進行一些複雜的網路控制,比如ADSL設定、防火牆、網路設定等。所有的工具都要去修改標準的設定檔,因此,使用者在Webmin中所做的任何工作都可以通過控制台工具來完成。總之一句話:“比Windows操作還要方便!”16所示。

(5)硬體介面

硬體設定管理組件括磁碟分割、RAID配置、DHCP、印表機配置等,主要用於配置物理裝置。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邏輯卷管理(LogicalVolume Management,LVM) 工具,它可以管理Linux 系統上的動態磁碟區。

(6)群集介面

群集介面中的工具用於管理群集系統。群集是一個進階的主題,還需要安裝一些Linux 發行版本沒有內建的軟體包。

(7)其他介面

其他介面中有各種各樣的工具。其中,“SSH/Telnet Login”和“FileManager(檔案管理)”工具需要t支援,只有在瀏覽器上安裝了JRE 以後才可以運行。“Perl模組”工具可以使您緊跟 Perl模組的發展。“FileManager(檔案管理)”工具為伺服器的檔案系統提供了一個像瀏覽器一樣的視圖,如果在遠程工作,那麼不通過工作站的記憶體就可以對檔案進行移動和複製。“SSH/TelnetLogin”工具是一個遠程shell控制台,使使用者可以通過瀏覽器進入控制台。

講解到這裡,可能有使用者會問:Webmin是基於Web的管理工具,使用它來進行伺服器配置安全嗎?關於這點,使用者完全可以放心。Webmin的安全性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首先,是SSL支援。SSL不僅會認證你的Webmin伺服器,而且還會對管理過程中的網路通訊進行加密。通過設定Webmin支援SSL,就可以通過https訪問Webmin了。其次,是使用者存取控制。使用者存取控制使得管理員能控制每個模組能由哪些使用者訪問,訪問某個模組的使用者能夠對該模組進行哪些操作等。再次,是IP存取控制。IP存取控制可以限定哪些IP地址可以訪問這個Webmin伺服器,不在訪問列表內的IP地址的訪問將被禁止。通過這些安全性加強,我們大可以安心地使用Webmin作為系統管理工具。總之,Webmin這種Linux、Unix系統管理工具,為我們正確高效地完成各種關鍵的系統配置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看到上面的功能示範,不少使用者已經開始躍躍欲試了。當然,還有更方便的事情,比如管理員在外地出差,只需要開啟瀏覽器就可以通過Webmin來輕鬆管理自己的伺服器了。

  1. 嵌入式裝置上的 Linux 系統開發
  2. 挑戰Linux 新版OpenSolaris初體驗
  3. Linux 操作指導專題(華為內部)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