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料庫。
1.資料庫是一個按照資料結構來儲存和管理資料的軟體系統。DB
2.資料庫管理系統:對資料庫進行管理的軟體系統。DBMS
3.什麼是關係型資料庫的設計範式:有6種,1-5範式+BCNF, 一般我們僅僅需要滿足前3個範圍即可,如果允許我們應該追求更高的範式。
第一範式:要求是關係型的資料庫的基本要求。E-R關係。確保列中的值不能重複。
第二範式:要求每行必須可以被唯一地區分。
第三範式:要求表的非主鍵列之間不能有依賴。(減少資料冗餘)
4.什麼是資料庫事物?(即原子性)
:原子性,一致性(修改必須一致),隔離性(事物之間是獨立互不影響的),持久性(事物一旦提交,對資料庫資料的改變是永久的)
事物是指使用者在進行資料庫操作時的一個資料庫操作序列。對於該序列中的操作要麼全部都執行,要麼全都不執行,所有的一個操作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
5.有哪幾種資料庫模型:
層次模型,網狀模型,關聯式模式。
----------------------------------------------------------
作業系統:用於管理電腦系統的硬體資源、軟體資源及資料資源,控製程序運行,提供操作介面,為其他應用軟體提供支援等的軟體系統。
1.他是最靠近電腦硬體的一層系統軟體。
2.作業系統的最小調度單位是:線程。
3.作業系統資源最小單位是:進程。
4.多線程主要是為了利用cpu時間,同時在一個進程內運行多個任務。
5.進程和線程的區別:
1)一個程式至少有一個進程,一個進程至少有一個線程。
2)進程在執行過程中擁有獨立的記憶體單元,而多個線程共用進程所擁有的記憶體。
3)進程可以獨立運行,但線程不能夠獨立執行,必須依存在進程中,由使用該進程的應用程式提供多個線程執行控制。
6.如何?多線程編程?
線程的同步可以使用臨界區、互斥量和訊號量等方式實現。
7.多線程的好處:1.多任務 2.提高執行效率,處理能力。 缺點:那就是,遇到一些獨佔性的資源時的調度問題。
8.記憶體與作業調度:
作業就是一個應用程式。 作業的調度主要是在多個作業運行時,系統如何處理作業的運行順序。
9.記憶體管理員模式:有7種:無管理方式、單一分區、固定分區、可變分區、頁、段、段頁。 目前最常用的是頁式管理。
1.作業調度的常用演算法: 1. 先來先服務演算法 2.最短作業優先演算法:對預計執行時間短的作業優先指派處理機 3.最高響應比優先法 4.基於優先數調度演算法。
2.作業4狀態:1.進入狀態 2. 後備狀態 3.運行狀態 4.完成狀態
----------------------------------------------------------------
電腦網路
1.OSI七層模型是什嗎?(稱為:開放式系統互聯參考模型)
下到上:物理層,資料連結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展示層,應用程式層。
2.TCP/IP4層網路結構: 應用程式層,傳輸層,網際層,網路介面。
3.TCP/IP把,OSI中的:會話層和展示層,合并為應用程式層 , 把OSI中的 資料連結層和物理層,合并為 網路層。
4.什麼是TCP/IP協議: 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定義了點子裝置如何連入網際網路,以及資料如何在他們之間傳輸的標準,TCP/IP實際上是一組協議,包括了上百個各種功能的協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