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電腦的五大單元:
2、CPU分:精簡指令集risc,複雜指令集cisc x86架構。
容量單位:K、M、G、T、P
速度單位:CPU運算單位MHz,GHz,Hz 其實就是秒分之一。而在網路傳輸方面,由於網路使用的是 bit 為單位,因此網路常使用的單位為 Mbps 是 Mbits per second,亦即是每秒多少 Mbit。舉例來說,大家常聽到的 8M/1M ADSL 傳輸速度,如果轉成檔案容量的 byte 時,其實理論最大傳輸值為:每秒 1Mbyte/ 每秒125Kbyte的上傳/下載容量喔!
3、晶片集通常又分為兩個橋接器來控制各組件的溝通, 分別是:(1)北橋:負責連結速度較快的CPU、主記憶體與顯示卡等組件;(2)南橋:負責連線速度較慢的周邊介面, 包括硬碟、USB、網路卡等等。
4、CPU的效率有微指令集和頻率決定。
CPU開發商在CPU內再加上一個加速功能, 所以CPU有所謂的外頻與倍頻!
所謂的外頻指的是CPU與外部組件進行資料轉送時的速度,倍頻則是 CPU 內部用來加速工作效能的一個倍數, 兩者相乘才是CPU的頻率速度。我們以剛剛Intel Core 2 Duo E8400 CPU來說,他的頻率是3.0GHz, 而外頻是333MHz,因此倍頻就是9倍羅!(3.0G=333Mx9, 其中1G=1000M)
5、系統匯流排頻寬則是:『FSBx系統匯流排寬度』亦即每秒鐘可傳送的最大資料量。 目前常見的系統匯流排寬度有32/64位(bits)。
CPU每次能夠處理的資料量稱為字長大小(word size), 字長大小依據CPU的設計而有32位與64位。我們現在所稱的電腦是32或64位主要是依據這個 CPU解析的字長大小而來的!早期的32位CPU中,因為CPU每次能夠解析的資料量有限, 因此由主記憶體傳來的資料量就有所限制了。這也導致32位的CPU最多隻能支援最大到4GBytes的記憶體。
6、第二層緩衝(L2 cache)整合到CPU內部。電腦開機時會先讀取唯讀記憶體CMOS中的bios,載入CMOS當中的參數, 並嘗試呼叫儲存裝置中的開機程式。
7、硬碟:
電腦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