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辦公工作效率的Linux命令列秘訣 1、查看命令的使用頻率 www.2cto.com $ history|awk '{print $2}'|awk 'BEGIN {FS="|"} {print $1}'|sort|uniq -c|sort -r 4 ls 2 cd 1 who應用:定期查看history檔案內使用頻率高的命令,然後設定history不記錄這些命令,提高history檔案的作用。2、查看使用的shell類型$ echo $0 -bash應用:根據相應的shell類型使用檔案名稱自動完成功能。3、使用曆史擴充 www.2cto.com $ grep pickles this-is-a-long-lunch-menu-file.txt pastrami on rye with pickles and onions$ vi !$ 應用:您使用驚嘆號 (!) 來訪問曆史,然後使用貨幣符號 ($) 返回前一命令的最後欄位。如果您反覆用到長檔名,那麼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4、重用以前的參數$ mv kxp12.c file_system_access.c$ ln –s !$ !:1應用:!$ 命令返回某個命令使用的上一個檔案名稱參數。但如果某個命令使用多個檔案名稱,而您只希望重用其中一個檔案名稱,該如何做?!:1 操作符返回某個命令使用的第一個檔案名稱。5、使用 pushd 和 popd 管理目錄導航$ pushd /etc /etc $ pushd /var /var /etc$ pushd /usr/local/bin /usr/local/bin /var /etc$ dirs /usr/local/bin /var /etc$ popd /var /etc $ popd /etc$ popdpushd 和 popd 命令還支援使用參數處理目錄堆棧。使用 +n 或 -n 參數,其中 n 是一個數字,您可以向左或向右移動堆棧$ dirs /usr/local/bin /var /etc$ pushd +1 /var /etc /usr/local/bin應用:當您要在多個目錄中導航,但希望能夠快速返回某個位置時。pushd 和 popd 命令建立一個虛擬目錄堆棧,pushd 命令用來更改您的目前的目錄並將其儲存在堆棧中,而 popd 命令用來從堆棧的頂部移除目錄並使您返回該位置。您可以使用 dirs 命令來顯示目前的目錄堆棧,而不會壓入或彈出新目錄。6、不使用編輯器建立臨時檔案$ cat > my_temp_file.txt This is my temp file text ^D應用:使用不帶檔案名稱的 cat 命令只回顯向標準輸入鍵入的任何內容;> 重新導向將該輸入捕獲到指定的檔案中。所以可以用來快速建立檔案。7、遞迴的建立目錄$ mkdir -p tmp/a/b/c$ mkdir -p project/{lib/ext,bin,src,doc/{html,info,pdf},demo/stat/a}應用:您可以使用-p選項來建立整個複雜的分類樹(在指令碼中使用是非常理想的),而不是逐個建立每級子目錄。8、更改路徑;不要移動存檔$ tar xvf -C tmp/a/b/c newarc.tar.gz應用:將 .tar 封存檔案移動到某個目錄,因為該目錄恰好是您希望在其中提取 .tar 檔案的目錄。其實您根本不需要這樣做。您可以隨心所欲地將任何 .tar 封存檔案解壓縮到任何目錄——這就是 -C 選項的用途。在解壓縮某個封存檔案時,使用 -C 選項來指定要在其中解壓縮該檔案的目錄。9、將命令與控制操作符組合使用$ cd tmp/a/b/c || mkdir -p tmp/a/b/c && tar xvf -C tmp/a/b/c ~/archive.tar應用:快速完成連續的命令。10、如果可以,不要頻繁切換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