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下身邊的互連網---經典互連網書籍閱讀總結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標籤:

對於互連網這張無處不在的“網路”,大家應該不會感到陌生。IDC評述網報道稱:截止到2014年底,全球接入網路的人數已達到29億(佔全球人口數的40%)。
這是一個網路互聯時代,這是一個網路經濟時代,網路帶來的微小而持續的變化改變了自工業時代以來的每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從而產生了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互連網不僅僅是將各種計算裝置連到一起為人類提供了一種新的通訊手段,而是從文化、經濟和政治等方面根本地改變了我們的社會,並且帶動了世界文明的進步。
如今,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互連網。有了互連網,我們可以盡情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有了互連網,我們可以輕鬆在琳琅滿目的商店中穿梭;有了互連網,我們可以結交到素未謀面的志趣相投的朋友。
互連網如此之大,以至於它不是一個人、一個研究機構或公司,甚至不是一個國家的發明,而是整個世界共同貢獻的結果。
最近,我仔細閱讀了《浪潮之巔》、《文明之光》、《矽谷百年史》等書,對互連網的發展有了一定的瞭解。本文是對互連網現狀及未來發展的一個總結,並附帶有本人的一點認識。

一、概述
如今,對於很多人來說,互連網就像吃飯和睡覺一樣,成為了必需品。那麼,對於我們如此依賴的互連網,它的發展曆程是怎樣的呢?它的未來又會去往何處呢?
互連網的雛形是美國高等研究計劃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簡稱ARPA)在20世紀60年代建立起來的ARPANET。它是世界上最早實現封包交換的網路,也是第一個實現了TCP/IP協議的網路。當時建立這個網路,就是為了嘗試在遠端電腦上共用處理器和儲存空間資源。
1981年,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簡稱NSF)在ARPANET的基礎上做了大量的擴充,形成了NSFNET。建設這個網路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大學裡面的研究人員遠程使用美國幾個超級計算中心的電腦。1982年,美國的各大學和各大公司同意將TCP/IP協議指定為NSFNET上的標準協議。這樣各個大學就連入了NSFNET,這個網路也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互連網。
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的一些公司也希望接入互連網,因此就出現了商業的互連網服務提供者。1990年,ARPA退出了對互連網的管理,NSF也在5年之後退出了。從這個時候起,整個互連網迅速開始商業化,大量的資金湧入使其爆炸式地增長。互連網的發展逐漸影響到了與之相關的很多行業,這也使其成為了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我們先從互連網的發展階段說起。

二、互連網的發展階段
1993年,思科公司上市,這是互連網商業化曆史上的第一件大事。思科公司為互連網的全球普及準備好了硬體裝置(路由器),為互連網從學術界向商業化的轉變提供了便利。
1994年4月,克拉克和安德裡森在矽谷山景城創辦了Mosaic通訊公司,後來更名為網景通訊公司。該公司為互連網的使用者開發了訪問互連網的手段。它推出了網景導航者(Navigator)瀏覽器,使得任何會用滑鼠和鍵盤的人都能通過互連網來瀏覽和傳遞資訊。
1995年1月,斯坦福大學的兩名學生楊致遠和費羅推出了雅虎(Yahoo!),它專門按照某種預定分類對現有的所有網站進行編目。楊致遠和費羅了不起的地方在於當互連網上的內容還很少時,就注意到了互連網內容的重要性。他們將互連網辦成了免費、開放和營利。
一方面,雅虎整理和索引互連網的內容,另一方面將本地離線的內容搬到了網上,這樣就開創了互連網門戶網站,同時也開啟了互連網1.0時代。

1.互連網1.0
雅虎公司確定的開放和免費的商業模式為全世界的互連網公司樹立了榜樣,大家紛紛效仿雅虎的做法,短短几年時間裡,門戶網站之風席捲了全球。到2000年的時候,全世界流量最大的網站全部都是門戶網站,在美國是雅虎、MSN和Excite,在中國是新浪、搜狐和網易三大門戶網站。我們將門戶網站的時代稱為互連網1.0時代。
互連網1.0時代的特點是網站總是處於互動的主動一方,使用者處於被動的一方。網站提供上網方式,提供內容,並且引導使用者訪問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資訊流單一地從門戶網站或二級網站向使用者推送,這種模式與報紙、廣播和電視是完全相同的。留言板BBS是使用者唯一可以主動發言的地方。
正因為資訊的單向流動,因此,在互連網1.0時代,網民們想擁有發言權的唯一途徑是自己創辦網站。在2000年左右,全世界各種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造成了“供大於求”的局面,這也促成了2000年底到2002年的互連網泡沫的崩潰,99%的網站都關門大吉了。
互連網泡沫的崩潰,從互連網的進化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它清除了很多沒有太大價值的網站,為互連網2.0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2.互連網2.0
互連網2.0是互連網的一次成功的進化,我們先來看一下互連網2.0的特徵,然後介紹幾個知名的互連網2.0公司。
一家互連網2.0公司需要具備下面這些全部,至少是部分特徵:第一,必須有一個平台,可以接受並系統管理使用者提交的內容,這些內容是服務的主體;第二,提供一個開放的平台,讓使用者可以在平台上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式,並提供給其他使用者使用;第三,互動性;第四,非競爭性和自足性。
下面,我們來看看幾個世界知名的互連網2.0公司,看它們是否滿足上述特徵。
(1) 維基百科
2001年,美國的威爾士和桑格利用Wiki技術,推出了一個網站,讓互連網使用者自己編寫百科全書,然後將內容免費提供給網路使用者。這就是維基百科的起源。維基百科只是為使用者編寫和共用內容提供了一個平台和一種自動連結相關內容的技術,而它自己不提供任何內容。
在短短十年裡,網民為維基百科編寫了近390萬個條目的英語內容,比大英百科全書200年裡編寫的65000條內容多多了。對於很多資深專業人士來說,維基百科確實存在準確性和公正性等問題,但對於普通人擷取知識,它已經足夠好了。
由於維基百科免費、方便、覆蓋面廣、內容新,它迅速成為了普通網民(包括學生、一般工作人員等)查詢和擷取常識性知識的重要途徑。它的流量迅速增長,如今已成為全球十大網站之一。

(2) Twitter
2006年,威廉姆斯、斯通離開老東家Google之後,與多爾西、荷麗菡等人創辦了Twitter公司。他們花了兩個星期開發了一種叫做Tweets的產品,這種產品結合了群組多媒體簡訊和部落格的特點,由寄件者向別人(好友或公眾)發表類似簡訊的訊息。Tweets有一個很“奇怪”的規定,就是每條訊息的內容不能超過140個位元組。
寫Twitter訊息的人是寄件者,而接收訊息的人被稱為追隨者。當追隨者也採用類似回帖的方式發表評論時,就產生了互動。這種不需要太費時間、太費腦子的即興寫作方式取代了原來比較正規、比較費時的部落格,成為了活躍度很高的網路互動行為。

(3) Facebook
Facebook起源於社交,其故事已經被拍攝成了電影《社交網路》。但它不僅僅是一個“社交網路”,而是從“社交網路”起步的一個平台。
2004年2月,紮克伯格等人在哈佛大學推出了網站theFacebook.com。該網站推出之後,深受學生的喜愛,並迅速擴充到其他幾所高校。該網站最初的目標是在校的學生,後在2006年8月向全世界開放。
一般的公司總是挖空心思研究使用者到底需要什麼,然後再有針對性地推出對應的產品。但Facebook不一樣,它只是為福士提供了一個平台,它不用承擔任何產品決策失誤的風險,只要專心地將平台做酷、做好就行。
2007年3月,Facebook平台正式推出,此舉深受廣大使用者的喜愛,目前基於Facebook平台提供服務的各種軟體技術人員多達數百萬人。
正是由於Facebook的網路效應,它的使用者數量增長很快。2008年4月,Facebook活躍使用者數超過了1億人;2009年2月,活躍使用者數超過了2億人;2009年8月,活躍使用者數超過了3億人;2010年8月,活躍使用者數突破5億大關。如今,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網路。
2012年5月18日,Facebook正式上市,其峰值超過了1040億美元。

從維基百科,到Twitter,再到Facebook,我們可以看到,互連網2.0公司的一個普遍特點是專註於打造通用的平台,而由社會上的開發力量和廣大使用者補充成完整的服務。
我們從三個角度來看待互連網1.0到互連網2.0的轉變:在技術上,沒有任何創新;在人們使用互連網的方式上,確實是一場革命;在商業模式上,互連網的生態鏈進行了一次最佳化。

三、互連網的未來展望
互連網發展至今,已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凡互連網產業有長足進步的時候,世界的經濟都是向上的。雖然它們之間並沒有什麼因果關係,但我們還是可以發現互連網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是一致的。
那麼,互連網的未來會如何發展呢?有什麼互連網技術已經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並且還將繼續更加徹底地改變人們的生活呢?
1.雲端運算
2006年8月9日,當時Google的CEO施密特在搜尋引擎大會上首次提出了“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從那個時候起,雲端運算一直是IT界炙手可熱的概念。

(1) 雲端運算的發展曆程
雲端運算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公司的CEO埃裡森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網路電腦”的概念。為了和微軟競爭,埃裡森提出了“網路電腦”的新思想,試圖將使用者對用戶端的需求降到最低。但由於當時使用者上網的費用較高,並且在用戶端的大部分軟體在互連網上沒有相應的服務,因此“網路電腦”沒有做成功。
到2002年之後,Google迅速崛起,它開始提供替代各種用戶端應用和服務的線上服務。此外,在2002年之後,WiFi技術迅速普及,人們上網已經非常的方便了,隨時隨地訪問、處理和共用資訊的需求就變得越來越重要了。這樣,雲端運算的概念就誕生了。
Google、IBM和亞馬遜在2005年提出了雲端運算的概念,全球各大IT公司積極響應,紛紛提出了自己的雲端運算服務。
(2) 雲端運算的本質
綜合各大公司的雲端運算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出雲端運算的本質是這樣的:
首先,雲端運算保證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訪問和處理資訊,並且可以非常方便地與他人共用資訊。
其次,雲端運算保證使用者可以使用大量的在雲端的計算資源,包括處理器CPU和儲存空間(記憶體和磁碟),而無需自己購買裝置。
(3) 雲端運算的關鍵技術
雲端運算要想在社會上普及,需要過技術、工程和法律等多道關卡。其中涉及到的關鍵技術包括:儲存、資源管理和資訊安全。
在儲存方面,主要包括海量資料的儲存和結構化資料的儲存。資源管理就是將成千上萬台伺服器組織在一起,讓使用者覺得遠程使用雲端運算的資源就像使用自家的電腦一樣。資訊安全技術是雲端運算能否普及的關鍵。
(4) 雲端運算的未來
雲端運算發展至今,已經對IT產業鏈造成了顛覆,新的產業鏈將逐漸形成。IT產業鏈的變化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第一,隨著WinTel(Windows加Intel)體系的日漸式微,一大批公司的核心業務將受到嚴重的挑戰。
第二,硬體廠商的產品線將進行非常大的調整。
第三,隨著計算終端市場的變遷,對應的外設市場也開始發生變化。
第四,由於使用者終端要和雲端的伺服器通訊,那麼瀏覽器的重要性日益顯現。
雲端運算的發展是全社會的事情,需要公開的標準和服務。但不管如何,雲端運算發展的大潮不可阻擋。儘管現在有很多公司打著雲端運算的大旗刻意炒作概念,但那些堅持在雲端運算的基本技術和真正的應用上投入的公司,將成為笑到最後的贏家。
當然,儘管雲端運算已被越來越多的公司和個人所接受,但它的普及還需要在技術上進一步完善,更為重要的是在法律上要有完善的保障。即便如此,雲端運算的浪潮不可阻擋。
2.互連網3.0
如今,幾乎是人手一部手機,人們可以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地方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訪問互連網。這個時候的互連網和用PC機訪問的互連網有何不同呢?在曆經了互連網1.0和互連網2.0之後,我們正在經曆互連網3.0時代。這個時代的特徵是通過雲端運算和移動互連網,使得互連網由機器的網路真正變成了人的網路。

(1) 互連網3.0的來臨
2006年到2008年,下面的幾件事讓互連網迅速向移動化轉變:
第一,在2006年,Google的前CEO施密特提出了雲端運算的概念。
第二,在2007年的夏天,蘋果公司推出了它的第一款智能手機iPhone。
第三,從2007年到2008年,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開始了移動網路從2G或2.5G’向3G的升級。
雲端運算加上移動互連網,不僅使人們隨時隨地訪問互連網上的各種資訊成為了可能,而且使得資訊更加容易分享,並且有助於工作效率的極大提升。
幾乎在iPhone推出的相同時間,Google公司推出了免費的安卓作業系統。蘋果公司和Google公司有意識地促成用輕便的行動裝置取代過去的PC,這樣也帶領大家進入了互連網3.0時代。
(2) 互連網3.0的IT格局變化
在互連網3.0時代,整個IT行業的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
第一,2012年,全球的PC銷量首度下滑。
第二,同樣在2012年,為行動裝置提供晶片的高通公司超過了英特爾公司,成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
(3) 互連網3.0的未來
移動互連網不僅改變了IT行業的格局,也改變了人們的上網習慣。大家埋頭看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多,手機也越來越成為了生活的必需品。更為重要的是,移動互連網把互連網從機器的網路變成了人的網路,這是互連網的革命,是新一代的互連網,或者說是3.0時代的互連網。
未來的移動互連網將取代PC互連網,成為互連網時代的主角。在互連網3.0時代,只要大家有新的點子,都可以利用移動互連網的平台很快推廣開去;在互連網3.0時代,新進入這個行業的人和公司可以和原來的大公司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甚至利用其靈活性走在前面。因此,在互連網3.0時代,一切奇蹟皆有可能

四、總結
互連網發展至今,能夠成為世界經濟的晴雨表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是由多個方面的因素決定的。互連網是人類的集體智慧的結晶,不同的人和公司在不同的時間為互連網的發展做出過貢獻。
在享受互連網為我們帶來的免費的豐富的內容和資源的同時,我們不禁要問,這說明了什嗎?透過互連網的發展,我們看到了人類身上的一股積極求知的熱情和一種向善的力量。互連網能夠做到免費和開放這件事本身,就標誌著人類不僅在物質的層面,而且在精神的層面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文明高度。

著作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未經博主允許不得轉載。

認識一下身邊的互連網---經典互連網書籍閱讀總結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