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使用MongoDB開發應用程式使用的是邏輯結構:
● MongoDB的文檔,相當於關聯式資料庫中的一行記錄
● 多個文檔組成一個集合,相當於關聯式資料庫中的表
● 多個集合邏輯上組織在一起就是資料庫
在安裝配置好MongoDB後,我們開始用PHP來實現對資料庫的基本操作。所謂基本操作,自然就是我們常說的增刪改查(又稱CRUD)了。
一、PHP擴充配置
PHP預設是不帶mongodb擴充的,在http://www.php.net/manual/en/mongo.installation.php可以下載到各個版本下PHP的mongodb擴充庫。
我的PHP版本:5.3.1 VC6編譯版
下載相對應的php擴充檔案php_mongo.dll,拷入php擴充檔案夾裡/php/ext,修改php.ini檔案,新增下列行:
extension=php_mongo.dll
二、PHP CRUD之旅
1、串連資料庫
mongodb預設的初始使用者名稱和密碼均為admin。
建立檔案mongotest.php,設定串連所需使用者名稱和密碼,建立資料庫連接
<?php
$conn = new Mongo(“mongodb://localhost:27017//admin:admin”);
//預設使用者和密碼為admin
//選擇資料庫blog,如果沒有,則建立
$db = $conn->blog;
//也可以寫成:$db = $conn->selectDB(‘blog’);
//制定結果集(表名:posts)
$collection = $db->posts;
//也可以寫成:$collection = $db->selectCollection(‘posts’);
?>
這樣就成功建立了blog資料庫和新的資料集posts(相當於SQL中的資料表概念)
2、新增資料(Create)
//新增一條blog posts
$post = array(‘title’ => ‘第一篇部落格’, ‘content’ => ‘這是第一篇部落格的內容.’);
$collection->insert($post);
新增成功後,資料內容為:
array(3) { ["_id"]=> object(MongoId)#8 (1) { ["$id"]=> string(24) “4ee0799de1fecdbc16000001″ } ["title"]=> string(15) “第一篇部落格” ["content"]=> string(31) “這是第一篇部落格的內容.” }
3、查詢資料(Read)
//尋找
$cursor = $collection->find();
foreach($cursor as $key => $value){
var_dump($value);
}
4、修改資料(Update)
$newdata = array(‘$set’ => array(“content”=>”這是更新過的第一篇部落格的內容.”));
$collection->update(array(“title” => “第一篇部落格”), $newdata);
更新成功後的資料內容為:
array(3) { ["_id"]=> object(MongoId)#7 (1) { ["$id"]=> string(24) “4ee0799de1fecdbc16000001″ } ["content"]=> string(43) “這是更新過的第一篇部落格的內容.” ["title"]=> string(15) “第一篇部落格” }
5、刪除資料(Delete)
//刪除
$collection->remove(array(‘title’=>’第一篇部落格’));
6、其它常用操作
//關閉串連
$conn->close();
//刪除一個資料庫
$conn->dropDB(“blog”);
//列出所有可用資料庫
$dbs = $conn->listDBs();
呵呵,基本的CRUD操作完了,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網上尋找到其它相關php-mongodb API的具體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