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mongodb 複合索引
索引的值是按照一定順序排列的,因此使用索引鍵對文檔進行搜尋排序比較快;但是只有首先使用索引進行排序時,索引才有用;
例如下面的排序裡,“username”上的索引就沒有起作用:
> db.users.find().sort({"age":1,"username":1})
上面的命令中先根據age排序,在根據username排序,所以username作用並不大。為了最佳化這個排序,需要在age和username上建立索引:
> db.users.ensureIndex({"age":1,"username":1})
這樣就在users集合上建立了一個複合索引(compound index),複合索引就是一個建立在多個欄位上的索引。
一、選擇索引的方向
索引預設是升序的,在多索引查詢的時候,可能需要讓索引鍵的方向不同。例如:
> db.users.ensureIndex({"age":1,"username":-1})
或者
> db.users.ensureIndex({"age":-1,"username":1})
二者是等價的;
年齡按照0-9的順序排序,在每個年齡分組中安裝Z-A的順序排列;或者使用者名稱按照A-Z的順利排序,在每個使用者分組中按照9-0排序的。
二、使用隱式索引
複合索引在對不同的查詢可以表現為不同的索引。如果有一個{"age":1,"username":1}索引,age欄位會自動被排序,好似有個{“age”:1}的索引;
可以推論,如果有{“a”:1,”b”:1……..”z”:1}的索引,就會有{“a”:1},{“a”:1,”b”:1},{“a”:1,”b”:1,“c”:1}….一系列的索引;
但是,{“b”:1}或者{”b”:1,“c”:1}就不能作為索引來最佳化查詢,意味著只能只能按照索引順序來最佳化查詢。
本文出自 “緣隨心愿” 部落格,請務必保留此出處http://281816327.blog.51cto.com/907015/1600866
【MongoDB學習筆記21】MongoDB的複合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