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解讀微軟互連網新戰略(上)(璽龍閣收藏,強力推薦!)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互連網|微軟|戰略 文章綱要:

  一、戰略大轉移
  1、.Net是什嗎?
  2、.Net是計算模式的轉變
  3、.Net對軟體商業模式的轉變
  4、微軟的終極目標
  5、.Net對網路商業的影響
  二、整體策略與產品目標的緊密配合
  1、PC時代的延伸
  2、面向新裝置
  3、MSN網路服務
  4、公司專屬應用程式伺服器產品
  5、其它產品
  6、即將淘汰的產品
  三、管理精英
  四、關於新遊戲規則的競爭
  有備無患
  五、故事剛剛開始



--------------------------------------------------------------------------------

  在20世紀最後25年裡,出現了一個影響力深遠的公司。它不僅創造了一種“軟產品”,大大改變了人們工作、生活和娛樂的方式,還造就了一個個人與企業極其富有的新商業奇蹟。這就是家喻戶曉的微軟公司,一個讓無數競爭者心驚膽戰的軟體帝國。然而,隨著另一個新事物“互連網”的出現和商業化,微軟公司突然間在媒體中不再佔據耀眼的位置,加之微軟在網路原則上的遲鈍反應,使人們懷疑微軟公司是否能夠在網路時代繼續佔據領導地位。不過人們往往只看到微軟的外表,或僅僅依好惡“希望”微軟的龍頭地位被替代。

  我們曾經認為熟知的微軟在最近幾年內發生了重大變化,它的核心在網路狂熱的幾年中不斷從外界學習新的思路和商業模式,藉助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研發能力,把一個“軟體帝國”重新打造成為一個“數字服務帝國”。微軟正在利用其軟體市場的優勢,大舉挺進全球經濟的每個角落。微軟公司試圖佔據新一輪競爭的上遊位置,如果說未來的數字經濟有一些命脈的話,微軟的新戰略將無一例外地控制著這些命脈。本文將試圖從一個客觀的角度分析微軟在今天和未來採取的攻守戰略,並透過事實為整個產業中的從業者提供借鑒和參考。筆者真心希望藉助本文所羅列的資訊和分析,能夠真正協助在網路、軟體和資訊商業中工作的人們在“可怕”的微軟面前能夠尋找到自己最合適的定位和對策。

戰略大轉移

  “Microsoft .Net將在21世紀的頭十年裡發起計算和人們交流方式的革命。Microsoft .Net的完全成熟需要花費幾年的辛勞,但是我們懷著無比的興奮,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微軟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軟體設計師 比爾·蓋茨  

  熟悉微軟的人一定對“資訊在你指尖”(Information At Your Fingertips),“在每個案頭,每個家庭都有一台個人電腦”(A computer on every desk and in every home.)並不陌生。這兩句話分別是微軟在過去一段時間採用的市場口號和對公司遠景的敘述,它們始終貫穿於公司的產品和市場策略中。進入互連網時代之後,微軟也不甘落後挨打,推出了一個新的宣傳口號,“今天你去哪裡”(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oday?)。在互連網商業狂熱的幾年中,微軟一方面鞏固自己的陣地,另一方面也潛心學習和研究未來網路的特徵、計算模式和商業模型。微軟在1999年重新定義了公司的遠景,“用先進的軟體讓人們隨時隨地通過任何裝置獲得強大能量”(Empower people through great software -- any time, any place and on any device.)。這個新的表述不但為微軟重新設計了一個能夠展望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遠景,更明確了微軟將開始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1998年至2000年初的一段時間裡,微軟公司一直蓄勢待發,精心部署研發力量和管理團隊,準備在新世紀進行全面轉折。

  果然,2000年6月22日,微軟公司正式對外宣布其.Net (音DOT NET)戰略,並確定每年為這個新的戰略直接投入40億美元的研發費用。.Net這個曾經模糊不定的龐大體系迅速成為業界矚目的焦點。人們不能忽視這個軟體帝國在新時期的一舉一動。事實上,此次宣布在微軟內部被稱為第二次重要轉折,是從MS-DOS向視窗轉化後的一次全公司上下策略的大變換。微軟的高層官員幾乎傾巢而動,在短短几個月內的數十個不同場合反覆詮釋和推銷 .Net的商業模式、技術含義,讓人們看到了微軟決非倉促推出一個市場概念,而是全方位地重新塑造一個新的巨人。很多人非常希望看到微軟光芒不再,事實上卻忽略了微軟內在巨大的創新動力。微軟正在用全新的策略把觸角伸向人們在數字化時代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各個角落。

  .Net是什嗎?

  IT行業的評論人士一開始對.Net 並不能夠準確把握,一些專欄作者甚至不願意就此發表見解,以免失之偏頗。事實上,確實很難通過隻言片語說明.Net的準確定義,我們必須用相當篇幅對.Net的來龍去脈做一個具體分析。

  .Net曾經一度被微軟在內部稱作“下一代視窗服務”(NGWS),最終確定為.Net名稱不僅僅是微軟慣用市場化手段為了朗朗上口和便於使用者的識別,而且是把這個包含創新性的概念轉變成為一個集全新商業模型、全新技術模型於一體的統一架構。.Net的核心概念就是“把軟體當作服務”,也就是把軟體應用產品與商業、內容、資訊服務合并成一種事物,使之成為可以在網路上訂閱使用的服務形式。人們設計、構造、實施、運作、整合和使用軟體的方式都將透過網路完成,所以也就要按照使用這些服務的不同方式支付相應的費用。

  .Net是計算模式的轉變

  .Net徹底地把計算模式從單機、客戶機/伺服器和Web網站的方式轉向分散式運算(Distributed Computing)。我們知道,Corba 和COM 是今天比較流行的組件對象計算模型。但是它們都存在著“局部計算”的局限性。也就是說,這些模型都僅僅是本地計算或本網計算的模式,而不能把整個互連網當作是一個計算資源體系來加以利用。.Net則通過一種稱作“網路服務”(Web Service,這是.Net的核心概念)的技術把分布在互連網上的各種資源有效地通過編程手段整合在特定的應用介面中。Web Service就相當於過去我們編程中常常調用的API函數和在物件導向編程中常用的組件介面,只不過API一般存在於單個程式的不同模組中,組件介面存在於相同機器的不同組件中,而Web Service 則將無所不在地分布在網路上。

  .Net支援的Web Service以及各種控制過程都將採納一種稱為XML的技術作為核心。XML又被行業稱為網路計算的世界語(Lingua Franca),是一種替代HTML的可延伸標記語言 (XML)。XML採用文本標記的形式定義各種可交換資料結構,並且可以利用標準的網路通訊協定進行傳輸。正因為這些特性,XML實際上代表了平台中性和進行網路計算的趨勢。有了XML作為核心技術,各種網站提供的服務都不再局限於一些花花綠綠的頁面,而是可以進行編程調用的Web Service。舉一個例子,兩家有商業往來的公司經理在今天只能通過瀏覽器察看對方網站的頁面所顯示的商品,每次交易還必須通過電子郵件或書面訂單的形式進行。如果兩家網站都能夠升級到XML為基礎的Web Service,那麼一方公司網站採購服務就能夠調用對方的供貨服務,並自動完成交易。兩家公司的經理所做的就是一次性地為雙方公司的供需關係設定一些規則。這也就是XML計算可能帶來的變化。

  XML是與顯示無關的資料表示語言,所以XML還支援各種裝置和顯示環境的自動轉換,開發人員不必為不同尺寸的裝置準備不同的內容和資料。所以XML正好合乎微軟.Net要能夠透過各種裝置訪問服務的需求,自然成為了.Net的核心技術。

  微軟正在與包括IBM在內的多家公司一起定義圍繞Web Service的一系列標準,例如SOAP, WSDL, WSML等。這些標準保證了未來的軟體開發人員能夠用相同的方式開發調用來自全球的各種服務介面,不管它是一個巨型電腦提供的大數計算服務,還是一個股票證券交易所提供的行情資訊服務。微軟還聲稱Web Service將支援多種平台,如Unix等。

  除了Web Service這種新型計算模式的出現,微軟還在.Net中增加了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自然語言的處理和識別等。這些技術能夠讓使用者更加靈活地操縱各種計算裝置,而不必依賴傳統的滑鼠、鍵盤。自然語言的處理還能夠提高電腦自動處理各種XML資訊的智能性。

  總之,.Net包含了新一代的計算模式,即跨越全球的分散式運算。這種規則的制定者將有可能從與之配合的商業模型中大獲其利。

  .Net對軟體商業模式的轉變

  .Net還為微軟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微軟預見了“服務”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商業模式,因此它將逐步轉換今天依靠銷售盒裝軟體的獲利形式,利用.Net把“軟體作為服務”(Software-As-Service)。微軟已經先行一步,把各種軟體改造成為能夠通過“訂閱”方式使用的服務,就像我們今天為使用電話業務、水電和訂閱雜誌的方式一樣,按照“使用量”付費。為此,微軟還在.Net中構造了一系列輔助模組。這些模組包括使用者認證、通知、網路儲存等功能。一旦微軟.Net的各種基礎構造模組開發完畢,微軟將最先開始拿自己的產品做“服務”嘗試,不遠的將來,軟體使用者將可以體驗到在網路上註冊使用軟體並根據使用時間、儲存要求或使用的功能模組多少來付費的方式。此外,微軟還會把各種商務服務、內容服務與軟體服務並列考慮,這樣使用者在未來將不會感到“軟體”與其它資訊產品有任何不同,因為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快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標,而不是考慮“軟體”等產品形式。

  未來幾年中,微軟將逐步嘗試把所有的盒裝軟體產品都改造成為“訂閱”使用的方式,微軟將突破僅僅為PC設計軟體的模式,進而為所有的使用者提供各種數字化服務,這將大大提高微軟對經濟的滲透率,帶來更大的商業價值。

  微軟的終極目標 

  可以說微軟把所有的賭注都壓在了.Net上。.Net反映了它野心勃勃的夢想,那就是成為未來核心數字服務的供應商。通過在.Net上不斷的投資,微軟希望能夠最終統治用戶端,控制資訊的路徑和收費方式,佔領服務端的運行平台。微軟希望能夠為每個使用者發放數字身份證明,更直截了當地說,微軟希望成為新數字經濟中的“政府”。

  以下示意圖可以表現微軟在幾個層面的最終目標:



  

  第一層面,微軟希望佔領所有的使用者終端裝置,包括電話、電視、個人電腦等等。微軟會不斷入侵企業和家庭的每個角落,實現這一點並非簡單地通過生產一些裝置就能夠達到。微軟的所有裝置策略都將與微軟提供的軟體服務、資訊服務和商務服務緊密整合,使用者會自然而然地被這些交叉服務的好處所吸引,然後心甘情願地採用這個體系中的所有相關產品。

  第二層面,微軟還會不懈地通過服務來匯聚來自全球的消費者的流量。微軟藉助自己的裝置安裝優勢對所有的使用者進行認證。這種認證是透過Microsoft Passport技術實現的。如果說微軟幾年前完全沒有意識到今天網路的發展狀況,那是不確切的,單單是購買Passport.com這個網域名稱就能夠反映微軟早就深謀遠慮。微軟會通過各種手段建立一個綜合服務體系,包含商業、金融、家庭生活、教育等等,當然微軟不會單獨提供所有的服務和內容,但是它希望能夠與所有的關鍵服務提供者分享使用者資源乃至服務所得。

  第三層面,微軟還將延續它的軟體帝國的地位,它希望更多的服務提供者採用它的作業系統平台和計算模式,用微軟自己的開發工具開發可以重複使用的Web Service。

  通過在三個層次的協同努力,微軟將可以大大擴充今天的商業模型,創造多個新的收入來源。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Net能夠取得成功,微軟在十年內將達到比今天多十倍的收入水平。

  我們在這裡用一個通俗的比喻來形容一下微軟的最終目的------微軟希望用.Net控制數字經濟的關鍵環節,真正控制數字經濟的命脈,最終設計出對自己不斷有利的遊戲規則。每天使用者擰開“數字水龍頭”訪問任何服務,就得付一部分錢給微軟。

  .Net對網路商業的影響

  .Net反映了微軟的高層人士對數字經濟的深刻把握,也體現了微軟的整體決策能力。正因為.Net包含的一系列商業思想、技術思想和經營哲學反映了未來的趨勢,所以不管最終是否由微軟公司來承擔實現未來目標的重擔,這個過程所帶來的變化都將對社會經濟、商業和個人帶來深遠的影響。

  首先,人們將在未來幾年能夠藉助無線、寬頻方式,隨意使用各種裝置訪問網路服務。使用這些裝置的方式將是無障礙的,也就是不需要為不同的裝置準備不同的資料。手機上的通訊錄和工作安排與辦公室裡的電腦是隨時完全同步的,手機上能夠與看到電視的完全相同的新聞節目,只是比電視上的尺寸小一些而已。

  其次,人們獲得的服務將能夠相互整合,智能地為人們提供個人化的支援。當你安排去某個城市出差時,關於航班訂票、旅館訂房、客戶會面、餐館訂餐以及通知家人等動作都會以Web Service的方式一次性傳遞到不同的服務網站或終端,所有的動作都能夠一次性完成。你甚至會驚奇地發現用餐的菜肴是按照你的喜好選擇的。而當你取消這些動作時,也只要點一個按鈕就能夠完成了所有的通知過程。今天的網站為什麼難以獲利?除了與傳統服務的脫節和社會資訊化程度不夠等原因,還有一個原因也在於網站自身實施的使用者認證、市場開拓以及商務程序都過於孤立,成本又太高,難以保證為客戶提供最大的價值。而未來的各種服務中心只需要實現自己的核心業務就可以了,這些服務將整合到使用者的一個個完整活動中,實現其商業價值。

  再次,社會的效率和準確度會大大提高。更多的商務工作可以在設定的規則下自動完成,各種中間過程和繁文縟節會逐步遭到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有競爭力的服務供人們選擇。這種特徵對教育的提高尤其明顯,學習將成為一個人非常容易的個性選擇過程。這一切都將取決於類似.Net這樣的新一代網路軟體和計算技術的發展。

  微軟的策略是積極的,如果能夠把握微軟.Net的思想精華,服務提供者、軟體開發商、企業使用者都將受益匪淺。

整體策略與產品目標的緊密配合

  “任何企業必須形成一個真正的整體,並且將個人的努力融匯成一種共同的努力。”

——管理學大師 彼得·杜拉克

  微軟公司是一個成功的軟體公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核心管理和產品實施能力,這種系統化的能力為微軟公司提供了不斷繼承和持久性的產品整合策略,也最終形成了微軟穩健發展的產品線。

  PC時代的延伸

  微軟的成長與PC是緊密相關的,而微軟的作業系統也是微軟能夠統治軟體行業的關鍵所在。過去二十多年,微軟在作業系統上的每一次發展都對PC產業產生一次新的刺激。也正因為PC在資訊產業中所處的核心位置,微軟在PC作業系統上的成功也就自然帶來了它在整個資訊產業中的地位。但是在九十年代後期,網路、電子商務成為了驅動資訊產業的動力,PC也不再是唯一的資訊處理工具。微軟險些在這種變化中喪失主動,但是它畢竟迅速地調整自己,適應了市場變化的需要。微軟已經通過幾年的努力在“後PC時代”做了全新的定位。

  不管是礙於面子還是真正理解,微軟堅信即使是“後PC時代”,PC仍然在計算任務中擔當中心角色。所以微軟.Net策略自然會繼承和發揚最成功的PC視窗系統,儘管Windows 2000並沒有取得如同Windows 95那樣的市場效果,但是微軟並不在意這些短期的的得失。因為在長期策略中,Windows 2000還不過是一個過渡產品。微軟即將在今年發布其下一代統一作業系統Windows XP (微軟不再用年份命名新的作業系統和辦公應用產品,而採用XP,意為“體驗”,Experience)。 Windows XP不但統一微軟以往核心不同的企業、家庭作業系統平台,還是微軟第一代實現.Net核心技術的作業系統,將為微軟的整體策略奠定一個良好的用戶端和伺服器端使用者基礎。Windows XP的不同版本將是微軟定位在大螢幕裝置(PC,TV,遊戲機,手寫板電腦等)上的核心作業系統。例如Windows XP的嵌入版本將成為微軟個人遊戲終端XBOX的作業系統。

  從MS-DOS到Windows, Windows 95(以及與IBM合作的OS/2), Windows NT, 直到今天的Windows XP,微軟不斷讓自身創新與整個資訊產業的發展合拍。可以想象,Windows 的大旗將會繼續飄揚在雷蒙德的園區上空。

  面向新裝置

  微軟幾年前只生產滑鼠、鍵盤、遊戲控制器之類的附屬裝置,並沒有真正涉足其他消費類的硬體產品。但是隨著“後PC”時代的來臨,微軟也意識到了控制終端使用者終端裝置的重要性。自1997年開始,微軟真正投入人力和財力開發非PC裝置的作業系統和應用,隨之出現了Windows CE,Windows NT 嵌入版等產品線。而2000年之後微軟又逐步推出了更多的裝置系統,逐步配合了.Net的整體發展策略。

  微軟早期的裝置產品無論在效能還是在功能方面都難以擺脫PC作業系統的影子,也確實在市場上難以棲身。但是微軟逐步調整了PC思維方式,真正面向低記憶體和低運算速度的硬體進行開發。隨著在小螢幕裝置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微軟正在奪回已經被其他廠商侵佔的市場份額,並朝向最終實現大螢幕裝置和小螢幕裝置的互動前進。微軟的Pocket PC,也就是Windows CE的後續版本,過去一年中市場份額升了5個百分點,儘管從整體份額上還遠遠低於Palm,但是在增長趨勢上顯然大有希望。

  很多漫畫都把微軟比喻為多觸角的大章魚,微軟的觸角確實是無所不在。它毫不猶豫地在下一代手持電話裝置中插上一足。近期宣布的“智能電話”Stinger是最新PocketPC應用,微軟已經授權了多家廠商開始設計基於Stinger的智能電話,把微軟的視窗介面轉移到手機上,讓使用者能夠更加自然地從案頭到行動裝置進行無縫隙操作。Stinger不但整合了電話、網路和娛樂功能,還實現了到2.5G和3G通訊的平滑過渡。
掌上型電腦PocketPC 智能電話Stinger


  得到公眾關注的還有微軟公司進入遊戲機市場的動作。既然微軟的最終目標是佔領儘可能多的終端裝置核心,微軟一定不願意忽略一個數千萬使用者和數十億美金的遊戲機市場。所以在此種考慮之下,微軟既覬覦SONY公司的所得,又期望開拓訪問資訊和網路的新裝置市場。XBox不僅整合了微軟公司多年以來在DirectX技術上的精華,還把更好的硬體與娛樂電子的特點整合在一起。顯然,在微軟公司的版圖中,把消費者的群體進一步擴大了。

  微軟的互動電視產品也不落後,儘管1995年收購的WebTV在註冊使用者的數量上一直委靡不振,但是微軟進入家庭起居室的決心毫不動搖。最近在WebTV基礎上,微軟還與Direct TV服務合作,開發了Ultimate TV產品,並在CES 2000(電子消費展)上獲得了諸多青睞。著名的ZDNet Anchordesk 欄目主編大衛·科西對這款能夠邊看邊錄的電視置頂盒產品也推崇倍至。

  此外,微軟還揭示了其書寫板電腦(Tablet PC)的開發計劃,進一步延伸其移動計算的領地。書寫板電腦可以看作是無鍵盤的膝上型電腦,使用者可以藉助微軟的識別技術用筆(或聲音)操縱。Tablet PC本身的思想並沒有太大創新,但是對微軟.Net中強調的新使用者體驗非常關鍵,相信微軟不久將正式宣布此產品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