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方式 等級 期望 相關 依據 功能 專案經理 項目 測試
軟體缺陷滿足的規則(滿足其一即可):
(1)軟體未實現產品說明書要求的功能
(2)軟體出現了產品說明書指明不應該出現的錯誤
(3)軟體實現了產品說明書未提到的功能
(4)軟體未實現產品說明書雖未明確提及但應該實現的目標
(5)軟體難以理解、不易使用、運行緩慢或者-從測試員的角度——終端使用者認為不好
缺陷的基本資料
(1)缺陷標題,描述缺陷的標題;
(2)缺陷的嚴重程度,描述缺陷的嚴重程度。一般分為“致命”、“嚴重”、“一般”、“建議”4種;
(3)缺陷的緊急程度,描述缺陷的緊急程度。從1~4,1是優先順序最高的等級;
(4)缺陷提交人,缺陷提交人的姓名(郵件地址);
(5)缺陷提交時間;
(6)缺陷所屬項目/模組。缺陷所屬的項目和模組,最好能較精確地定位至模組
(7)缺陷指定解決人。缺陷指定的解決人,在缺陷“提交”狀態為空白,在缺陷“分發”狀態下由專案經理指定相關開發人員修改;
(8)缺陷指定解決時間。專案經理指定的開發人員修改此缺陷的deadline;
(9)缺陷處理人。最終處理缺陷的處理人;
(10)缺陷處理結果描述。對處理結果的描述,如果對代碼進行了修改,要求在此處體現出修改;
(11)缺陷處理時間;
(12)缺陷驗證人。對被處理缺陷驗證的驗證人;
(13)缺陷驗證結果描述。對驗證結果的描述(通過,不通過);
(14)缺陷驗證時間;
缺陷報告的主要內容
(1)問題報告編號:便於管理,賦予唯一的編號,編號規則可根據需求和管理要求指定;
(2)標題:標題用簡明的方式傳達缺陷的基本資料,做到簡短唯一;
(3)報告人:原始作者;
(4)報告日期:首次報告的日期;
(5)程式(或組件)的名稱:可分辨的被測試對象;
(6)版本號碼:測試可能跨越多個版本,提供版本資訊方便進行缺陷管理;
(7)配置:發現缺陷的軟硬體設定,作業系統類型,處理器,RAM大小,瀏覽器載入,啟動並執行其他程式等;
(8)缺陷的類型:如代碼錯誤、設計錯誤、文檔不匹配等;
(9)嚴重性:描述所報告的缺陷的嚴重性;
(10)優先順序:有開發人員或管理員進行確認,依據修複這個缺陷的重要性而定;
(11)關鍵詞:便於分類尋找缺陷報告,可在任何時候添加關鍵詞;
(12)缺陷描述:詳細說明發現問題,描述要深入,簡明仍是最重要的。
(13)重現步驟:必須是有限的,並且描述的資訊足夠讀者知道正確地執行就可以重現這個缺陷;
(14)結果對比:在執行重現缺陷步驟後,期望發生什麼,實際上又發生了什麼。
原 軟體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