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
建立一個 main.go
package mainimport( "fmt" "log" "net/http")func main(){ fmt.Println("服務連接埠:8000") //控制台輸出資訊err := http.ListenAndServe(":8000", nil) //設定監聽的連接埠if err != nil {log.Fatal("ListenAndServe: ", err)}}
使用 go run main.go 執行上面代碼,如果在使用windows系統,我們可以在命令視窗下使用 netstat -aon|findstr "8000" 命令查看連接埠佔用情況,使用tasklist|findstr "PID(例圖中是11492)" 查看使用8000連接埠的應用如:
由於僅是進行了8000連接埠的服務進行偵聽而沒有對URL請求做處理,所以在瀏覽器中開啟http://localhost:8000,只會得到“404 page not found”資訊。
接下來的代碼我們要通過Go的http庫引入URL請求處理。
package mainimport( "fmt" "log" "net/http")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fmt.Fprintf(w, "歡迎使用Go語言")}func main(){ http.HandleFunc("/", handler) fmt.Println("服務連接埠:8000") //控制台輸出資訊err := http.ListenAndServe(":8000", nil) //設定監聽的連接埠if err != nil {log.Fatal("ListenAndServe: ", err)}}
當我們重新運行 go run main.go 後,我們通過瀏覽器開啟 http://localhost:8000 時,就可以看到如下資訊:
main函數開始調用了 http.HandleFunc 對 web根節點(“/”)請求使用handler函數進行處理,handler函數使用http.ResponseWriter 和 http.Request 作為參數,http.ResponseWriter值對HTTP服務進行響應處理髮送資料到HTTP用戶端(瀏覽器)。http.Request 是一個由用戶端(瀏覽器)發送的HTTP請求資料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