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網路基礎》複習提綱
第1章 概述
1、 瞭解電腦網路向使用者提供的兩個主要功能:連通性、共用。
2、 結合“4.2.1 虛擬互連網路”(P110)理解“網際網路是網路的網路”。
3、 瞭解網際網路發展的三個階段。ARPANET、三級結構Internet、多層次ISP結構Internet。
4、 瞭解網際網路的標準化工作、RFC的概念。
5、 瞭解網際網路的組成:邊緣部分(資源子網)、核心部分(通訊子網)。
6、 瞭解資源子網的兩種通訊方式:客戶服務器方式(C/S)、對等串連方式(P2P)。
7、 理解三種交換方式,重點掌握封包交換(所用技術、原理、優缺點)P12-15,並結合圖1-12(P15)掌握三種交換的主要區別P15。
8、 理解電腦網路的定義,瞭解網路的不同分類P17-18。
9、 掌握電腦網路的主要效能指標,重點掌握三種時延的概念及計算、理解資料傳送總時延的關係、理解RTT。P18-22
10、 瞭解電腦網路體繫結構的形成、體會採用分層思想的必要性。
11、 瞭解網路通訊協定的概念和組成要素。
12、 理解網路體繫結構各層需實現的“差錯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裝”、“複用和分用”、“串連建立和釋放”等功能(概念、在TCP/IP的哪些層次實現、如何?)。P27
13、 掌握五層協議的網路體繫結構的要點和各層的功能。P27-29
14、 結合圖1-17(P29)掌握資料在各層之間的傳遞過程。P29-30
15、 瞭解PDU、協議棧、對等層等概念。
16、 理解協議與服務的區別和聯絡。P30-31
17、 結合圖1-21(P32)瞭解和體會TCP/IP體繫結構中Everythingover IP和IP overEverything的思想。P32
複習參考題:P33——2、3、8、13、14、17、18、19、21、22、24、26、27
第2章 物理層
1、 瞭解物理層的主要任務。
2、 理解資料通訊系統的模型。P36-37
3、 瞭解數字、類比、資料、訊號等概念。
4、 瞭解通道、基帶、寬度的概念,瞭解通訊雙方資訊互動的方式。
5、 理解調製器和解調器的作用、三種基本的調製方法。P38
6、 瞭解通道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奈氏準則)和通道的極限資訊傳輸速率(香農公式),理解碼元和位元的區別與聯絡。P39-40
7、 瞭解常用的傳輸媒體。
8、 掌握頻分複用和時分複用(同步時分、非同步時分)P47-50,瞭解波分複用和碼分複用。P52 CDMA
9、 瞭解數字傳輸系統和常用的寬頻接入技術。
複習參考題:P61——1、3、4、6、7、10、13、14、16
第3章 資料連結層
1、 瞭解資料連結層使用的兩種類型的通道。
2、 瞭解鏈路和資料鏈路的概念。
3、 掌握封裝成幀(圖3-4(P66)、圖3-5(P66)、圖3-10(P73))、透明傳輸(位元組填充——圖3-7(P61)、零位元填充——圖3-11(P74))、差錯檢測(CRC的原理——圖3-8(P68))的策略。(若傳輸中改變,如何判斷。P69)
4、 瞭解點對點通道上的常用協議(PPP)。
5、 瞭解區域網路的特點和常見的網路拓撲。
6、 理解各種媒體共用技術(重點是隨機接入時解決碰撞的技術)。
7、 瞭解乙太網路的兩個標準,瞭解IEEE 802委員會對資料連結層的進一步分層。適配器的功能。P77-79。
8、 瞭解曼徹斯特編碼。
9、 結合圖3-17(P81)掌握CSMA/CD協議(關鍵詞:多點接入、載波監聽、碰撞檢測)、爭用期的概念和截斷二進位指數退避演算法。P79-83
10、 瞭解乙太網路所規定的最短有效幀長和設定依據。
11、 結合圖3-20(P85)瞭解集線器的工作原理(特點)。
12、 理解MAC地址(作用、儲存位置、管理分配方法、長度,廣播位址),理解單播、廣播和多播的概念。P86-89
13、 掌握乙太網路V2的框架格式,瞭解其與802.3框架格式的區別。P89-90
14、 瞭解在物理層擴充區域網路的局限。
15、 瞭解衝突域(P92)和廣播域(廣播幀所能覆蓋的地區)的概念(藉助互連網搜尋)。
16、 結合圖3-28(P95)掌握透明橋接器(交換器)收到一個幀後的處理過程(關鍵詞:根據源地址學習——學習即將轉寄記錄加入轉寄表的機制、根據目的地址轉寄)P94-96。瞭解產生樹演算法。
17、 瞭解虛擬區域網路、高速乙太網路。
複習參考題:P105——1、4、7、8、9、10、15、18、20、28、31、32、33
第4章 網路層
1、 結合圖4-1(P109)和表4-1(P109)理解虛電路服務和資料報服務。
2、 結合圖4-2(P110)瞭解TCP/IP體繫結構中常見的網路層協議及其作用。
3、 結合“1.2.1 網路的網路”(P2)理解“虛擬互連網路”(常用網路互連裝置P111)。
4、 結合圖4-4(P112)瞭解直接交付和間接交付。
5、 理解IP地址(作用、長度、分類地址、點分十進位記法、分類地址的指派範圍、特殊IP地址、特點、注意點),理解IP地址與硬體地址的區別(結合圖4-10(P118)和表4-4(P118)掌握IP包的傳輸過程——每一段鏈路上資料幀在封裝和解鎖裝過程中硬體地址變換過程)。
6、 結合圖4-12(P120)掌握ARP協議的作用和原理。
7、 掌握IP資料報的格式(首部長度的單位、分區的相關欄位與方法——圖4-14(P124)和表4-5(P124)、存留時間的作用和處理方式、協議欄位的作用、校正和的計算——圖4-15(P125)等,並思考路由器轉寄IPv4包時將修改IP包首部哪些欄位)。
8、 結合圖4-16(P126)、圖4-17(P127)掌握IP層轉寄分組的流程(即分組轉寄演算法),瞭解預設路由的概念和作用。
9、 掌握子網劃分的思路、子網路遮罩的作用——圖4-20(P131)、圖4-21(P132)、表4-6(P132)、例4-2(P133)、例4-3(P133);結合例4-4(P134)掌握使用子網時分組的轉寄;理解CIDR的特點、記法及最長首碼匹配原則P135-139。
10、 瞭解ICMP協議的種類、常見類型、常見應用的原理(Ping、TraceRoute)。
11、 瞭解路由演算法的分類(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動態路由選擇協議的分類及各類中常見的路由協議(中文名、英文縮寫)。
12、 對比掌握RIP和OSPF的3個要點;結合例4-5(P149)掌握距離向量演算法;結合圖4-33(P151)理解RIP壞訊息傳播的慢的特點。
13、 結合圖4-42(P160)、結合圖4-43(P162)、結合圖4-44(P162)瞭解路由器的結構。
14、 瞭解多播的概念,VPN的作用,NAT的作用。
複習參考題:P175——1、3、4、5、6、7、9、10、15、20、21、22、23、26、31、34、39、41、42
第5章 運輸層
1、 理解運輸層的複用和分用功能,理解連接埠的概念。
2、 掌握UDP首部格式P184-186。
3、 瞭解TCP最主要的特點和TCP的串連。
4、 結合圖5-9(P190)、圖5-10(P191)理解停止等待協議;結合圖5-13(P193)瞭解連續ARQ協議。
5、 掌握TCP首部格式。P193-195
6、 結合圖5-15(P197)、圖5-16(P198)、圖5-18(P199)、圖5-19(P200)理解以位元組為單位的滑動視窗(P197-200);結合公式5-4、5-5、5-6理解逾時重傳時間的選擇機制(P201)。
7、 結合圖5-22掌握TCP的流量控制機制。(P203-204)
8、 結合圖5-24、圖5-25、圖5-26、圖5-27掌握TCP的擁塞控制機制(擁塞視窗的概念、慢開始門限、慢開始演算法、擁塞避免演算法、快重傳演算法、快恢複演算法)。(P207-P212)
9、 結合圖5-31(P216)、圖5-32(P217)理解TCP的運輸串連管理。(P215-218)
複習參考題:P——3、4、6、8、9、11、12、13、14、17、18、23、26、28、34、37、38、39、41
第6章 應用程式層
1、 瞭解DNS的基本概念和網域名稱結構。
2、 瞭解網域名稱轉換的工作原理(遞迴和迭代查詢過程)。
3、 瞭解FTP的工作原理(兩個TCP串連:控制串連、資料連線)。
4、 瞭解遠程終端協議TELNET。
5、 瞭解全球資訊網的的工作原理和HTTP的操作過程。
6、 瞭解電子郵件的原理與操作。
7、 瞭解DHCP的概念。
8、 瞭解簡易網路管理通訊協定SNMP。
複習參考題:P280——2、3、5、7、8、10、19、20、22、23、2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