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aS 是繼 SOA, SaaS 後的自然產物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以前寫過一個關於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的文章,這應該算是第一個對 Web 2.0/SOA 基礎設施租賃市場的大規模嘗試。不久前接受 iTHome 採訪,起因於微軟的 Internet Service Bus,一個小規模、提供給開發人員作實驗性的嘗試。

我對 AWS 、以及它所試探的潛在市場,基本上樂觀其成,自從 AWS 推出 S3, SQS 和 EC2 後,已經出現了許多有趣的加值應用,例如有人用它來建構新一代的 B2B/EDI VAN,Doug Kaye 在這個 podcast 中,則侃侃而談,說明如何利用 AWS 的基礎設施,設計出 GigaVox 這個 podcast 平台的架構。在 podcast 討論中,Kaye 除了講解他如何善用 Amazon 出租的資料服務 S3,中介Message Service SQS,和建立在 Xen 上的虛擬化平台 EC2,來設計出他的應用架構外, 還談到作為一個 early adopter,所遇到的種種限制問題,如何克服,更提供了 Amazon 未來對 AWS 的改進參考。不意外,就像所有軟體一樣,這種直接通過網路租用的軟體服務,目前仍屬於非常早的階段,當然還有不少可進一步完善的空間。這類的案例,非常有助於我們對此類服務的完備和成熟程度,進行更客觀的理解。

如果從投資/管理的角度,AWS 的確是比較大膽的嘗試,所以我之前曾以“豪賭”來形容。我們看它最近的財報,對 AWS 運營的情形,只敢簡單提提有幾十萬的註冊開發人員,資料庫被存了十幾億個對象,但不敢提實際的損益情形。這就像默多克的新聞集團一樣,買下了 MySpace,但現在 MySpace 在整個集團的財報中,還只能隱含在“其他雜項收入”中,占非常小的比例,其他的幾乎都來自它的本業(傳統媒體)收入。但話說回來,許多商場上的一代梟雄,憑藉的不正是快、准、狠的大膽投資氣魄嗎?而曆史上後來大發利市的商業模式,當初也有不少是誤打誤撞的結果。

 

不扯那些了,來談談這個新模式本身所代表的意義,這種服務基礎設施的租賃,可以視為是 SOA 和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之後,下一個自然的演化 -- 當位於堆棧上層的應用 (CRM, SFA, ...) 被服務化、租出去之後(即 SaaS),接著下來就是下層的服務基礎設施了。Salesforce.com 現在強力主打的 Force.com 平台(稍早曾稱為 Salesforce SOA、Apex),正是最好的例子,最近更打出 "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 的順口新詞。SaaS 現在已經有許多的媒體討論,不再多提,SAP 最近宣布正式進入這個市場,也讓它更加熱鬧起來。而 PaaS,可以說是進一步把支撐應用的下面幾層功能,可以從中介軟體一直到資料庫、還有虛擬化的 OS 環境,也分別通過網路出租出去,通過網路來進行遠程開發、配置、部署,最後直接執行在提供 hosting 服務的廠商的計算中心內。

Salesforce.com 號稱,客戶不只利用他們的 Force.com 平台做 mashups,整合 Google Map 這類 Web 2.0 網站的 Web services;而更已經有客戶,利用它來成功整合了企業防火牆內的 SAP 應用。當租用 SaaS 的那些企業的 IT,對“服務”的概念和實踐經驗,有了愈來愈深的領悟和掌握後,自然而然將促進企業內更多非租用、自我維護的系統的服務化。所以 SaaS 和 PaaS 的出現,對 SOA 是非常正面的發展。可想而知的是,先期採用 PaaS 模式的企業,絕大多數會是那些現有的 SaaS 客戶,他們對於直接通過網路進行遠程操作和管理的模式、對效能和可靠性等 RASP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Scalability, & Performance) 方面的顧慮,租用合約相關事宜等方面,都有比較大的信心和比較好的掌握。再者,因為他們已經有某個重要系統 (CRM, SFA, PLM) 是以 SaaS 方式向人租用,很自然地會逐漸有各種業務需求,需要把這些外租的 SaaS 應用和內營的其他應用,如 ERP 等,進行整合。這時候,PaaS 業者會遊說:與其你自己花工夫去購買、學習、管理整套 SOA 的基礎設施,何不乾脆也向我們租用,反正你要整合的主要對象之一 -- 你的 {CRM|SFA|PLM} 系統現在已經跑在我的中心裡了,從你內網的整合平台來遠程整合我的 {CRM|SFA|PLM},和租用我的整合平台去遠程整合你的 ERP 不也差不多嗎?而且,你過去在租用我的 {CRM|SFA|PLM} 時,就已經用過我們的開發工具箱了,對我們的開發、配置環境已經很熟悉,你現在可以不需要學習新的語言、工具,便可很快上手使用我的整合平台,何樂而不為?

從學術的角度,如果拿我們常講的 SOA 層次化架構(參考架構),堆棧中的各個組件:

來和 Force.com 的架構(如下)相比,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相似處。至少在概念上,這些 "XXX as a Service" 中的 XXX,把典型 SOA 中介軟體所提供的展現層、整合層,和資料服務層的功能,都划進來了。當然,其功能性到底能達到什麼程度,還有待檢驗,但由於模式和設計目標的不同,加上目前仍處於非常前期的階段,我們不用期待它會有一般 SOA 平台產品中的 portal, ESB, integration server , 資料服務平台等來得那麼豐富、強大 -- 實際上可能恰好想反 -- AWS 的 S3 和 SQS 就是很好的例子,由於它們在先天的設計上,必須高度的松耦合;與傳統中介軟體相比,“極簡”反而成為它們主要的賣點和價值,這是 S3, SQS 從命名上便想強調的特性 -- Simple(當然,Force.com 相較之下,會比 AWS 來得緊耦合得多,和它既有的應用平台有相當程度的捆綁,因為它當前主要的客戶目標,是針對租用它 CRM 應用的客戶,通用性上不如 AWS)。此外,與相對照,我們看到 Force.com 目前還少了商務程序服務 (BPM) 這層,還有 ESB 也尚未出現,不過將 Intergration-as-a-Service 這層加以延伸,增加 ESB 功能的相關討論,已經出現了。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