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使用者空間做核心空間做的事情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在Linux使用者空間做核心空間做的事情
導讀我相信,Linux 最好也是最壞的事情,就是核心空間(kernel space)和使用者空間(user space)之間的巨大差別。如果沒有這個區別,Linux 可能也不會成為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作業系統。Linux核心空間和使用者空間與燃起的Linux社區之火

如今,Linux 的使用範圍在世界上是最大的,而這些應用又有著世界上最大的使用者群——儘管大多數使用者並不知道,當他們進行Google搜尋或者觸摸安卓手機的時候,他們其實正在使用 Linux。

如果不是 Linux 的巨大成功,Apple 公司也可能並不會成為現在這樣(即在他們的電腦產品中使用 BSD 的技術)(LCTT 譯註:Linux 獲得成功後,Apple 曾與 Linus 協商使用 Linux 核心作為 Apple 電腦的作業系統並協助開發的事宜,但遭到拒絕。因此,Apple 轉向使用許可證更為寬鬆的 BSD 。)。

不(需要)關注使用者空間是 Linux 核心開發中的一個特點而非缺陷。正如 Linus 在 2003 年的極客巡航Geek Cruise中提到的那樣,“我只做核心相關的東西……我並不知道核心之外發生的事情,而且我也並不關心。我只關注核心部分發生的事情。” 多年之後的另一次極客巡航上, Andrew Morton 給我上了另外的一課,這之後我寫道:

核心空間是Linux 所在的地方,而使用者空間是 Linux 與其它的“自然材料”一起使用的地方。核心空間和使用者空間的區別,和自然材料與人類用其生產的人造材料的區別很類似。這個區別是自然而然的結果,就是儘管外面的世界一刻也離不開 Linux, 但是 Linux 社區還是保持相對較小。所以,為了增加哪怕一點我們社區團體的規模,我希望指出兩件事情。第一件已經非常火了,另外一件可能會火起來。

First:區塊鏈(blockchain),出自著名的分布式貨幣——比特幣之手。

當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同時,人們對區塊鏈的關注度正在直線上升。

圖1. 區塊鏈的Google搜尋趨勢

Second:自主身份(self-sovereign identity)。

為瞭解釋這個概念,讓我先來問你:你是誰,你來自哪裡?

如果你從你的老闆、你的醫生或者車管所,Facebook、Twitter 或者Google上得到答案,你就會發現它們都是行政身份administrative identifiers——這些機構完全以自己的便利為原因設定這些身份和職位。正如一家區塊鏈技術公司 Evernym 的 Timothy Ruff 所說,“你並不因組織而存在,但你的身份卻因此存在。”身份是個因變數。自變數——即控制著身份的變數——是(你所在的)組織。

如果你的答案出自你自己,我們就有一個廣大空間來發展一個新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我們完全自由。

Devon Loffreto就自主身份做出的解釋

據我所知,第一個解釋這個的人是 Devon Loffreto。在 2012 年 2 月,他在部落格 Moxy Tongue 中寫道:“什麼是 'Sovereign Source Authority'?”。在發表於 2016 年 2 月的 “Self-Sovereign Identity” 一文中,他寫道:自主身份必須是獨立個人提出的,並且不包含社會因素……自主身份源於每個個體對其自身本源的認識。 一個自主身份可以為個體帶來新的社會面貌。每個個體都可能為自己產生一個自主身份,並且這並不會改變固有的人權。使用自主身份機制是所有參與者參與的基石,並且依舊可以同各種形式的人類社會保持聯絡。將這個概念放在 Linux 領域中,只有個人才能為他或她設定一個自己的開源社區身份。這在現實實踐中,這隻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件。舉個例子,我自己的身份包括:

  • David Allen Searls,我父母會這樣叫我。
  • David Searls,正式場合下我會這麼稱呼自己。
  • Dave,我的親戚和好朋友會這麼叫我。
  • Doc,大多數人會這麼叫我。

作為承認以上稱呼的自主身份來源,我可以在不同的情景中輕易的轉換。但是,這隻是在現實世界中。在虛擬世界中,這就變得非常困難。除了上述的身份之外,我還可以是 @dsearls (我的 twitter 帳號) 和 dsearls (其他的網路帳號)。然而為了記住成百上千的不同帳號的登入名稱和密碼,我已經不堪重負。

你可以在你的瀏覽器上感受到這個糟糕的體驗。在Firefox上,我有成百上千個使用者名稱密碼。很多已經廢棄(很多都是從 Netscape 時代遺留下來的),但是我想會有大量的工作帳號需要處理。對於這些,我只是被動接受者。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案。甚至一些安全較低的使用者認證,已經成為了現實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現在,最簡單的方式來聯絡帳號,就是通過 “Log in with Facebook” 或者 “Login in with Twitter” 來進行身份認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中的每一個甚至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己,甚至(如果我們希望被其他人認識的話)缺乏對其他實體如何認識我們的控制。

我們從一開始就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實體化我們的自主身份和交流時選擇如何保護和展示自身的個人系統。因為缺少這個能力,我們現在陷入混亂。Shoshana Zuboff 稱之為 “監視資本主義”,她如此說道:

...難以想象,在見證了互連網和獲得了的巨大成功的Google背後。世界因 Apple 和 FBI 的對決而緊密聯絡在一起。講道理,熱衷於監視的資本家開發的監視系統是每一個國家安全機構都渴望的。然後,她問道,”我們怎樣才能保護自己遠離他人的影響?“

我建議使用自主身份。我相信這是我們唯一的既可以保證我們從監視中逃脫、又可以使我們有一個有序的世界的辦法。以此為基礎,我們才可以完全無顧忌地和社會,政治,商業上的人交流。

我在五月聯合國舉行的 ID2020 會議中總結了這個臨時的結論。很高興,Devon Loffreto 也在那,他於 2013 年推動了自主身份的創立。這是我那時寫的一些文章,引用了 Devon 的早期部落格(比如上面的原文)。

這有三篇這個領域的準則:

  • "Self-Sovereign Identity" - Devon Loffreto.
  • "System or Human First" - Devon Loffreto.
  • "The Path to Self-Sovereign Identity" - Christopher Allen.

從 Evernym 的簡要說明中,digi.me、 iRespond 和 Respect Network 也被包括在內。自主身份和社會身份 (也被稱為“當前模式current model”) 的對比結果,顯示在圖二中。

圖 2. 當前模式身份 vs. 自主身份

Sovrin 就是為此而生的平台,它闡述自己為一個“依託於先進、專用、經授權、分布式平台的,完全開源、基於標識的身份聲明圖平台”。同時,這也有一本白皮書。它的代碼名為 plenum,並且公開在 Github 上。

在這裡——或者其他類似的地方——我們就可以在使用者空間中重現我們在過去 25 年中在核心空間做過的事情。

原文來自:http://os.51cto.com/art/201608/515763.htm

本文地址:http://www.linuxprobe.com/linux-kernel-space.html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