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1. 適配器模式主要應用於“希望複用一些現存的類,但是介面又與複用環境要求不一致的情況”,在遺留代碼複用、類庫遷移等方面非常有用。
2. 適配器模式有對象適配器和類適配器兩種形式的實現結構,但是類適配器採用“多繼承”的實現方式,帶來了不良的高耦合,所以一般不推薦使用。對象適配器採用“對象組合”的方式,更符合松耦合精神。
實現:
類的適配器模式結構圖(繼承)
對象的適配器模式結構圖(組合)
(對象適配器的代碼實現)
Target:定義Client使用的與特定領域相關的介面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void request();}
Adaptee:現在需要適配的已經存在的介面
public class Adaptee{ public void specificRequest(){}}
Adapter:對Adaptee 的介面與Target介面進行適配
public class Adapter implements Target{ public Adapter(Adaptee adaptee) { super(); this.adaptee = adaptee; } public void request() { adaptee.specificRequest(); }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適用性:
1. 系統需要使用現有的類,而此類的介面不符合系統的需要。
2. 想要建立一個可以重複使用的類,用於與一些彼此之間沒有太大關聯的一些類,包括一些可能在將來引進的類一起工作。這些源類不一定有很複雜的介面。
3. (對對象適配器而言)在設計裡,需要改變多個已有子類的介面,如果使用類的適配器模式,就要針對每一個子類做一個適配器,而這不太實際。
效果及優缺點:
對於類適配器:
1. 用一個具體的Adapter類對Adaptee和Taget進行匹配。結果是當我們想要匹配一個類以及所有它的子類時,類Adapter將不能勝任工作。
2. 使得Adapter可以override(重定義) Adaptee的部分行為,因為Adapter是Adaptee的一個子類。
對於對象適配器:
1. 允許一個Adapter與多個Adaptee,即Adaptee本身以及它的所有子類(如果有子類的話)同時工作。Adapter也可以一次給所有的Adaptee添加功能。
2. 使得override(重定義)Adaptee的行為比較困難。如果一定要override Adaptee的方法,就只好先做一個Adaptee的子類以override Adaptee的方法,然後再把這個子類當作真正的Adaptee源進行適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