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電腦,還是被電腦玩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我是從ARI這裡看到小雨哥那番關於程式員的說法的。小雨哥說:

如果非常刻意地脫離工作、學習、興趣,一定要求搞明白電腦究竟是如何玩我的,很快就會陷入到真正的電腦玩我的局面。

而對於我來說,事實上我一開始就是因為被電腦玩,才對玩電腦產生興趣的。


我剛開始玩電子技術時,我就一直感到很愉快,因為那個時代的電路大多是用分立元件搭建起來的,一切盡在掌握。儘管後來開始用了IC,但是也還好,大多數
IC的內部原理也都還是很清楚的,特別是數字邏輯電路,一就是一,零就是零(事實上我曾經碰到過不一不零的情況,在一個TTL電路中,由於沒有充分考慮到
驅動電流的問題,導致電平不對)。直到92年,我看到了第一個讓我莫明其妙的電路:一個8031單片機。一樣的晶片,一樣的電路,卻可以實現不同的功能。
真讓人崩潰……

93年學了BASIC之後,開始有點明白那個8031是怎麼回事了,於是找了N多電腦原理的書來看,一直看到95年。其間
除了8031以外,還研究了大約十來種CPU的原理,電路,指令……之後總算是明白了怎麼樣才不會被電腦玩。其間研究過最複雜的電路便是286的電路——
不是用晶片集的,而是最早的全部用中小規模IC做外圍電路的那種——大概是20幾頁A4紙的樣子,其它像顯示器,軟碟機,硬碟,電源等的電路圖都有研究過。
後來386/486的電路圖雖然也有,但沒再研究了,因為那時已經是晶片集的天下了,沒什麼可以研究的。

這個刨根問底的毛病後來一直延續了
下來。在DOS下經常用彙編,即使是用C或PASCAL寫程式時也常常嵌入或連結入彙編的代碼。到了WINDOWS時代,也是從SDK開始,後來才開始用
OWL等。而這直接導致我後來對研究源碼高度興趣,沒有源碼的庫或控制項我一般是不用的,不踏實。

現在想想,當年還是很BT的。-_-|||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