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http 使用 strong ar 資料 問題 div 代碼 sp
正如任何事物一樣,軟體也有其孕育、誕生、成長、成熟以及衰亡的生命過程,一般稱其為“軟體生命週期”。把整個軟體生存周期劃分為若干階段,使得每個階段有明確的任務,使規模大,結構複雜和管理複雜的軟體開發變的容易控制和管理。通常,軟體生存周期包括:
一,問題定義。要求系統分析員與使用者進行交流,弄清“使用者需要計算及解決什麼問題”然後提出關於“系統目標與範圍的說明”,提交使用者審查和確認。
二,可行性研究。一方面在於把待開發的系統的目標以明確的語言描述出來,另一方面從經濟、技術、法律等多方面進行可行性分析。
三,需求分析。弄清使用者對軟體系統的全部需求,編寫需求規格說明書和初步的使用者手冊,提交評審。
四,開發階段。開發階段由三個階段組成:1,設計2,實現:根據選定的程式設計語言完成來源程式的編碼。3,測試
五,維護:維護包括四個方面1,改正性維護:在軟體交付使用後,由於開發測試時的不徹底、不完全、必然會有一部分隱藏的錯誤被帶到運行階段,這些隱藏的錯誤在某些特定的使用環境下就會暴露。2,適應性維護:是為適應環境的變化而修改軟體的活動。3,完善性維護 :是根據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提出的一些建設性意見而進行的維護活動。4,預防性維護:是為了進一步改善軟體系統的可維護性和可靠性,並為以後的改進奠定基礎。問題的定義及規劃此階段是軟體開發方與需求方共同討論,主要確定軟體的開發目標及其可行性。需求分析
軟體生命週期之需求分析
在確定軟體開發可行的情況下,對軟體需要實現的各個功能進行詳細分析。需求分析階段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這一階段做得好,將為整個軟體開發項目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同樣需求也是在整個軟體開發過程中不斷變化和深入的,因此我們必須制定需求變更計劃來應付這種變化,以保護整個項目的順利進行。軟體需求定義是軟體設計開發階段的輸入,為需求被翻譯成為可以使軟體建構功能的代碼發揮作用。軟體設計
軟體生命週期之軟體設計
此階段主要根據需求分析的結果,對整個軟體系統進行設計,如系統架構設計,資料庫設計等等。軟體設計一般分為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好的軟體設計將為軟體程式編寫打下良好的基礎。軟體設計的核心在於把握好那些決定“服務品質”的因素,比如軟體的效能,可擴充性,安全性,怎樣劃分模組的組成,怎樣組織和封裝軟體的組件,以及其他一些雖然不作為軟體主要應用的方面但會對其支援方面有所影響的方方面面。軟體設計的原理包括抽象,分解和模組化,耦合和內聚,封裝,充分性,完整性和原始性。軟體設計主要關注軟體的相容性、可擴充性、容錯性、可維護性、模組化、可靠性、可重用性、健壯性、安全性、可用性和互通性。耦合和內聚是兩個用來評估軟體設計品質的方法。程式編碼此階段是將軟體設計的結果轉換成電腦可啟動並執行程式碼。在程式編碼中必須要制定統一,符合標準的編寫規範。以保證程式的可讀性,易維護性,提高程式的運行效率。軟體測試軟體生命週期之軟體測試在軟體設計完成後要經過嚴密的測試,以發現軟體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加以糾正。整個測試過程分單元測試、組裝測試以及系統測試三個階段進行。測試的方法主要有白盒測試和黑箱測試兩種。在測試過程中需要建立詳細的測試計劃並嚴格按照測試計劃進行測試,以減少測試的隨意性。運行維護軟體維護是軟體生命週期中期間最長的階段。在軟體開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由於多方面的原因,軟體不能繼續適應使用者的要求。要延續軟體的使用壽命,就必須對軟體進行維護。軟體的維護包括錯誤修正性維護和改進性維護兩個方面。 以上文章摘自百度百科
軟體工程—軟體開發生命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