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nsight的配置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source insight代碼對齊Tab鍵終極版

以前也寫過一個source insight代碼對齊,由於自己理解不夠深刻,只能解決部分問題,不能根治在source insight中對齊的代碼在XXX編輯器中全亂了的問題。

在改變字型為Courier New字型後,代碼無法對齊的主要原因就是Tab與空格的問題。在很多大公司如華為已經禁止在代碼中使用Tab來對齊了,這是個好習慣。有同學要說了,什麼不準用tab來對齊,你想累死我呀。不用Tab來對齊,不代表不能使用Tab鍵,按設定你的source insight。首先是Tab Width設定為4,即一個Tab佔4個空格的位置。Expand tabs選項保證在每次按下Tab鍵時用相應的空格來代替(不一定是4個空格,但可以保證是對齊的)。Visable
tabs
是將Tab可見,可以在提醒他人代碼中的空格,便於修改。按這個方式編寫代碼就不會再有對不齊的問題了。對於以前已經編寫過的未對齊的代碼如何處理呢?請往下看。 

對於已經寫好的檔案,可能也存在代碼對不齊的。在的設定情況,會出現的效果,因為採用Tab對齊的緣故。 

選中需要更改的代碼部分,然後在Edit-》special Edit-》Tabs to spaces,將選中代碼部分中的Tab都換成空格。

代碼檔案全選的方法,由於CTRL+A已經被Save all佔用,所以需要改變快速鍵。在Options-》key assignment在出現的視窗按圖中操作。 

在command框中輸入save,然後選擇save all,將Ctrl+A Delete,然後點Assign New Key,在鍵盤上按CTRL+SHIFT+A。

然後在command框中輸入select,選擇select all,然後點assign new key,在按鍵盤的CTRL+A。這樣CTRL+A就成了全選的快速鍵了

source insight在標題列顯示完整路徑名

假如我已經在source insight中開啟了檔案E:\code\module1\souce\temp.c , 那麼在source insight標題列將顯示 temp.c的路徑為(E:\code\..\source).我們希望顯示temp.c的完整路徑名如:(E:\code\module1\source).應該怎麼做呢?

在Options–>Preferences—>Display

設定Trim long path names with ellipses為取消選擇。

win7下source insight使用Courier New字型

wuhao問到在win7下如何使用Courier New字型,以前使用win7時沒有注意,現在又換回win7了,也發現了這個問題,經過一番實驗終於搞定了。

原因是win7內建的Courier New字型預設是不顯示的,所以在source insight中設定字型時也顯示不出來。

解決辦法:控制台-》外觀和個人化,然後按圖片操作

然後到source insight下設定應該就ok了。

PS:source insight下載win7可用

Source insight代碼對齊

由於source insight預設採用Verdana字型,這種字型不是等寬的。如果使用這種字型本身就很難對齊(無論是使用空格或Tab鍵)。

改變source insight的字型,推薦使用Courier New字型,9號大小。方法Options->Document Options中更改,設定如所示。

對於自動對齊(Auto Indenting),點擊中的Click Here,設定成如所示,比較符合Microsoft風格的代碼對齊。

完成以上設定還不夠,在代碼中的注釋或一些其它的文本仍然會使用Verdana字型,需要Options->Style Properties中各種代碼風格的設定。方法是選擇Style Name中的每一項,在Font Name項設定成=。如所示。

或者省事點,匯入Style Properties檔案,GLOBAL_xinzero.CF3檔案。

到這一步編寫代碼的對齊已經沒有問題了。為了好看,還需要更改source insight的context(關聯視窗)視窗內的字型。方法,在context視窗內右鍵->選擇Font…,選擇Courier New字型。

經測試以上修改過後,在CCS3.3,Keil uVision,VS2005下,代碼都是對齊的。UltraEdit預設的製表位為2個字元,更改為4個字元後,也是對齊的。

source insight的切換標籤欄工具(switch Tabbar)

對習慣使用UltraEdit或者Visual Studio工具的同學,可能比較習慣使用標籤在各檔案間切換編輯,然而source insight卻並沒有提供這樣的功能,今天看到一個工具可以實現,是codeprojetct上項目,可以查看原始碼,自己編譯產生。標籤工具列的效果如所示。 

對工程規模不大的項目,不是使用這個工具也很方便,在菜單中選擇“View->project window”,然後在project window的左下角選擇“Project File List”視圖。即可顯示工程中包含的檔案,此處切換也是很方便的

Source Insight擴充程式設計語言文法高亮-source insight使用

source insight已經內建了一些語言的文法高亮,如C,C++,下面介紹一些SI未內建的語言的關聯與文法高亮。

source insigh如何關聯.cc檔案(.cc檔案和.cpp檔案一樣,都是C++的源檔案) 
Option->Document Option->在“File filter”裡邊加上*.cc

或者Options->Preferences->Languages->點選C++ Language,然後點擊右邊“Doc Types”按鈕彈出->“Document Options”->在“File filter”裡邊加上*.cc

要注意“Document Options”中左邊的combo要 選中C++ Language再修改“File filter”

添加.s組合語言關聯與此類似。

source insight如何關聯verlog檔案

1、刪除以前verilog.clf版本,options->preferences->languages->delete->verilog hdl;

2、添加新的verilog.clf,options->preferences->languages->import->*.clf;

3、添加verilog文檔關聯支援,document options->add type,在Add New Document Type對話方塊中寫入verilog;

4、在File filter編輯框中寫入*.v

4、點擊language按鈕選擇verilog custom

點擊下載verilog.CLF

Source insight建立工程-source insight使用

一般使用source insight編寫代碼,以配合keil工程為例(keil內建的編輯器對齊不好,編寫代碼比較費勁,閱讀代碼就更費勁了,但必須使用keil的編譯器)。先通過keil建立工作,然後在工程檔案夾下建立SI檔案夾。

然後開啟source insight建立工程

將工程直接選取剛才建立的SI目錄,然後下一步選擇source insight管理的源檔案目錄為keil工程的根目錄,本例中為Test目錄。點擊OK工程建立完畢。

因為source insight工程包含多個檔案,將source insight的工程檔案放在SI檔案夾中,這樣方便管理。也便於工程的拷貝與SVN版本控制,使用時找到SI檔案夾中的.PR檔案雙擊開啟就可以開啟SI的工程了。

因為source insight將路徑存放在工程檔案中,且採用相對路徑存放,所以在拷貝工程,轉換工程存放的路徑時,可能引起檔案的路徑錯誤,導致開啟工程所包含的檔案找不到。如果錯亂,可以使用UltraEdit等可十六進位編輯的工具,對.PR檔案進行編輯。,加入main.c在工程檔案的更目錄下,由於工程檔案中多了,一個TEST路徑,將FD FF FF FF後面的路徑TEST/5個刪除即可,只需更改.PR檔案中的出現第一個必須是第一個)FD
FF FF FF後面緊跟的目錄,其它會自動更新。

source insight功能簡介-source insight 下載

程式員對於source insight應該很熟悉了,如果你還沒有用過推薦你趕緊使用,Source insight下載。

安裝包中的已經包含了漢化補丁,儘管作者一再強調漢化工作很辛苦,但不推薦使用漢化補丁,因為使用的英文並不多,常見的使用菜單的英文,也很好理解,且漢化介面比較難看。

此source insight是安裝版的,當然是包含XX碼的,你懂的。以前也用過綠色版的,但感覺還是安裝版好用,或者是因為綠色版綠化的不夠好。

Source insight包含查看引用,即可以查看一個變數或函數,在哪裡被調用了。編寫代碼時可以對函數或變數自動補全。

儘管目前對中文支援不夠友好,使用沒有問題,就是在刪除中文時,按半字刪除,容易造成亂碼。

Source insight目前最新還是3.50版,到官網查看http://www.sourceinsight.com/。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