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本文章的人最好先看了這篇大神寫的文章 http://blog.csdn.net/defonds/article/details/48716161#plain
本文章主要解決 自訂建置原則 以及 16進位部分問題,歡迎大家吐槽
1 首先 自訂緩衝策略 的方法名不應該為customKeyGenerator ,而應該為keyGenerator ,具體原因可以看CachingConfigurerSupport 類的原始碼。
為了驗證以上問題,不得不 解決 16進位問題,也就是在redis中 \xE7\x9C\x81t\x00\x0323e 這種類型的資料(另外 通過cmd 儲存中文的 命令 redis-cli --raw 可以儲存讀取顯示中文)
在RedisCacheConfig(該類為原來博主的 demo中的一個 繼承了CachingConfigurerSupport的 redis自訂配置類) 中增加如下方法:
redisTemplate.setKeySerializer(stringRedisSerializer);
//redisTemplate.setValueSerializer(stringRedisSerializer);
redisTemplate.setHashKeySerializer(stringRedisSerializer);
//redisTemplate.setHashValueSerializer(stringRedisSerializer);
至於為什麼部分注釋掉,大家可以不注釋掉運行看看(會報錯的哦)。至於key 不會(具體原因是 資料 經過序列化後 存入redis 為16進位,大家可以這裡也百度底層原理http://blog.csdn.net/yiluoak_47/article/details/22041301),
最終出現 所謂的自訂緩衝策略key(為啥木有value呢。應該service層的值不應為string,原來博主的案列 為list或者實體類,所以轉換失敗。但是key就是string了),最終發現key值是全面的 包名+類名+方法名了。
另外。至於為什麼原來博主存入值,為什麼 返回倆個鍵,一個為 keys,一個味key,大家可以看一下下圖,最好和原博主的注意事項當中的那個圖比對一下,相信就能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