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資料相互打架:瀏覽器大戰日漸升溫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瀏覽器們打得不可開交,真實的市場份額卻成了一筆糊塗賬

導語:國外媒體今天撰文稱,隨著互連網市場的蓬勃發展,上網裝置和上網協議也越發多樣化,導致瀏覽器市場份額越來越難以統計,不同機構的資料甚至大相徑庭。但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瀏覽器大戰正在日漸升溫。

以下為文章全文:

資料爭議

新一輪瀏覽器大戰硝煙再起,這一次,統計資料成了焦點:微軟和Google,究竟誰的瀏覽器最受全球使用者歡迎?

愛爾蘭瀏覽器市場研究公司StatCounter上月聲稱,GoogleChrome已經超越微軟IE,成為全球第一大瀏覽器,二者的份額分別為33% 和32%。該公司甚至表示,這種優勢已經出現一段時間。但微軟高管卻反駁StatCounter的資料,並引用其競爭者的資料稱,IE依舊是全球過半網 民的選擇,份額達到54%,遠高於Chrome的20%。上周,StatCounter又發文予以回擊。

然而,儘管雙方爭執不下,卻始終沒有澄清一個關鍵問題:各款瀏覽器的使用者究竟有多少?

答案對微軟和Google意義重大,他們都將瀏覽器視為影響人們上網和搜尋方式的核心元素。對網站開發人員同樣重要,因為他們需要據此決定究竟應該針對哪 款瀏覽器最佳化網站。市場研究公司IDC軟體分析師阿爾·席爾瓦(Al Hilwa)說:“誰擁有了瀏覽器,誰就有機會為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吸引更多使用者。”

天生難題

這種撲朔迷離的現狀凸顯出網路流量監測行業與生俱來的一大難題:上網行為會自動產生可以追蹤的海量資料,但要解讀這些資料卻非常困難,今後還會 越來越困難。例如,IE和Safari都會捆綁在微軟和蘋果的作業系統中,而且通常會隨新電腦一同出售。Chrome和Firefox則需要單獨下載。

在上世紀90年代的第一輪瀏覽器大戰爆發前,監測互連網流量要容易得多。據納森·紐曼(Nathan Newman)回憶,彼時的IE開始挑戰市場領頭羊網景,並最終獲得成功。紐曼擁有社會學博士學位,目前任職於互連網消費者團體NetAction,專門 研究瀏覽器市場份額。“上世紀90年代之前,網路比現在要簡單得多,當時一台電腦裝一款瀏覽器。”他說,“所以很容易追蹤人們使用什麼瀏覽器。”

但互連網市場早已今非昔比,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崛起,上網裝置早已不再局限於PC,而且除了瀏覽器,其他協議和RSS閱讀器也都可以抓取 網路內容。甚至連上網的主體也不再僅僅是人類:包括搜尋爬蟲在內的各種自動化程式同樣在高速增長。瀏覽器本身也發生了變化,例如,Chrome有時會根據 過往資料猜測使用者的意圖,從而積極式載入網頁。全球互連網流量也已大幅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網民最多的國家。

這些問題都導致網路瀏覽器的份額更加難以統計。這些企業通過在網站上安裝追蹤工具來對流量進行分析,從而判斷使用者使用的是何種瀏覽器。然而,安 裝這些工具的網站卻無法代表整個互連網。例如,某些網站在美國很受歡迎,但在中國卻不然。另外,如果是搜尋引擎爬蟲或是瀏覽器的積極式載入系統訪問了網站, 也會令統計流程更加複雜。

積極式載入

以上種種原因共同導致了瀏覽器份額難有定論。微軟IE產品營銷總監羅傑·卡普裡奧蒂(Roger Capriotti)今年3月發表部落格文章,批評StatCounter將Google瀏覽器在後台積極式載入的網頁計算在內。StatCounter隨後修正了這 一問題,但卻發現,這隻會將Chrome市場份額壓縮0.3個百分點。

移除瀏覽器積極式載入的資料的確有意義,因為網站會將這些活動記錄為訪問資料,但這卻並非源於使用者的選擇,因此會導致瀏覽器份額虛高。

作為StatCounter的競爭者,Net Applications的資料更得微軟信賴。該公司表示,他們的方法更好地移除了爬蟲程式對市場份額的影響,其統計顯示,IE的全球市場份額仍然達到 Chrome的兩倍。Net Applications營銷和戰略關係執行副總裁文森特·維紮卡羅(Vincent Vizzaccaro)稱,StatCounter的方法“極易受到爬蟲程式的影響”。StatCounter創始人兼CEO奧德漢·庫倫(Aodhan Cullen)表示,該公司已經篩除了已知的爬蟲,並通過其他一些流量激增的情況找到了其他爬蟲。

方法不一

這兩家公司的資料之所以大相徑庭,主要源於統計方法的不同。他們都為網站提供流量監測工具,然後藉助搜集到的資訊提取瀏覽器資料,但在分析過程中卻採用了不同的方法。

Net Applications承認,其客戶網站的訪問者可能無法代表全體網民,但該公司參考了美國中央情報局(以下簡稱“CIA”)的《世界概況》 (Factbook),從而根據全球網民資料進行了加權處理。例如,如果根據該公司的資料,中國在全球網民中的比例僅為CIA資料的一半,那麼在計算瀏覽 器資料時,Net Applications就會將中國的瀏覽資料乘以2.

StatCount則原樣使用自家資料,而且即使其他機構都將中國列為全球網民第一大國,該公司的資料卻顯示,中國的互連網使用量僅位列全球第22位。該公司指出,思科的資料表明,中國網民人均產生的流量遠低於美國網民。

庫倫從兩個方面解釋了StatCounter的方法。首先,他認為瀏覽器使用量的關鍵衡量標準是實際的瀏覽活動,或者說是頁面瀏覽量。Net Applications統計的則是獨立使用者訪問量,這通常是廣告主看重的資料,因為他們不想因為同一個人反覆觀看同一個廣告而不斷付費。但在衡量瀏覽器 的市場份額時,實際使用量則更為重要。微軟發言人拒絕對此置評,該公司只是在上周重申,由於考慮了加權因素,因此更傾向於Net Applications的資料。Google拒絕發表評論。

另外,庫倫還表示,目前並沒有可靠的網民統計資料。不同的組織會做出不同的估計,而且多數都沒有將移動網民與案頭網民區分開來,然而這兩大群體卻面臨截然不同的瀏覽器選擇。“沒有一個足夠精確的加權系統可供選擇。”他說,“這也是我們為何沒有考慮任何權重的原因。”

影響巨大

維紮卡羅則表示,Net Applications的資料統計方法可以“提供更精確的市場份額,從而展示出實實在在的使用者數,而不是點擊量。”

StatCounter對中國資料的處理方式對統計結果產生了很大影響。該公司在一篇部落格文章中稱,如果像其他企業一樣進行加權處理,IE今年 5月的市場份額將從35%提升到43%,大幅領先競爭者。不過,即便如此,StatCounter的資料還是表明IE過去一年的使用量有所下滑,與 Net Applications的結論相悖。

MozillaFirefox產品經理阿莎·多紮勒(Asa Dotzler)無法證實任何一個資料,但他認為,瀏覽器市場的競爭表明,“我們在向著目標奮進。”

庫倫稱,StatCounter並不偏向任何一款瀏覽器。但他也同意多紮勒的說法。“能夠同時擁有三四款重要瀏覽器是件好事,”他說,“網路世界不再一家獨大。”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